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故里:吉水黃橋鎮湴塘村修葺一新

各地多有人傑地靈的說法,黃橋鎮湴塘村是宋詩人楊萬里故里,楊萬里生於斯、長於斯、老於斯、死於斯、葬於斯,一生有大半時間是在故鄉度過,借詩人靈氣,湴塘古村也就帶出了那麼一分文氣。

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故里:吉水黃橋鎮湴塘村修葺一新

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故里:吉水黃橋鎮湴塘村修葺一新

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故里:吉水黃橋鎮湴塘村修葺一新

走進村中,看看一件一件的老物件兒,一棟一棟的老房子,就發現正可謂字裡行間皆故事,門前屋後有趣聞,村內一條大道直達那個八百多年都蜚聲文壇的詩壇霸主的最後歸宿,沿著這條路,一棟棟老建築點綴村中,斑駁的牆體,記錄著歷史滄桑的痕跡,垂朽的樑柱,沾染了歲月無情的變遷,坍塌的殘垣,傾訴過華年黯淡的經歷。看起來,這村,正在漸漸老去……然而側首回眸,芝蘭玉樹,生於庭階;湴塘子孫,代代雄才,不論是四知風範還是輅公祖訓,不論是中奉門第還是誠齋家風,就像村內那套木刻板,方正,剛毅,也包含了歷史的氣息,承載了文藝的味道。

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故里:吉水黃橋鎮湴塘村修葺一新

正是春月好風光,踩著朝陽,伴著微風,沿著一條才修建的柏油馬路,便能進入村中,經過懷念從陝西弘農遷來的楊氏先祖而特意修建用以祭祀女媧娘娘的西嶽廟,步入楊萬里晚年居所就近修築的東園小遊園,內中游步道曲折蜿蜒,正如當年的“三三徑”,楊萬里在東園新開九徑,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紅梅、碧桃、芙蓉九種花木,各植一徑,命曰三三徑,所謂“三徑初開自蔣卿,再開三徑是淵明。誠齋奄有三三徑,一徑花開一徑行。”入得園中,便至江邊,南溪橋臥於江面,映著“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紅。”不知是橋因江名,還是江因橋靈,不遠處“以侈寒士千載之榮遇雲”的御書樓屹立江畔,或者凝望著昔日榮光,或者眺望著未來遠方,不論是“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還是象徵湴塘23名進士的功德柱,給我們帶來的都是歷史的氣息,而承載了“筆峰插霄漢、雲氣蘸鋒芒。時時同揮灑,散作甘露香”的筆峰閣,帶來了更多的節點,此處上可望御書樓之靜,下可接荷花池之綠,前可見南溪橋之古,後可觀筆架山之秀。控南溪而連東園,實在是觀景的極佳場所。

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故里:吉水黃橋鎮湴塘村修葺一新

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故里:吉水黃橋鎮湴塘村修葺一新

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故里:吉水黃橋鎮湴塘村修葺一新

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故里:吉水黃橋鎮湴塘村修葺一新

到了湴塘,無需多言,只需靜靜地行走幾分鐘,就能輕易地感受到一股從內心油然而發的爽利,就像被文曲附體,不斷地有引吭高歌或是低頭吟哦的衝動,因為村內無聲流轉著厚重的歷史,還有那奇妙的文化氣息,不斷沖刷淨化著內心,讓你心裡總有東西想要一吐為快,就像楊萬里在《桂源鋪》中寫道:“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也許,這個村莊的名氣也會像那溪水一般,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