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知识(下)

扫黑除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知识(下)

  “平安卫东”是由卫东区委政法委、区综治办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官方信息平台,集新闻发布、资源共享、政法文化建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围绕卫东区政法工作重要部署和重点、亮点工作,宣传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政法队伍建设,为构建平安和谐卫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3.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对象有哪些?

  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

14.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的重点及方式?

  督导重点:围绕政治站位、围绕依法严惩、围绕综合治理、围绕深挖彻查、围绕组织建设、围绕组织领导。督导方式:听取汇报、调阅资料、调研座谈、个别谈话、受理举报和现场抽查、深入基层明察暗访等。

15.当前涉黑涉恶问题出现的新动向?

  一些黑恶势力把持基层组织、侵蚀基层政权、拉拢腐蚀党员干部,寻求政治靠山和“保护伞”;一些黑恶势力以公司、合作社等表面合法的形式掩盖其违法犯罪行为,以恐吓、滋扰、聚众造势以及所谓“谈判”“协商”等软暴力谋取非法利益;一些“村霸”和家族、宗族恶势力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扰乱治安秩序,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

16.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有的党员干部对黑恶势力的政治警觉性不高,对黑恶势力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组织打击黑恶势力工作不力;有的部门担当精神不够,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存在不愿打、不敢打、不真打、不深打等问题;有的行业、领域监管工作不到位,有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甚至存在腐败问题,使黑恶势力得以滋生蔓延;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专业力量比较薄弱,对一些新形态的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打击处理还需要明确法律适用。

17.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涉黑涉恶线索举报方式?

  面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箱、微信公众号,开通互联网举报平台等。

18.何为利用“软暴力”实施的犯罪?

  指黑恶势力为谋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响,有组织地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破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行为。

19.纪检监察机构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职责定位?

  立足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定位,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既打黑恶犯罪,又打幕后“保护伞”,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防其坐大成势。

20.组织部门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职责定位?

  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强战斗堡垒;二是严格规范村“两委”换届选举,坚决把不符合村干部条件的人挡在门外;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能力。

21.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式启动时间?

  2018年1月进行部署,正式启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22.扫黑不易、毁“伞”更难。郭声琨书记在1月23日讲活中对深挖彻查“保护伞”要求做到的“两个一律”是什么?

  对涉黑涉恶案件一律深挖其背后腐败问题,对黑恶势力“保护伞”一律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23.严格规范村“两委”换届选举,如何严防黑恶势力染指基层政权?

  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村“两委”换届的组织领导,组织、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具体指导,县、乡两级党委要直接抓在手上。要树立正确选人导向,严格人选标准,明确资格条件,把好入口关。对不选什么样的人旗帜鲜明、列出负面清单,坚决防止“村霸”、涉黑涉恶等不符合村干部条件的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乡镇党委要严格人选资格审查,县级组织、民政部门要会同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信访等相关部门建立候选人联审机制,及时发现涉黑涉恶人员。对黑恶势力通过威胁、利诱等方式干扰破坏选举的,坚决依法打击。

24.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如何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最大限度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

  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势,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预防和解决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主动承担好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职责任务,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防止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最大限度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

25.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提供坚强保证?

  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强战斗堡垒;严格规范村“两委”换届选举,坚决把不符合村干部条件的人挡在门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能力。

26.如何理解“打一场扫黑除恶人民战争”?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设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信箱和专门举报网站,发动群众举报涉黑涉恶犯罪和“村霸”等突出问题。对群众的实名举报,要及时核查反馈,做到件件有回音。完善并严格落实举报人、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相关保护措施,消除群众后顾之忧。二是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充分展现党委和政府扫黑除恶的决心和成效。有计划地宣传报道一批典型案件,彰显法治权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同黑恶势力作斗争的信心,形成全社会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做好法律或政策宣讲、解疑释惑等工作,及时发现、封堵、删除有害信息,避免和消除社会误解。三是完善群众安全感测评方式,探索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全体居民开展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切实加大群众意见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绩效考评中的权重,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顺应群众意愿、得到人民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