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你身邊低智商的「善人」

遠離你身邊低智商的“善人”

華納:18503126217

低智商的善良,有時候比作惡更可怕。

01

前幾天,上海迪士尼又火了。

一個8歲的小男孩,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碰到了一女生的屁股。

女生說了小男孩幾句,男孩的媽媽就炸了:

“碰到了就碰到了,你屁股沒給人摸過啊?”

“你TM有被害妄想症吧你?長那X樣有人要摸你屁股啊?”

不光飆髒話,手也沒閒著。

操起帽子就往人姑娘臉上扇,對著小姑娘又推又扯。

大多數人看到這條新聞,都在指責這位媽媽沒素質、不懂教育孩子。

然而,評論區裡卻出現了這樣的聲音:

“一個八歲小孩摸了就摸了,八歲懂什麼,頂多是調皮打招呼的一種方式。”

“迪士尼那麼多人排隊嘛,磕磕碰碰也正常的,天天地鐵上都能發生幾次這種事情。

講到底沒有公主命還要犯公主病,社會不會慣你的。”

他們指責被打的女生思想太齷齪:

8歲的小孩懂什麼,肯定是不小心碰到的,有什麼好斤斤計較的?

他們同情摸人的小孩:

幼年的心理陰影很大的,都怪那個女生小題大做,讓小孩以後怎麼做人?

這樣的人,看似很有愛心,處處為小孩著想。但,怎麼不為受害者姑娘著想一下?

低智商的“善人”,總是是非不分。

他們喜歡自以為是地站在“弱者”的一方,邏輯混亂、忽略事實。

某人對外賣小哥發火了,他真沒愛心;

某人居然不認自己的親生父母,他真是活該當初被拋棄;

某人怎麼可以打罵別人家小孩呢,就算小孩再怎麼調皮,也要寬容一點呀......

他們不去了解事實背後的真相,不去同情受害的一方,反而崇尚對惡無原則的包容。

羅素說過一句話:“若理性不存在,則善良無意義。”

世間最大的惡,往往是以善良之名到處橫行。

02

看過這樣一條新聞。

青島的一個媽媽,害慘了自己的女兒。

20天前,自己5個月大的女兒開始拉肚子,買了很多藥也沒有太好的效果。

這時,村裡的老人就熱心地給她推薦了一個偏方:

“聽說用無花果葉子煮水泡腳,可以治療腹瀉。”

於是,這個媽媽馬上就去採了兩片無花果葉,拿回家煮了給女兒泡腳。

沒想到,孩子的腳上開始紅腫,起大水泡,一直痛苦地不停哭鬧。

送去醫院皮膚科,醫生確診:這是化學性灼傷,不但會遺留斑痕,甚至會造成關節功能受損。

推薦給她偏方的人,也許是出於好心,卻導致了意想不到的災難。

蘇格拉底說:無知的人是沒有資格行善的。

低智商的“善人”,往往缺乏常識、卻謎之自信,害人於無形。

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江蘇一位奶奶很相信偏方,為了讓新生孫女以後能長出一對好乳房,把孫女的乳頭捏得紅腫潰爛;

山東一位婆婆迷信經驗,讓坐月子的產婦在大熱天裡穿長衣長褲,捂在被子裡不讓開空調,導致產婦中暑身亡;

廣州一位母親道聽途說,用敵敵畏給全身皮膚瘙癢的女兒止癢,導致女兒中毒昏迷......

終身成長詞典詞條《342:達克效應》中說: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達克效應”

指的是那些能力較弱、認知水平較低的人,反而更喜歡自以為是。

正如羅素所言:

“我們這個時代令人不快的事之一是,那些確信無疑的人總是很蠢。”

並不是做一件事只要具有善良的動機,一切失誤都可以原諒。

無知的善良,感動了自己,害慘了別人。

03

自媒體作者小妖講過這樣一件事。

她有一個朋友,母親在生她時去世了。

父親整日沉迷於吃喝嫖賭,喝多後回家就對她拳打腳踢。

在她16歲的時候,父親為了五萬塊錢的彩禮,要把她嫁給村裡一個大她11歲的傻子。

她喝了農藥,鬼門關走了一圈才逼父親放棄了這個想法。

從那以後,她便放棄學業,離開家獨自闖蕩。

16歲的姑娘,一個人度過無數個漫長的黑夜,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終於在26歲的時候,她遇上了真正對她好、心疼她的人。

兩人結婚生子,日子過得安靜又幸福。

就在這時,她的父親被查出胃癌晚期,也許是突然良心發現,找上門來求她原諒。

她同情父親的處境,卻沒辦法原諒他對她所做的一切。

身邊的親戚都說她冷血,血濃於水,有什麼放不下的,用得著記仇這麼久嗎。

然而,針沒扎到他們身上,他們不會知道痛。

低智商的“善人”,無法做到換位思考,總是喜歡和稀泥般地勸人原諒。

你沒有真正經歷過別人的生活,又怎麼能勸人家寬容大度?

孔子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別人對你很差,你還對他好,那你怎麼對得起那些對你好的人呢?

郭德綱也說:“我是有仇必報的人,對待曾經傷害過我的那些人,我做不到以德報怨。”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與人交往要大度、寬容。

就算別人欺負你了,你不能欺負回去,只能用“德行”去感化他。

但是,憑什麼呢?都是第一次做人,誰的生活又曾容易過?

對惡無原則的包容,本身就是一種惡。

很喜歡柴靜在《看見》中的一句話:

“人怎麼才能寬容呢?寬容的基礎是理解,你理解嗎?”

不顧當事人感受,一味以和為貴、勸人寬容的人,實在是一種低智商的善良。

04

2015年,德國評選年度惡詞。

排名第一的惡詞居然是:好人。

那些善良氾濫卻是非不分、知識水平低下、無法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的人,有時候比壞人更可怕。

善良不是自我陶醉。

真正的善良,是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著想,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同情、施捨和憐憫。

真正的善良,是守腦如玉,懂得思考與分寸。

哈耶克說:“當善良失去原則的時候,可能比惡還惡。”

善良沒有錯,但你的善良,必須有點智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