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她重启援疆梦,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教

“老师,能不能不去?”

得知她要去新疆支教一年半,她的不少学生忍不住哭了起来,毕竟,今年他们已经高三了。

“你去吧,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面对学校缺编30多个老师的现状,学校还是同意她的援疆申请。

“这次真的是机缘巧合,成就了我的支教之梦,这可能是我援疆支教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我想抓住,能给新疆的孩子带去快乐甚至是命运的改变。”

她就是新疆支教即将启程的市65中教务处主任、高三物理高级老师郑冬梅。

48岁的她重启援疆梦,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教

郑冬梅。

一次机缘巧合成就援疆之梦

7月27日,无意中看到中组部的援疆文件,郑冬梅不禁有点激动。因为她知道,援疆援藏活动,一般一年半一次,如果这次她不能成行,可能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文件有要求,需要50岁以下的干部,而她今年已经48岁了。

援疆支教是她一直想做的事,但以前因为家庭、工作等各方面的牵绊,一直未能成行。现在,女儿上了大学,丈夫工作稳定,父母的身体也尚可,学校的教务工作也可以有别的老师顶替。

但,这只是她心中的时机成熟,家人和学校同意吗?

7月31日是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这天郑冬梅和父母聊天时,父母再次和她讲起他们年轻时援疆的经历。郑冬梅想援疆的想法再也按捺不住,跟爱人说起时,因为多次想援疆而未能付诸行动,爱人以为她只是嘴上说说,但她最后坚定的眼神让爱人和女儿知道,她这次是认真的,“既然你决定了就去吧,家里有我们。”

几乎在截止报名的最后时刻,郑冬梅报名成功了。根据援疆文件,给白云区的任务并没有物理教师的名额,她虽主动请缨,但对于能不能被选上,内心还是忐忑的。8月1日郑冬梅接到了市教育局的电话,说因为有物理老师体检不合格,他们把她从中组部的援疆计划里调到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援藏援疆教师队伍里了,通知她8月2日体检。

知道她报名了援疆支教,学校也给予了支持。郑冬梅说:“感觉那几天都是恍惚的,不真实的。感觉就是各种机缘巧合,才成就了我的援疆之梦。”直到体检过关,被通知进入援疆微信群,那种不真实的感觉才消失。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得知郑冬梅要去援疆支教,有好几个学生见到她的时候忍不住哭了:“老师,听说那里特别艰苦,而且我们今年高三,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您能不能不去?”

看着一直带到高三的学生,郑冬梅也很不舍,但出生在新疆乌市、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的她,知道比起自己的这些学生,新疆的孩子更需要她。两者之间,必须作出选择。她还记得父母说起当年援疆给当地人带来改变时的那种幸福感和成就感,她也想重走父母之路,感受他们当时的喜悦。

郑冬梅说,她平时也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身边的朋友也都有短暂的支教经历,每次看到他们说起支教经历时眼中泛出的光,她都想通过支教实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

市65中对郑冬梅的援疆支教也十分支持,8月17日上午,学校为郑冬梅举办了一场欢送会,该校校长袁成表示,郑冬梅是该校成立72年以来的第一位援疆干部援疆老师,是学校的优秀老师,她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支教,全校师生都是她的后盾,在后方支持她,希望她在疏附发挥最大的力量。“我很感激学校能在老师缺编的情况下还同意我去援疆支教,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支持。”郑冬梅说,这次不论是家人还是学校都这么支持自己,她一定要抓住这次援疆机会,做好支教工作。

48岁的她重启援疆梦,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教

学校为郑冬梅举办了一场欢送会。

给疏附孩子带去快乐甚至命运的改变

有过新疆生活经历的郑冬梅,深知新疆气候、风俗习惯与广州不同,大学毕业后,她很少回到新疆,疏附对她而言也是相对陌生的。在援疆微信群里,她听那些援疆支教过的老师谈起疏附的情况,条件比较艰苦,但她觉得这一切都可以接受和应对。

郑冬梅在援疆支教之前了解了一些疏附的情况,她很希望能多渠道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气候饮食、教育需求,以便能很快适应那里的生活。这是郑冬梅第一次援疆支教,也可能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她很明白前面有种种困难和考验在等待着她,但她已经做好准备。

郑冬梅希望自己的援疆支教步伐走得稳健一点,把自己的教学教务优点全部发挥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自己所带的学生能在高中阶段有一个好的成绩和提升,考上好的大学,这对他们未来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带给他们快乐,更希望通过努力能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

据了解,8月24日,郑冬梅将和广州支教团的99名老师踏上援疆支教之路,为疏附县教育注入新的血液。愿在未来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们能为援疆支教工作写下无悔的华丽篇章。

文|党英伟

图|杨凯

排版|欢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