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底薪+提成”這個模式在當下更多的用在經營型、生產型和業務型等崗位。這樣的設計當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可是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
我記得我曾經到一家企業去做輔導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一個店長拿的是固定底薪一萬元加上他的營業額的提成,這個模式看起來很有道理,為什麼?
讓我們這個店長關注我們的營業額,關注我們的業績提高,可是你要知道一個企業的經營要的是營業額還是利潤呢?
很顯然,老闆肯定要的是利潤。
可是這個店長為了提高他的營業額,不斷的增加了什麼?
第一,增加了人員的配置,把只需要兩百人的門店擴展為三百人,很顯然,增加的這一百個人無疑中不斷地增加了企業的投入和成本。
第二,不斷的增加營銷的投入。在百度競價、在網絡營銷、在線下的展覽等等。很多的營銷費用的投入,令到企業的營銷費用率不斷的增加。可是這個店長他要的就是營業額增漲,因為營業額的提成是他工資組成的重要部份,可是企業老闆要的是利潤,很顯然,這個店長他所得到的利益是和老闆得到的利益之間是矛盾的。看起來有共同的地方,但最終的結果是矛盾的,因此這個門店最後發生了虧損,而店長的工資反而比過去大幅的增長。
企業的利潤卻在不斷的下滑,說明什麼呢?說明在薪酬設計當中沒有實現這個店長的利益和老闆之間的利益趨同。
小結:底薪+提成的弊端
1、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佔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2、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一般在增加的頭一兩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迴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作為老闆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種現象發生?如何設計薪酬績效機制讓員工與老闆利益趨同?
中小企業如何構建適合自己的薪酬激勵機制?
一、KSF增值加薪法——適用於中高層管理者和一線銷售崗位。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KSF增值加薪法,對員工而言,給其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本文所講的:積分式管理、激勵性KSF、PPV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二、PPV量化薪酬模式(適用於二線操作層員工)
所謂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相比傳統的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等更具激勵活力。
本職工作:
1、完成業務員提成登記表,得400元/月
2、完成員工工資表,得300月
3、完成員工考勤,得100元/月
4、課程收支表:得200元/月
除此之外,分外工作產值:
1、公司考勤工作項:200元(平均每天1小時,每月3日前出考勤表,無差錯無延遲)
2、網絡客服項:400元(每天2小時,明確工作要求與標準-好評率、點擊率)
3、公司積分運行項:300元(每天0.5小時,錄入分值、排名登記、快樂大會等)
4、網絡產品銷售:按提成機制執行
5、公司辦公水電費:與去年同期對比,節約部分的10%(上線不得超過300元/月)
三、積分式管理:精神激勵,獎勵積分、及時認可,即時激勵。
積分式是薪酬績效激勵的延伸和補充,能以極低的成本,激勵員工,讓員工不僅明確工作的方向,還會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不再為錢斤斤計較。舉個栗子:當員工遲到了,不扣錢,扣分。做了好人好事,不獎錢,獎券。
積分的核心價值:
用分值量化員工的變現,清晰記錄與展現員工的貢獻
不直接獎錢,卻比錢更有意義,比傳統評分方式更客觀具體
員工普遍認同,不反感,容易落地
將欣賞、快樂、激勵、福利融為一體,創造屬於員工的快樂文化,讓員工關係更加融洽
總結:
老闆要學會用機制,讓企業自動運轉,不要什麼都親力親為,這樣就算累死自己,也不見得有好的結果。
【分享是一種美德,特此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及啟發!】
閱讀更多 中國薪酬績效觀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