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催促歐盟就貿易問題趕緊給出結果,對此你怎麼看?

神祟者


7月份,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達成了建立高水平自貿區,實現除汽車以外的工業品零關稅、零壁壘的目標,同時歐盟將盡快向美國大量採購大豆等農產品。美歐在貿易領域妥協的消息傳來,令國人大感驚恐,但是近兩個月過去了,美歐雙方除了這一共識之外,沒有太多進展。

近期特朗普通俄門調查再起波瀾,特朗普急需用貿易領域實打實的成績穩住國內支持者,催促歐盟儘快落實貿易領域的有關共識只是第一步,如果歐盟態度發生波動,不排除美國再次舉起汽車產品232調查的大棒,對歐盟國家進行極限施壓。

容克的權威性不足,有關共識落地難

歐盟本身只是一個鬆散的政治和經濟聯合體,缺乏統一國家的決策便利,歐盟委員會主席雖然在歐盟內部地位尊崇,但是面對德法這樣的大國領導人,卻沒有太多博弈的空間。權威性不強的容克為了避免美國的汽車行業的制裁妄圖達成一個大交易,當然會出現很多不平衡的情況,有關共識想要落實非常困難。

首先,美歐在貿易領域妥協的空間不足。美歐都屬於發達經濟體,關稅水平和貿易壁壘在全球範圍內本來就屬於最低水平,想要把兩個經濟體最後的自保手段一併清除,難度可想而知。在奧巴馬執政時期,美歐曾經就建立一個高水平自貿區,簽署“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進行過多輪談判。當時歐盟方面曾經提議取消超過97%進口商品的關稅,換取美國對歐洲企業開放其政府採購系統,摒棄美國政府“買美國貨”的傳統,美歐雙方三年的談判進程並不順利。特朗普上臺之後,奧巴馬政府主導的TTIP談判已經被束之高閣。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打著“美國至上”的旗號,宣揚“買美國貨、僱美國人”,真讓美國人放棄自己的貿易壁壘,特朗普做得到嗎?想讓歐盟單方面讓步,容克做得了主嗎?

其次,容克與特朗普共識更多的體現了德國的利益,對於法國等其他歐盟國家利益照顧不周。德國和法國雖然都是發達經濟體,但是在工業實力和經濟結構方面千差萬別,一個簡單的貿易共識,很難擺平歐盟雙引擎的利益。在工業實力方面,德國雖然總量與美國有較大差距,但是在汽車、機械製造等具體行業上的水平不相上下;法國雖然工業體系較為健全,但是能夠在全球獨佔鰲頭的行業幾乎沒有。在容克與特朗普達成協議前,德國寶馬、奔馳等公司曾向美國駐德國大使為避免貿易衝突,建議美歐雙方將汽車產品關稅同時降為零。這一提議立即招致法國、捷克等國家的反對,如果美歐雙方的汽車產品關稅都降為零,寶馬、奔馳在美國的銷量會更好,換來的卻是美國卡車、越野車、高級轎車擠垮法國的雪鐵龍、標緻和捷克的斯柯達。汽車工業如此其他工業領域也是一樣,法國的飛機制造、化學工業、機械工業根本經不起美國工業的衝擊,完全取消關稅和貿易壁壘,就是用法國市場去替德國汽車消災避禍。

第三,容克同意歐盟大規模採購美國的大豆和液化天然氣更是無稽之談。歐盟是一個市場化程度很高的經濟體,除非政府願意採取補貼或配額的方式進行限制或引導,否則讓歐盟企業額外採購美國的大豆和液化天然氣很難實施。以大豆為例,歐盟現在是美國大豆的第二大進口方,採購規模本已不小,即便歐盟採取特別措施進一步擴大采購規模,壓縮的也是歐盟農民的份額,以法國為代表的農業強國當然不會答應。而從美國採購液化天然氣比從俄羅斯採購貴近三倍,無視經濟利益採購美國液化天然氣的損失誰來承擔呢?

特朗普和歐盟的博弈不會一帆風順

與歐盟這樣一個經濟實力不弱、利益訴求複雜的經濟體談判非常困難,而特朗普很明顯對困難準備不足,與一個沒有得到成員國廣泛授權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達成口頭共識就讓他沾沾自喜,也讓他在對歐經貿談判中的底牌暴露無遺。特朗普是瘋狂但是絕不愚蠢,他有勇氣與歐盟、加拿大、墨西哥、日、中等任何一個經濟體開打貿易戰,但是同時挑戰多國給特朗普帶來的壓力也是可以想象的。

在中期選舉臨近,美國農民和工業企業對特朗普的貿易戰頗為詬病的情況下,特朗普急於與歐盟達成一份貿易“停戰協定”,而商業談判中心態浮躁是大忌,特朗普的短處被歐洲人看穿,還想在談判桌上進行訛詐,談何容易

反觀歐盟在經貿領域對美強硬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時至今日歐盟仍然堅持美國應該先取消對歐盟鋼鋁產品的高關稅,歐盟不能在危險的槍口下與美國談判。現在特朗普正陷於通俄門調查的漩渦之中難以自拔,正是歐盟在經貿戰場博取更多好處的絕佳時機。畢竟無論是特朗普還是美國民主黨,從來都沒有把歐盟當作自己的戰略對手。隨著美國國內政治問題佔據了特朗普更多的精力,特朗普本人有縮小貿易戰規模的打算,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與歐盟達成妥協的可能性,遠比與東亞國家達成妥協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美國和歐盟達成一份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的難度非常之大,不過在特朗普看來,只要對自己有利,哪怕是談判剛剛開啟,也可以對國內宣告勝利。特朗普對歐洲大打貿易戰,更多的是要博取經濟利益和政治好處,能多撈一票特朗普不會手軟,如果形勢不利,特朗普也會見好就收


衝擊時評


美國是想盡快落實7月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就美歐貿易問題所達成的共識,意在結束美歐貿易爭端,削減貿易壁壘。不過美國方面雖然在催促,但是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表。雙方初步的意向是希望能夠在明年五月歐洲議會大選之前能夠達成最終協議。但是目前來看,前景可能不會如預期的那麼樂觀。
(容克也被特朗普摸手了)


美歐之間的貿易摩擦,始於美國對歐盟徵收“鋼鐵和鋁製品關稅”,而核心的問題是“汽車關稅爭端”。特朗普政府一直抱怨歐洲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遠高於美國對歐盟,威脅要強制徵收25%的懲罰性關稅。特朗普和容克在7月的會談後達成共識,決定建立除“汽車行業”之外的自由貿易區。歐盟以進口更多的美國天然氣和大豆,換去美國不對歐盟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美歐之間的矛盾似乎迎刃而解。
(德國汽車)

但是其中所涉及核心的汽車關稅問題得到解決,德國利益得到照顧的同時卻忽視了歐盟其他國家的利益,尤其是法國。作為歐洲第一和世界第二大農產品輸出國,美歐自由貿易區建立,就意味著歐盟必須停止對法國農業的補貼政策,並且大量美國的農產品也將湧入歐洲市場,這對於法國農業衝擊幾乎是致命的。美歐自貿區談判,必須就這一問題進行艱難的協商。
(馬克龍視察農業)

美國急於同歐盟達成自貿協定,可能基於一下幾點考慮。

首先,美國製造業復興,經濟表現強勁,持續的貿易爭端並不利於美國經濟的長期表現。特朗普政府致力於為本國製造業產品開闢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其次,美國希望儘快與歐盟達成協議,從而撼動固有國際貿易秩序和格局,以針對戰略競爭對手們的挑戰。最後,特朗普政府在中期選舉之前急於取得政績成果來證明自身的正確領導和工作能力。

最近有關於特朗普的兩位親信的定罪和認罪,對於特朗普本人的政治聲譽和形象的衝擊很大。淡化負面消息對自身執政的影響十分必要,畢竟中期選舉將要迫近,特朗普必須破釜沉舟幫助共和黨贏得中期選舉把持住國會。

因為這關係到其自身的政策的延續性和在2020年連任問題。特朗普的王牌就是經濟,這是保證其能夠連任的最大依仗,所以貿易爭端必須儘快解決。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對於這一問題,小編認為,美國催促歐盟儘快就貿易問題給出結果主要有如下目的:


第一,儘快與歐盟達成協議,以便能集中力量應對主要競爭對手。特朗普上臺後幾乎是對全世界發動了貿易戰,但結果並沒有達到預期。這促使特朗普認識到美國實力的有限性。現在美國基本分三類國家來處理貿易問題,優先順序是:加墨-歐日-中俄。美國目前急於與前兩類國家達成協議;

第二,儘快與歐盟達成協議,以便在大選前能有一大“政績”。從當來看,由於特朗普兩大親信被判刑,共和黨的中期選情並不樂觀。如果國會被民主黨控制的話,幾乎等於宣判特朗普的執政終結。所以特朗普也想讓美歐達成貿易協議成為其執政亮點;



第三,催促歐盟儘快決策也是美國向歐盟的一種施方式,目的是為了增大歐盟國家的裂痕。雖然7月份容克與特朗普達成了“三無”貿易框架協議,但歐盟國家對此意見並不一致,比如就購買美國大豆等農產品方面,法國就持反對態度;在購買美國油氣等問題上,德國等不少國家都有保留意見。


姜運倉


美國的貿易戰根本就不是談判,是極限施壓之後的難題。。談判對手只有三個選擇:中國模式,就是一嘴巴抽回去,不要臉說話不算數不用談了,開戰咱就打,敢不要臉就官方發言人啪啪啪打臉;日歐模式,有美國駐軍,不敢說不談,也不可能談,因為誰談誰妥協誰回國就下野,就拖著;墨西哥模式,墨西哥距離上帝太遠,只有美國投資美國市場,就只能談,而談的結果就是美國優勢談判成功,墨西哥從兄弟位置滑落到兒孫輩,但是無可奈何。。現在是美國全球貿易極限施壓在最柔軟的墨西哥可能談成,接著加拿大也會妥協,北美大陸三家沒法子。。之後就是倆軟柿子,日歐要被美國擠壓從拖延模式,走向劣勢談成,這是美國的如意算盤。。而日歐的行動就代表結果,如果日本友好中國歐盟友好俄羅斯伊朗,就意味著就不和美國貿易談判繼續拖,反之如果開始談就意味著準備投降有政客準備上斷頭臺承擔政治責任。。美國外交施壓的最前線在土耳其伊朗敘利亞方向,貿易施壓的最前線在墨西哥加拿大,但是美國外交和貿易施壓的第二道前線都在歐盟和日本。。該給盟友吹冷風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