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多巴胺和創造力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智商、多巴胺和創造力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聲明:↑照片來自 Internetwork,基於 CC0 協議,有一定幅度通過專業創意應用程序完成的更改。

輕觸下方聲音標識,即刻收聽語音版。

還可移步【喜馬拉雅 FM】、【網易雲音樂】或【企鵝 FM】,搜索【更好時代知識服務】收聽:

(音頻由 CV 楊一方演繹)

智商、多巴胺和創造力不是那樣來自更好時代

00:00

03:45

-

智商是相對值而不是絕對值

智商這個概念來自於法國人阿爾弗雷德·比奈,他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和西奧多·西蒙一生花了一年的時間設計了「比奈-西蒙智力測量表」

這個表包括人們日常的一些實用技能,用來評估小孩們當前的認知水平,這個時候

還沒有把智力總結成一個確定的數字

當表格引入美國後,被美國人改造成了測試智商分級的工具,將能力的檢測結果固化成了一個個具體的數字,通過進行智商測試,將人分為三六九等。

美國當時流行優生學,因為美國是移民國家,他們要把囚犯、流氓、奴隸、妓女等群體強制絕育,以保證種族的優越性

當時精英階級用「比奈-西蒙智力測量表」對社會底層人士進行測試,對不合格的人進行絕育,因為社會底層人群和受過教育的人對錶格的熟悉程度不同,同時量表對於同齡人才有效果,不用年齡的測量結果對比是沒有價值的。

但是在統治階級中,智商分數被理解成一個固定不變的數值,從那以後,智商分數就慢慢在全世界範圍內被理解成了一個固定不變的數值,智商也成為一個炒作的概念,成為當權者區分人們的工具。

-

多巴胺不能帶來快樂而是慾望

大腦分泌的神經遞質多巴胺造成了我們的動機,我們通常一提起多巴胺就會聯想到享樂,認為多巴胺能夠帶來某種情緒上的愉悅感。

但這卻是一個很常見的錯誤,事實證明,多巴胺本身並不會喚起這些情緒,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引發一個人的慾望

當我們逛京東或者天貓時,看到琳琅滿目的東西就感覺什麼都想要,這個時候就是多巴胺的效果,但如果你真的全買回來,可能就會失去興趣了

在我們大腦中,想要和喜歡屬於不同的兩個系統,比如一個吸毒者看到任何與毒品有關的線索,多巴胺水平都會升高,然後會產生強烈想要的衝動,即使他對毒品恨之入骨。

-

創造力最容易在

我們不評價自己的時候出現,我們大腦中有很多區域,其中外側前額葉皮層負責評價,內側前額葉皮層則是負責聯想。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用到它們,這兩個區域會互動,你一邊做事,大腦會一邊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評價。

但是實驗表明,需要大量創造力的時候,大腦在刻意關閉評論區域,讓後面負責創造的區域全面接管你的大腦。

有經驗的作者肯定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一邊寫文章一邊修改,那寫作的速度會很慢,因為這同時啟用了大腦的兩個區域,但如果寫作的時候不去修改,而是寫完之後再修改,這樣不僅內容會更好,同時整體的速度也會更快

關閉大腦評價區域的方法很多,比如冥想,慢跑或者有氧運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之後勤加練習,大腦就會在關鍵時刻更有創造力。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