讓孩子自信的法寶,就攥在你的手裡,趕緊用起來!

让孩子自信的法宝,就攥在你的手里,赶紧用起来!

◆ ◆

文 | 涵涵媽

让孩子自信的法宝,就攥在你的手里,赶紧用起来!

我們的父輩們,秉承的教育理念是不能誇獎孩子,因為怕咱驕傲。哪怕心裡非常認可,嘴上也會叫我們不要嘚瑟,不要驕傲。

輪到我們這一輩人當爹媽了,還有不少父母覺得應該讓孩子多經歷一些挫折,這樣才會越挫越勇。

我們在《孩子會越挫越勇嗎?不!他會習得性無助!》一文中,提到孩子並不是遭遇的挫折越多,就會越勇敢。

相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本來就是在磕磕絆絆中前行,根本無需我們製造挫折。

那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時候,怎樣能讓他們越挫越勇,積累自信呢?

還記得我們曾經分享過的繪本《凱能行》嗎?

我想每個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都遇到過和凱一樣的小麻煩吧!

抓不住的杯子,一撕就破的書本,扣錯釦眼的外套,雙腳穿著不同的襪子,碰的滿頭的包,磕磕絆絆的傷痕,找不到的作業,帶錯了的課本……

让孩子自信的法宝,就攥在你的手里,赶紧用起来!

每當小凱“莽撞”的時候,媽媽總是會說:“你就不能小心一點嗎!”

让孩子自信的法宝,就攥在你的手里,赶紧用起来!

每當小凱做的不夠好的時候,媽媽就拿他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而最終勝出的永遠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在媽媽心裡肯定愛小凱勝過別人家的孩子千萬倍,但是小凱感受到了嗎?至少他此刻覺得“媽媽更喜歡別人家的那個更能幹的孩子”。

让孩子自信的法宝,就攥在你的手里,赶紧用起来!

不過幸好,小凱遇見了一隻大灰貓。它總是積極而有耐心地鼓勵小凱。

让孩子自信的法宝,就攥在你的手里,赶紧用起来!

並且,它總是能夠發現小凱身上的閃光點,還給予了小凱積極關注,具體表揚。

让孩子自信的法宝,就攥在你的手里,赶紧用起来!

漸漸地,小凱在大灰貓的鼓勵下,越來越相信自己,內心也越來越輕鬆,做事也越來越順利。

我們之前曾說過,小孩子的自我評價體系不完善,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完全依賴於他人,特別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他人。比如:父母、老師、爺爺奶奶等。

當孩子從成人的目光中接受了懷疑,就會像凱那樣似懂非懂地重複著大人們的評價:“我太笨了。我老是做錯事。媽媽說我很煩人。……”這真讓人感到遺憾和心疼。

每個孩子總是在不斷嘗試中長大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來自他人、尤其是父母的安慰和鼓勵。

來自成年人的耐心、肯定和安慰會幫助遇到麻煩的孩子們克服沮喪,建立再次去嘗試的勇氣和信心。當他們有了勇氣和信心時,事情就會開始做的越來越好。

就像凱一樣,當他在大灰貓的鼓勵下發現並重新樹立了信心,他神奇地做好了一切:“這天晚上.杯子不跳了。圖畫書也很安靜。”

凱很幸運,他遇見了能看見他的價值並不吝惜讚賞的大灰貓。這隻神貓的形象很有象徵意義,它是你,是我,是孩子生命中每個重要的成年人的化身。

那隻大灰貓究竟神奇在哪裡呢?它為什麼會帶給凱神奇的改變?

其實,它只不過是比我們大人多了一些耐心、多了一些積極關注給孩子,它更懂得,孩子需要的不是像警察一般,只盯著孩子錯處的父母,而是需要積極的肯定和鼓勵。並且能夠安撫孩子成長中的傷痛。

它用溫和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愛與期待。所以孩子成長的反而越來越好。

让孩子自信的法宝,就攥在你的手里,赶紧用起来!

希望每個小朋友,在成長路上,身邊都有“一隻大灰貓”!而不是隻盯著錯處的警察。

因為這隻大灰貓太重要了,它關乎著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呢!

01

成長型思維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經歷很多的失敗,擰不開的瓶蓋、搭不好的積木、記不住的拼詞、總是做錯的數學題……

我們平時對他的表揚和鼓勵,以及嘮叨和斥責,都會形成他對挫折和失敗的歸因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總結為三個維度:即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穩定性和非穩定性,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當我們總是籠統地把孩子取得的小成就歸結為聰明,而非表揚他的努力過程時。當我們總是指責孩子笨、不如別人時,孩子就會把成功歸結為運氣等外部原因,在他看來成功是不穩定的,不可控的。

當他失敗的時候,也會覺得自己是無能為力的。

這就是我們之前說過的固定型思維。

而我們想要孩子擁有的,肯定都是成長型思維,也就是孩子即便是失敗了,也會覺得只要經過努力,下一次就能做的更好,因為成功是可以掌控的。

让孩子自信的法宝,就攥在你的手里,赶紧用起来!

02

不包辦、代辦

哈佛大學用75年的時間跟蹤了幾百名美國人的生活,結果發現,成功的人生,居然跟“從小做家務”,也即“掌握生活技能”有關係。

心理學家的解釋是,學習生存技能,能讓孩子獲得對生命的“掌控感”,避免“習得性無助”的發生。

想想孩子的成長經歷,確實是這樣的呀。第一次會自己穿鞋,第一次自己爬上了攀登架,第一次自己扣上了釦子……

孩子就是在這樣點點滴滴的,一次次的小成就裡,積累了“我能行”的掌控感,從而凝結成一種叫做自信的東西。

03

讓孩子獨立 並不是放任不管

還有就是當孩子遭遇挫折的時候,我們最好能夠在他背後,輕推一把,讓他順利度過難關。

積極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曾說過,不用多,十次挫折就足以讓一個孩子產生習得性無助。

還記得我們說過的《湯姆學自行車》嗎?和學騎自行車的湯姆一樣,在每一種經歷中,孩子都不應該是孤獨的。

陳忻老師在《養育的選擇》一書中曾經說過:

真正的挫折教育,並不是我們給孩子製造挫折,而是陪伴孩子面對挫折,最終陪著孩子走出挫折。

越挫越勇對一部分成人來說合適,對孩子不適合。

為什麼呢?

因為兒童大腦各個部分的發育並不同時,比如負責情緒的杏仁核發育較早,而負責推理、決策、自我控制等的前額葉發育較晚。

因此,我們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他權衡利弊、調節情緒的能力不能與成人比。有時,生活經驗的不足,認知能力的發展,都不足以他做出決策,所以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

若是把他一個人丟給挫折,他又不具備調節情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會導致“習得性無助”。

我們讓孩子具有抗挫能力,是希望他能夠獨立解決問題,保持樂觀心態,而不是讓孩子無助,更不是讓孩子懷疑自我。

让孩子自信的法宝,就攥在你的手里,赶紧用起来!

04

不要總是對孩子期望太高

那麼還有一點也就呼之欲出,那就是我們可以讓孩子跳出舒適區去完成一些任務,但不要對孩子總是給予過高的期望,設置一些太難的目標。經常性的無論怎麼努力都做不好(因為生理、心理、認知等還沒發育到那個水平),也會令孩子習得性無助,懷疑自己,從而不自信,不敢嘗試,一遇困難就逃避、放棄。

所以,總結一下,想要讓孩子從小建立自信,而不是習得性無助,連嘗試都不願意就否定自己,那麼我們需要做的是:

1. 多給孩子積極關注和鼓勵,表揚他的具體努力過程而非空洞的“你真棒”,建立成長型思維,對於失敗和成功正確歸因;

2. 不要包辦、代辦,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包括家務,讓他多體驗“我能行”的掌控感;

3. 讓孩子學會獨立時,我們最好能夠站在夠得著他的地方,適當輕推一把,而不是放任自流,讓弱小的他獨立面對一切不符合孩子年齡的挫折;

4. 不要總是對孩子期望太高,設置不切實際的目標,讓孩子一味的體驗失敗。

希望每個小朋友,在成長路上,身邊都有“一隻大灰貓”不斷的肯定和鼓勵、安撫他!而不是隻盯著錯處的警察。

让孩子自信的法宝,就攥在你的手里,赶紧用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