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死前寫了一封遺詔,結果卻落到慈禧手中,從此大清不得安寧了

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慈禧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之後,她後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最終,形成了“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晚清格局。

都知道,在清朝末期,慈禧太后一個人把持了數十年的朝政,讓清廷的國力每況愈下,覬覦已久的列強們如狼似虎的瓜分著中國的國土。慈禧把持朝政的結果不必細說,那麼,一介女流,本該深居皇宮的她,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權力的頂峰的呢?

同治死前寫了一封遺詔,結果卻落到慈禧手中,從此大清不得安寧了

故事要從她的兒子同治說起,同治貴為九五至尊,擁有後宮三千。但是,他也擁有一個男人的通病——好色。而且,同治也早以厭煩了千篇一律的唯唯諾諾的宮中妃嬪,他和明朝的明武帝有一樣的愛好,喜歡去花街柳巷尋花問柳。

也許在這些天下至尊看來,家花自然不如野花來的香!但時間之神是公平的,這個好色的皇帝最終被懲處,他最終因患梅毒全身潰爛而死。自然,他也成功創造了一個記錄,那就是,同治皇帝是歷史上第一個死於性病的皇帝,也是最後一個。

同治死前寫了一封遺詔,結果卻落到慈禧手中,從此大清不得安寧了

起初,同治便患有淋巴結腫大的隱疾,但是,他為了維護帝王的尊嚴並沒有詢問太醫。但情況越發嚴重,在同治十三年的時候,同治帝出巡時著涼,一開始,同治以為是簡單的感冒而已,並沒有放在心上。在一兩天之後,同治的病情就急速的惡化,躺著床上起來不了。

此時,太醫們坐不住了,但事發突然,一時之間也難以診斷出結果,只好保守的治療。在十天之後,同治帝越發的難受,四肢無力,並且,伴隨著發熱,在皮膚上出現一些紅點。慈禧見狀,認為這是天花。天花是清帝國最害怕的一種疾病,順治帝就曾經因此而駕崩。

同治死前寫了一封遺詔,結果卻落到慈禧手中,從此大清不得安寧了

所以,自作聰明的慈禧下令太醫們給同治施以醫治天花的藥物。但太醫的心中早有定論,結合同治的症狀和他平日的一些行為,太醫們認為:同治患的是梅毒,一種比天花還要可怕的疾病。同治心裡對自己的病也有譜,他知道自己患得絕對不是天花,他認為:慈禧是故意想要他的命。

但是,當時的太醫們懼怕慈禧的淫威,所以,只能按慈禧的命令行事。

同治死前寫了一封遺詔,結果卻落到慈禧手中,從此大清不得安寧了

對慈禧而言,皇帝患了什麼病可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很有可能是她的一個機會。慈禧對權力有著病態般的迷戀,或許一開始,她只是想做一個掌控後宮的皇后或者皇太后而已。然而,皇帝年幼不能處理朝務,她也得以有機會品嚐皇權的滋味,而這一試,慈禧便上癮了。

皇帝成年後,她便再無機會把握這滔天的權力,而同治的這場病讓慈禧看到機會。

此時的同治也沒有精力再處理朝政,但是,他知道皇權絕不能交到慈禧的手上,他很清楚歷史上後宮干政的後果是什麼。即便,他不能成為名流青史的明君,但是,他也不希望大清國在自己的手上就此斷送。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同治的擔憂是正確的。

同治死前寫了一封遺詔,結果卻落到慈禧手中,從此大清不得安寧了

此時,滿朝的文武百官已經無人能和慈禧抗衡了,日益病重的同治只好將部分權力,也就是審閱和批改奏摺的權利交由李鴻藻和奕。野心勃勃的慈禧怎麼可能任由大權交付到別人手上呢。在同治患病的一個月後,兩宮太后在同治床榻前召見所以的朝廷重臣。

而這更是慈禧自導自演的一場好戲,朝臣瞧見同治的病容,便集體認為:同治皇帝的病一時半怕是好不了的,但是,國家大事仍然需要有人主持。大臣便心知肚明,紛紛請求太后出面處理政務。慈禧心中大喜,但仍然假意推辭了許多次,最後像是勉為其難的接受大臣們的請求。

同治死前寫了一封遺詔,結果卻落到慈禧手中,從此大清不得安寧了

於是,慈禧再度掌握了大權。無可奈何的同治皇帝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他決定寫下遺詔立已經成年的多羅貝勒載澍為太子。並且,將遺詔交由自己的師傅李鴻藻,命其潤色後交付自己。然而,李鴻藻卻辜負了同治的信任,懦弱的他將遺詔交給了慈禧。

慈禧看完勃然大怒,將同治的遺詔丟進了火坑。之後,憤怒的慈禧將同治的所有醫藥都停了,連飲食都斷了。在這種情況下,同治自然活不久了。在他患病後的幾個月後,帶著無限遺憾的同治就此離開了人世,慈禧也順理成章的掌握了大權。

同治死前寫了一封遺詔,結果卻落到慈禧手中,從此大清不得安寧了

但是,心狠手辣的慈禧決心將一切障礙都掃除,為了斬草除根,她甚至把已經懷有同治子嗣的皇后阿魯特氏迫害致死。兩個月後,皇后也離世了,可以說,慈禧對阻擋她通往皇權道路活著的人是不留任何情面的。

但是,對於死後的皇后和皇帝卻頗為善解人意的將恩愛的他們葬在了一起。為了權力,身為親生母親的慈禧甚至不惜讓自己的兒子患病死去,兒媳和尚未出身的孫子都不肯放過,權慾薰心的她,最終,也讓這個帝國變得分崩離析了。

同治死前寫了一封遺詔,結果卻落到慈禧手中,從此大清不得安寧了

同治十三年皇帝,十九年的人生,是有幸還是不幸。說同治他有幸的,是出生在帝王之家,享受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尊榮,但是,他更是不幸的,才十九歲就一命嗚呼了。世人皆嘆同治可悲可憐,短暫的一生無所作為。

『《夕陽殘照——清朝那些人事兒》、《同治皇帝之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