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無所依,你會選擇用機器人代替親人嗎?

當老無所依,你會選擇用機器人代替親人嗎?

“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面對家庭中老人和孩子的心理負擔。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億,佔總人口比重達17.3%,平均近4個勞動力贍養一位老人。所以,年輕人贍養壓力不斷增加的當下,協助老年人生活的機器人應運而生。

當老無所依,你會選擇用機器人代替親人嗎?

不過,雖然機器人養老是一種趨勢,但很多人也抱有懷疑,比如現階段的機器人自主性不高,技術含量有待提高等問題,更重要的引發了社會上關於“親情的陪伴重要還是高科技更重要”的討論。

其實不止在中國,老齡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日本:日本是一個老齡化非常嚴重的國家。據2017年日本統計局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突破新高,為3515萬,佔總人口的27.7%。據測算,截止到2060年,日本人口中達到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佔人口總數的40%。所以,日本人形機器人如此發達,某種程度上也是受老齡化問題的刺激。

當老無所依,你會選擇用機器人代替親人嗎?

機器人Resyone和機器人Robear都能為空巢老人提供基本的照料,完成多個看護人員的工作,可是它們只能按指令行事,不懂得噓寒問暖,也很難隨機應變。所以,日本又研發出了一款面向老年人的嬰兒機器人Smiby,它類似一個人類嬰兒,需要人去照顧它。當它感覺高興的時候,它會像個真的嬰兒一樣笑起來,並且臉上的LED燈發出粉色的光;而當它不高興的時候,臉上的LED則會發出藍色光,代表眼淚。這樣有了更多的情感植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撫慰老年人內心的孤獨。

法國:現在在法國,約有著500萬的獨居者,而這一數據在2010年只有370萬。所以機器人“Nao”的出現得到了許多老年人的青睞,他們與之逗樂、聊天,把它當作寵物,而“Nao”也會給老人們捶捶背,陪伴在他們身邊。

當老無所依,你會選擇用機器人代替親人嗎?

新加坡:新加坡也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自今年10月開始,該國在全國20多所老年人活動中心部署名為“Robocoach”的健身機器人,希望在改善老年人健康的同時,也增加老年人接觸高科技的機會。“Robocoach”可以演示15種動作,還可以識別人的聲音,按照指令來進行演示。考慮到老年人的實際情況,機器人教練在為群組老年人進行演示的時候,會放慢節奏,確保每個人都可以跟得上。

當老無所依,你會選擇用機器人代替親人嗎?

雖然,現階段的人工智能還有些許不足,但也不得不承認人工智能的發展解決了很多家庭目前正被困擾的問題,這些智能機器人幫助護理老人,緩解孤獨,為老年人世界增添溫暖,而護理人員減輕負擔後,也能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而且我們相信,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未來,機器人可以做到更智能、更人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