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写在洪洞县古村韩家庄村志刊行前(3)-作者:张玉桐

深厚文化底蕴

古代水利工程、道教遗存、古老民居、 传统作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牌匾、金 石铭文、红色记忆等共同铸就丰富多彩内涵 厚重的韩家庄历史文化遗产。

一、 一串非遗珍珠

浓缩人文精华,承载厚重历史,小村韩 家庄与我县六项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联。而且是洪洞县内,除大槐树祭祀活动以外,几项重量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三月三”历山接姑姑及威风锣鼓。

羊獬历山接姑姑民俗活动已相传几千年,每 年都要经过韩家庄村。“三月三”这天,几 乎所有韩家庄人都会自发自觉参与其中,远 接、护送,祭祀仪式虔诚隆重,特别是“威 风锣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分列, 或合纵;或对打,或单练,人员乐器相互交 叉自如,不用磨合,一样的曲牌,一样的节奏。

2、乾元山道教文化传说。韩家庄是乾 元山六社之首。乾元山旧时有土地 200 多亩、 庙产归六社统管,韩家庄因人多势众,首当 其任,传教祈福,社火武术,样样参与。韩 家庄村中,多处道教古建筑尤其壮观,韩家 庄村历史上与元阳观道缘深厚。

3、洪洞通背拳。清乾嘉年间,韩家庄 村张秀德及弟子张逢峦、张逢源,施继文、 吉书升是洪洞通背拳第一代第二代嫡传的主 要人物;通背拳传播第一帐就曾设立此村, 开拳坊教授大众传播的先河,也是洪洞通背 拳发展源头。

记住乡愁—写在洪洞县古村韩家庄村志刊行前(3)-作者:张玉桐

通 背 武 术

4、金鼓乐。洪洞传统的金鼓乐申报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以韩家庄鼓乐碑刻为 依据申报获批的;鼓乐碑文“高南万娄两里 定乐户章程序”,是清代光绪二十六年洪洞 县衙官批的村规民约。

5、柳编。是韩家庄村从尧舜时期传承 下来的传统手工艺;中华文明史,就是从尧 王访贤,舜敲簸箕耕历山的故事开始的。韩 家庄是有名的簸箕之乡,明代随大槐树迁民 又传到其它地方。

记住乡愁—写在洪洞县古村韩家庄村志刊行前(3)-作者:张玉桐

图片由韩老韩斌提供

6、韩家庄鼓子。是本村独有鼓乐;是 韩家庄先民节日庆典,闹社火特有的鼓乐。 花样变换,欢快急促,别具特色,在社火表 演中常常以小胜大。

以上几项非物资文化遗产,是洪洞传统 文化精华的浓缩版,这些传统文化与该村密 切关联,反映出韩家庄村在洪洞历史发展中 有着其突出的位置。

二、金石铭文牌匾

韩家庄现存古碑铭文有多件已被山西金 石录收编,其中有几件在整个山西金石录洪 洞卷中,也十分珍贵,被编委从中挑出列举 解析。

‘清创建乾元山历殿记’号称乾元山地 震碑。是研究山西地震史的珍贵资料。清雍 正九年即 1699 年,乾元山一带多次出现空中 发‘辉光’,出现‘七星旗’及蚩尤旗等奇 异景象。据地震科学研究,‘辉光’应是地光, ‘七星旗’应是地震云。乾元山地处万安断 层近侧,这一现象发生在临汾大地震震后四 年,可能是一种震后效应。

‘清高南万娄两里定乐户章程序’与‘清 山神土地复原记’两碑可称古代的村规民约 碑,是研究古时村民自治,教化,公序,民 俗活的历史资料。

‘清重修风脉楼碑记’则是研究洪洞通 背拳传承人物和传播源头的重要资料。

这次还发现了;清末洪洞名儒,书法家, 大槐树纪念亭倡建者,也是‘古大槐树处’ 几个大字的亲书者贺柏寿题赠韩家庄韩老夫

人的寿匾‘松贞柏龄’。可惜,还有几块牌 匾被损坏面目全非,最珍贵的一块‘医国长 春’,是大清河南什么府赠给洪洞通背拳师 张秀德的,也早被改作它用,难觅踪迹。

还有清末民初名人,洪洞县知事李炳珩、 孙奂仑,主持审理的济民渠水利纠纷经典案 断。官府明察秋毫,村民口服心服,该案断 融情、理、法于一渠水,实属断案典范。整理:韩学斌,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