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高達是什麼?

是形態各異的模型?

是二十分鐘一集的「廣告」?

是歷史,還是時代的眼淚?

從1979年的《高達0079》到2017年的《The Origin V 激戰 魯姆戰役篇》,高達系列伴隨一代人長大,陪他們步入中年。

在即將年滿四十之際,GUNDAM(臺譯 鋼彈)幾字,已經衍生出太多意義……

你能理解為什麼高達迷看到《頭號玩家》裡,RX-78-2出現的那一刻,在黑暗中一陣激/悸動;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頭號玩家》最後決戰中出現的元祖高達,RX-78-2

你就能想象得出,40年來它的影響力是有多大。

然而它究竟有怎樣魔力讓我們一追,就追了40年?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01

起源:The Origin,還是終點?

一切開始前,我們先由近及遠,說說2015年2月開播的OVA動畫,《高達 The Origin》(簡稱GTO)。系列起底UC紀年之始,講述了「一年戰爭」發生前的故事。

UC,全稱Universal Century,宇宙世紀。這是高達虛構世界中的架空紀元。從第一個宇宙殖民地完成建設並開始殖民,人類紀元就有公元(AD)改為宇宙世紀(UC)。在高達系列中,UC設定佔絕對多數,這也是作品持續成功的重點。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一年戰爭」是高達系列裡的起點型事件。

初代《高達0079》、後續《高達Z》、《ZZ》,以及再後來的《逆襲的夏亞》、《口袋中的戰爭》、《0083星辰的回憶》、《08MS小隊》等等,無不圍繞此展開。

除此之外,「一年戰中」中登場的諸多人物形象,也是綿延三十多年高達體系的活力來源。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還記得星辰大海嗎?

《魯姆會戰》聚焦高達系列主人公夏亞藉以成名的魯姆戰役。在這一部裡,夏亞開著自己的紅色塗裝專用扎古,以三倍速度擊沉了聯邦軍的五艘戰艦。此後,夏亞成了人們口中的「赤色彗星」。作為史前史《The Origin》中的一部,《魯姆會戰》交代的仍然是《高達0079》《高達Z》《高達ZZ》發生之前的背景。是前傳性質的戰記。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去年,《高達 The Origin》(以下簡稱GTO)系列播出至第五部——《魯姆會戰》。

從早先放出的預告片看,這一部的焦點正如其名,講的是「一年戰爭」起始階段的魯姆戰役。

這,是交戰雙方地球聯合與吉恩公國之間最大的一場宇宙艦隊戰,也是「一年戰爭」的高潮之一。主人公夏亞正是憑藉此役,一舉成名。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機動戦士ガンダム THE ORIGIN V 激突 ルウム會戦!

得益於日新月異的動畫表現技術,夏亞在《魯姆會戰》的結尾,駕駛著扎古衝入了聯邦艦隊,動作流暢動人。

這段 「紅(色)有(角)三(倍速)」的誕生橋段,不僅是全篇的點睛之筆,也為夏亞開啟了屬於他自身的傳奇。

僅這一點,《魯姆會戰》也無愧於它豆瓣8.8的高分了。

堪稱完美的影像還原了高速運動狀態下物體和人的狀態。流暢的機甲動作,給了觀眾強烈的沉浸體驗和切身的窒息感。

CG技術也讓MS對戰更有對抗的激烈性和近戰搏鬥的臨場感,最大限度的還原了「一年戰爭」前後的諸多經典場面。這是七八十年代的製作者無法想象的。

另外,魔鬼見於細節。

GTO對細節的處理,和對各類戰爭技術描摹的工筆,令整部動畫的時代感空前踏實。最重要的一點。《魯姆會展》延續了GTO系列藉助事件豐富人物命運的做法。

渺小如人,才能發出動盪時代最響亮的吶喊。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改變歷史的一擊,同樣的話在《0083》中也曾出現

當然,《魯姆會戰》的缺點也很明顯。

隨著夏亞的一炮「轟一年」,全片戛然而止,同題目產生了偏離。

這份斷裂感,讓人明顯看出,「魯姆會戰」本身並無法統攝全局,整部作品主線劇情的單薄,躍然眼前。

這也是為什麼,縱觀GTO系列,很多高達粉坦言,《魯姆會戰》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但我覺得,這也是GTO發展至現在,不可避免的泥潭。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GTO系列的分就沒下過8.5

GTO系列甫一開始,就承載著補完高達正史背景的野心。

只可惜,限於每部動畫的篇幅和漫長的製作週期,製作方在各篇章的劃分和處理上,必須要做商業考量。這難免導致觀感不穩,前高後低。

回望前作——

第一部,夏亞家族變故,兄妹離開孟佐;第二部,夏亞兄妹流亡;第三部,夏亞的軍校之旅,拂曉起義;第四部,戰爭爆發的前情提要……

粗略一捋,即可看出,GTO一開始圍繞夏亞兄妹展開故事,筆墨相對集中;要等到第四、第五部,視野才稍稍擴大,開始從宏觀上展現「一年戰爭」的爆發始末和主要人士。要知道,這才是「起源」之作應當著力描寫的地方啊。

GTO臃腫的起步,被夏亞兄妹牽扯出的關係網和各方線索拖累頗深。宏觀視角展開後,斬不斷的側重點,經常讓人看不明白。

舉例來說,扎比家族的內部矛盾、吉翁高層同地球聯邦間的博弈,沒有一個交代的充分。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即便高達也有這樣日和的溫情細節

更詭異的是,「一年戰爭」前後階段的邏輯,原本讓我以為,「這場戰爭是雙方約好的,一定會爆發」。

可是,不對!雷比爾的畫外音在第四部裡明明說過,要「盡力避免戰爭」。

他想如何避免?做了哪些努力?這種「避免」又對勢在必行的「一年戰爭」有怎樣的意義?

……GTO的邏輯,在《魯姆會戰》完結後,仍然晦暗不明。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雷比爾將軍,一年戰爭的巨人

與之對應,GTO的人物刻畫也缺乏連貫性,甚至因此缺失了可信度。

眾多角色一開場就彷彿完成了性格和行為模式的建立,於是,後續劇情再怎麼展開,人物也得不到進一步完善。主角看起來,只是在徒勞無功地怒刷存在感。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主角夏亞。快四十年了,不得不說,這個角色的固化開始讓人疲倦。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灼眼的…夏亞?

「向我下跪吧,神!」

說出這話的夏亞,是為數不多能做到身體力行的人。此外,他還具有「技術高超的駕駛員」+「老謀深算的軍官」的兩面相,人設之複雜從《0079》開始就暴露無遺。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夏亞兄妹

然而,在此基礎之上,第一部GTO對夏亞兄妹和母親的互動描繪尚且具體,達成了情感累積;第二部開始,夏亞兄妹的流亡生涯儘管命途多舛,則明顯少了點針對人物性格的互動。

進一步看,GTO為夏亞精心安設下層出不窮的暗殺、替身和陰謀,卻還是不能深入夏亞早在初代高達裡就已塑造完成的性格。製作方後續所做的,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原地踏步。

人物性格上缺乏變化,是一個通病,讓GTO系列呈現出臉譜化的特徵。

一方面,這對熟識高達系列的老觀眾是友好的。他們只需要將倒背如流的情節對應於動畫,就能不斷找回曾經體驗過的閱讀/觀看快感。

另一方面,這種做法也讓高達很難吸收到新觀眾。他們跨不過動畫背景自帶的巨大門檻。總感覺沒從《0079》開始追番的自己,無論怎麼做,都是個局外人。

魚和熊掌,是否難以兼得?如何做到既能維持已有的熱度和老觀眾熱情,又能吸引更多觀眾加入?

這對高達系列來說,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所幸,差強人意的GTO系列多少還是提供了一個窗口。接下來,我們將從這裡窺見整個龐大紀年中的事件,回顧一下整座高達體系的過往。

02

「百年」的祝福與詛咒

為了避免流水帳,在回顧篇,我想學學《0079》的做法,只從高達這十年的發展中截幾個橫切面把玩。比如,1979,1987和1988。

1979年,對國人來說,正是春風拂面。

與此同時,對岸的島國鄰居,則在高速發展的新幹線上狂飆了二十多年,已然步入發達社會的門檻。

而是在那年的春天,四月初的日本,賞櫻季剛過,一部機器人動畫開始播放了。監督富野喜幸推出了「讓他歡喜讓他愁」的《高達 0079》。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我聽見有人叫我?」

富野喜幸,又名富野由悠季,生於1941,是日本動畫導演、作詞家、小說家,他參與過日本最早電視動畫《鐵臂阿童木》的製作,是日本動畫界資歷最長的人物之一,《機動戰士高達》是他的代表作。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當時的觀眾,對機器人動畫等機甲類科幻並不陌生。實際上,單純的機甲打鬥已經略顯幼稚,讓人乏味。

在這樣的背景下,《機動戰士高達》可謂生不逢時,不得不在第二年初就快速走向完結。其最後一集《逃脫》,明顯帶著匆忙收尾的痕跡,將整部作品定格在第43話。

然而,誰也沒想到,那竟是高達「黃金十年」的第一聲號角。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命途多舛,也成了高達系列發展史的不變主題

及至1987,日本社會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轉變。人們開始從《0079》裡看出點不一樣的東西了。

「原來,初代高達不是隻有打鬥啊。」

動畫對青年人內心世界的嚴肅探討,對戰爭與政治內容的超前涉及,最終扭轉了開播之初的頹勢。《Z》奮起接盤。這部續作進一步展開《0079》的世界觀,將現實主義的風格推向了極致。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機動戰士高達Z

Z的舞臺是「一年戰爭」結束後的七年,一部分吉恩公國軍事勢力尚未投降,繼續在各地與地球聯邦軍發生衝突,後者中的部分精英形成了清楚吉恩殘餘份子的激進組織——提坦斯。反對勢力奧古應運而生。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然而,高達似乎從來都不是一部幸運的動畫。

《Z》前後風格的矛盾,又引發了一波爭議。《ZZ》緊接著推出,試圖平衡。至此,三部TV動畫,加上幾部衍生劇場版,構成了UC紀年高達世界的主體。UC系也因此成為整個高達體系的基石。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ZZ》做實高達世界以後,人們已經無法用看動畫的平常心對待這部作品

《ZZ》發生在UC 0088年,奧古在前作戰後大傷元氣,其主力戰艦之一阿卡瑪(來自梵文「阿含」)進入了Side1香格里拉殖民地進行補給與修理,過程中,從事資源回收的《ZZ》主角捷多·亞希塔企圖和朋友一起投資Z-高達賣錢。此事件讓一行人捲入了奧古與新吉恩的衝突。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然後便是1988,劇場版《逆襲的夏亞》再接再厲,卻標誌著一個完結之年。

這不僅是對高達系列而言。

「完結」感,對十年間聲譽正隆又壓力巨大的富野由悠季(他已經把名字從喜幸改為同樣讀音的由悠季)尤為明顯。

打著「最後」標籤的《逆襲的夏亞》,不僅是對劇中人物恩怨的總結,也是製作團隊對高達的告別。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逆襲的夏亞,最後的決戰

《逆襲的夏亞》發生在UC 0093年,成為新吉恩總帥的夏亞,對受困於地球重力的人類靈魂感到絕望,決定用激烈的手段撥亂反正。知悉此事,地球聯邦軍王牌駕駛員阿姆羅·雷及其所屬艦隊與夏亞領導的新吉恩軍展開了最後的決戰。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富野由悠季早在製作《Z》(1985)的初期就隱隱感到,自己的藝術生涯可能會被「高達」束縛。

這潛意識中的預感,現在看來已經一語成讖(試舉出富野的另一部代表作?想不出了吧)。但反過來,捆綁了富野個人的高達,也遭受了某種「詛咒」。

在阿克西斯溫柔的光芒中,UC紀年的「正史」走到了終點。

高達系列放棄了一貫冷硬的現實主義,以標識自身歷史縱深的方式,和一個充滿浪漫主義的光環,為這個系列畫上了一個「不圓滿,但是有力」的句點。

然而,這個有力的句點,實際是一個「休止符」。

儘管富野已經無力維持高達祖業。但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有關UC紀年的各種野史、外傳資料、翻新設定,出了又出。

每隔兩年,以高達為主題製作的動畫,也會在業界產生不大不小的影響。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UC系自我證明,其具有超脫任何個人(哪怕是富野)的旺盛生命力。大量的漫畫、小說、動畫、遊戲,以及粉絲對它的討論,分明已經讓UC紀元活了過來。

二次元外,眾多才華橫溢的者憑個人想象添加的世界結構,各有特色。雖然他們的風格不一致,卻令高達體系長期具有活躍度。

我甚至認為,吸引新來者加入的,倒不單純是高達本身,而是那些為高達「正史」狂熱爭執的忠粉、那些著迷於人性機器設定和打鬥動作的非UC粉絲,包括是那些借高達幻想的科幻軍事愛好者。

UC宇宙之下,高達形成了一個烏托邦。如此理想化的社區,是福,也是縛。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高達能永遠戰鬥下去嗎?

對照作品,富野早先提出的「新人類」(newtype)與現實世界中高達的發展困境,形成了互文。

這個概念,是UC紀元百年史的縮影,是創作者對人類進入宇宙後諸種可能性的探討。

新人類,簡稱N.T.,是高達系列中又一架空設定。這個名詞最早是由吉翁·祖·戴肯提出的,區別於「舊人類」(Oldtype),指人類移居宇宙後,因狀況進而而成為的更能夠溝通、理解的種族。有趣的是,更優越的N.T.概念,是基連·薩比煽動人民發動戰爭的口實。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新人類承擔著戰爭賦予個體生命的經驗:

戰場上無差別的感應交流,神秘的「精神感應結構將精神力物質化」,不斷加重了「新人類」的負擔。

後者認清自己乃是神話中的西緒福斯,一種出不來的史詩悲劇在UC紀元裡得到了集中體現。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精神感應結構將精神力物質化!FLASH!

在福井晴敏的小說《高達UC》中,地球聯邦政府頒行的《宇宙世紀憲章》裡有這麼一則條款:

未來,若是確定有適應宇宙環境的新人類誕生,地球聯邦應優先讓其參與政府運作。

這既是對一道祝福,也是一道魔咒。

其理想同現實差的太遠,一旦人類產生一絲懷疑,整個UC紀元的戰爭動機都會潰不成軍。

想來,高達系列,不也是如此?

未來的「新人類」/「新作品」能否做到「適應宇宙環境」?如果它做不到,如果我們不相信,那麼高達系列,乃至整場UC夢想,是不是都要坍塌?

可是,「新人類」概念,本沒有問題。

我願意選擇樂觀,將這個設定看作是UC百年史的祝福。你可以說它很虛妄,卻未必能得出更優路徑。

冥冥中,世界大概對高達進行了自然選擇。「新人類」與其說是創造,毋寧說是富野的歸納。

於是乎,高達兜兜轉轉,又莫名呈現出「回到UC」的趨勢。遵循著「新人類」進化準則。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你對敵人使出了一記新人類FLASH

03

時代的眼淚

《高達Z》有一句經典的過場詞:你會看到時代的眼淚。

在單部作品裡,這句話對《Z》那段瘋狂混亂時期做出了註腳;

在更廣闊的高達體系裡,時代的眼淚,也代表了歷代高達對現實變遷的集中反映。

眼下,UC紀元、高達體系即將步入四十歲大關。這背後,是日昇的金字招牌幾經解體,又多次化險為夷的風雨飄搖。

如此折騰,原因無他,只不過是為了那個說爛了的「與時俱進」。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日昇動畫,又稱SUNRISE,是日本一家以動畫製作為主的娛樂公司,由之前的「蟲製作公司」員工成立,作品除了高達,還有魔神英雄傳系列、KERORO軍曹、犬夜叉、銀魂等

說到這著,就不得不先提一下作為高達「異端」的《SEED》系列。

21世紀以後,以《SEED》為代表,新出的幾部高達TV動畫,無一例外,帶有某種偶像劇粉紅色彩。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俊男美女彼此曖昧的高達SEED,開闢這個方向的其實是1995年的《高達 W》

《SEED》系列美型的人物設定和華麗的機械造型,俘獲了一大批從未看過高達的女性觀眾。故事中,男男女女微妙而帶有言情劇色彩的關係,也讓一眾「宅青年」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

另外,《SEED》還在世界觀和劇情設定上強調「致敬」與簡化。這樣一來,簡單的理念傳達了,高達的精神也沒斷。這部發展已逾二十年的動漫大作將將打開年輕人市場。

轉變,來自於行業及社會環境的催逼。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這樣的高達,想必沒有小觀眾要看了吧

八十年代的日本動畫業尚屬開疆拓土的時期,九十年代,則是日本動畫成熟收穫的季節。

無論是老一輩的宮崎駿、手冢治虫,還是新一代的押井守、庵野秀明,一波波創作高峰,使新動畫呈現出多樣風格。

其中,屬於機器人動畫的八十年代熱潮,雖然伴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悄然逝去,高達系列,卻憑宏大的架構守住了陣地。然而,相比隔壁魔性的EVA,高達的影響力確乎是有所下降。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庵野秀明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時至今日仍被視為神作

然而,EVA沒堅持下來的,高達撐住了。從1979年開始,它就用每一部的風格忠實地記錄下時代的特徵。

比如,《0079》令人印象深刻的阿姆羅(港譯李阿寶)。他大抵是80年代初「技術宅男」的典型代表。

阿姆羅修的一手好機器,能做哈羅,能開高達。但由於年輕時被父母冷落,成年人阿姆羅還像個孩子,渴望被眾人認可,期待成熟卻忍不住焦慮。

簡言之,典型的戰後日本第二代。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少年阿姆羅的名言——「就連我爸爸都沒打過我!」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在富野監督的前幾部高達中,看到大規模滅絕性武器以及派系相殘的社會運動。

這些場景,折射了那一代日本年輕人對權威、權力的絕對不信任。相關元素,無不是富野用個人經歷和群體回憶,提純二戰後混亂和六十年代動盪的。

更有趣的是,通過橫向對比,我發現1979年誕生的高達動畫其實和大洋彼岸的《星球大戰》系列有著許多微妙的聯繫。

激光劍的使用、激光武器的普及、身負「超能力」所引發的命運悲劇、以宇宙為背景的傳奇英雄故事……大大小小諸種相似,至今看來十分有趣。

這裡面大概沒有誰抄襲了誰,而是一種心照不宣的「時代」氣質相通。

不過,與高達有所不同,星戰系列集中體現了美國現代化和自然景觀。八十年代大眾流行文化的創意前沿也可見一斑。

相比之下,高達系列則帶有島國獨特的歷史經驗和群體生命體驗,更強調社會動盪下,不同群體的處境如何。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高…高達和星戰合體了?!

時間在流逝,高達系列也在隨時代流轉,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時代。

在我看來,《0079》《Z》和《ZZ》,乃至《逆襲的夏亞》,固然表達了迫於大事記的反戰思潮,但這種反,更接近於「反思」。

它不是不假思索的「反對」,而是在反觀戰爭的基礎上,對自我提出更深度的質疑。

戰爭為何會誕生?為何會反覆發生?

在高達的世界觀裡,戰爭的合理性和獨特性,是永恆的問題。或許,在十多年後的《逆A高達》中,這種反思會有一個結果,又或者,它們將轉化為新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看,「高達」的含義遠比其呈現出的影像更為豐富。

在不同代人持續的詮釋與解讀中,人類群體或能看到某種共有的、寶貴的精神印記。

平均8.5以上,40年來無數人跳入了這個巨坑

借高達,看自己

作者後記

感謝你看到這裡。

討論到此,我這篇長長的綜述可以完結了。

然而,高達的故事仍會繼續。作為「半吊子」愛好者的我,也會堅持關注下去。

我知道,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高達,不是研究的對象,不是意識形態愛好者的索引文本,更不是科技進步和人類進化的鑰匙。

它只是一杯冷飲,能幫你在日常的繁忙和失意中完成一次自我療愈。

精神藉此超出肉身,進入神遊狀態的通道。於此,無他。

如今,站在高達將近四十週年的門檻上,我們中的大多數已不是少年,因此也對這位年屆不惑的「中年人」多了一份信任。

恭喜他,已經找到活力和存續下去的方向,可以讓更多優秀的作品問世。

也恭喜我,仍然能被UC的時代感和歷史縱深所吸引。

縱然我說了千言萬語,新鮮之事卻是沒有的。

正如經書所說,「已行之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然而「重複」並不拒絕進步。

我仍然相信,GUNDAM這顆「鋼彈」會在無限循環的莫比烏斯之環上,不斷打破次元的牆壁。

喜歡高達的朋友,也請留言,與我進行三次元的神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