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上一批看到這份「行前指南」的人都留學成功了!

留學的開學日期一天天迫近,作為馬上要去出國讀書的你,難道還是在無憂無慮地傻玩,然後坐等開學嗎?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自己要準備什麼,不如來聽聽這些過來人是怎麼做行前準備的~

@Lu Frank

先說針對學術的建議。

1)把你要上課的一些專有名詞搞熟悉

例如:數學上的,正態分佈: normal distribution/Gaussian distribution, 偽逆矩陣: Moore–Penrose pseudoinverse,還有類似例如 2^2,two to power of two,也可以是 two to the two,等等。

視專業而定,還有一些領域內的大師的名字要熟悉,比如著名的信息論,也叫香濃定理,shannon theorem。可以看一本相關領域的專業書,大概你就瞭解了。

2)可以先在網上聽一些課程,熟悉一下語速和發音

開學在即,上一批看到這份“行前指南”的人都留學成功了!

3)開始做一些英文的筆記,在課上儘量用英語思考,英語筆記是一個可以參考的建議。

4)英語教材很貴,尤其是一些基礎教材可以從國內先買一些影印版的,沒事翻翻,會有不少幫助。

5)如果有數學課,也可以先熟悉數學老師的板書。比如「B」,一般數學老師都會寫成「L」,還有一些符號,比如積分符號,還有一些希臘字母,都可以先看看。

下面是生活的一些經驗。

1)把一些國家,城市的名字熟悉,或者至少哪些大洲有哪些國家。

2)儘量學習名字發音,無論是法語、德語、意大利語的名字發音,有的時候,能準確叫出他們的名字,算是一種禮貌。

3)把食物的名字能熟悉,比如雞肉,雞腿,排骨,肋骨,什麼的,這些英語名字熟悉,還有蔬菜啊,無論買菜是和歪國朋友交流的時候,都會方便很多。

開學在即,上一批看到這份“行前指南”的人都留學成功了!

4)能把中國很多節日的英文名字知道,mid-autumn festival什麼的都能瞭解,也能用英語簡潔的表達這些節日的習俗由來什麼。

5)熟悉國外的節日名字,halloween,聖帕特里克節, Saint Patrick's day,

6)能多少了解一下各個宗教的基本知識。

7)最後是各人的建議,如果之前對英文的娛樂圈不是很感冒,但至少要對一些基本的名人有所知道。如果喜歡看電影,可以把你喜歡的外國電影的英文知道,如果是體育,也最好能知道喜歡球隊的名字,球員的名字,英文的。

@Della

1、學會簡單做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能點!學做飯不是學做A菜或者B菜,而是廚房各類食物的基本處理方法。比如煮麵或煮餃子要多久?煮麵加料的話什麼時候放入?炒菜放多少油?不同食物微波時間多久?另外,可以準備一個蒸菜用的小架子,多關注烤箱做飯的方法,因為蒸和烤是最營養又相對省事的。

開學在即,上一批看到這份“行前指南”的人都留學成功了!

2、學會開車。不一定要在國內考到駕照,但學到能熟練上路入庫是必須的。這樣來到美國後能第一時間考駕照,買車。除非是在NY這樣地鐵發達的城市,否則美國沒車基本寸步難行。可以提前瞭解你要去的州的駕照考試內容(google就能找到)以及二手車購買途徑。

3、生活英語。這裡列幾個重要的方面:超市的食物(比如一大堆長得像桃子的都不叫peach……)、生活用品、問路問東西如何描述、租房買車專業術語(很重要)、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比如電影啊網遊啊什麼的,用來交朋友!),等等。

4、做好計劃。這個計劃不是空洞的計劃書之類的東西,而是一些你對自己留學生活的定位。這些問題可以提供參考:“是否課外打工?”“暑假或課餘是否實習?何時?”“學術目標?英語流利程度目標?

生活自理能力目標?”“假期旅行次數?開支?”等等。提前思考這些問題,或者和親人朋友商量這些問題,有助於你來到異鄉以後胸有成竹,方向明確,不至於彷徨迷失。

開學在即,上一批看到這份“行前指南”的人都留學成功了!

5、雖然考完語言考試了,但在這段時間尤其不能將英語徹底放下:

  • 聽:各種公開課多聽一聽,可考慮先中英字幕看一遍然後只聽音頻,目的是習慣語速和上課節奏。
  • 說:出國前期說不好也很正常。一般要說的場合包括“上課發言”“課後問答”“做project交流”。要準備的包括上課內容的主要單詞,概念定義,特定表達。初期說得不熟練一定要用簡單句,雖然可能聽起來lame但意思表達清楚最重要。有條件的話可以找外國人/英語好的人多說多練習。
  • 讀:讀我認為是比較不用太操心的,不過課程閱讀量大想讀快點的話可以先看大綱分出熟悉和不熟悉的,熟悉的就只看加粗彩色或summary。其實這也是任何語言的閱讀加速方法。
  • 寫:需要了解MLA和APA的學術書寫規範,可以google一下。另外就是寫作的時候不要背太重的思想負擔,中文的時候是怎麼構思結構的,英文的也差不太多,尤其是正式的文體,每一段話有個重點,儘量把重點放在第一句。

@直布羅陀

1、想明白自己出國想要什麼,並對此有一個大體的規劃(想要留在國外要利用好OPT,想要回國要提前對國內市場又瞭解)

2、學一些自己之前一直想學但沒時間沒機會學的。

開學在即,上一批看到這份“行前指南”的人都留學成功了!

3、想好去哪所學校之後,跟國外的assistant提前取得聯繫,可以加深對學業學校氛圍的瞭解。

4、看英語原版書,看美劇之類的,最重要的是要留意美劇中出現的口語化的詞組,看原版書留意老外文筆作風…(不然寫 paper就死定了)

5、好好陪陪父母,體諒他們的難處,如果家境不算富二代稍微省下錢吧,幫父母乾乾活。老媽傲嬌就哄,老爹高冷就賣萌。其實有的時候想到他們去機場送我的場景,還是會心酸…

6、健身。

@陸蓓蓓

為了更好的上課,留學生需要具備很多種重要的能力:

1、選好課

在出國前,美國的學校就會開放選課,大部分學校都集中在5-7月。身邊很多留學生對選課沒有概念,直接照搬往屆學長學姐的選課,結果就是特別杯具。我建議在選課前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功課,選幾門課?選哪個教授?選什麼方向的課程?等等都要慎重。

基本上,你第一年選擇的課程很大程度能決定你第一年留學生涯的心情、成績以及未來對學習的熱情及今後的發展方向。

2、做筆記

老師在上面講的飛快,幻燈片兒例子一股腦全都飛快的過一遍,這時候就需要你在底下有效率的記筆記,想象一下本來聽懂老師講課就夠痛苦的了,還要把重點記下來不漏掉。這個筆記是否容易記,很多時候取決於老師的授課習慣。

有的老師講的特別清晰,構架啥的他的意圖都很明白,你只要穿起來一根兒線自己再總結一下就行了,可有的老師就是一通講,你自己看著抓重點吧,這樣的老師就需要你在課前預習好,起碼看看課程大綱這課大概要講什麼,翻翻課本兒,找找關鍵點都有哪些。

3、討論

討論一般需要你提前閱讀一些材料課本啊啥的,基本上逐字逐句全部閱讀完是不可能的,老師佈置的閱讀量不是你想完成就能完成的。

這時候需要你通過大概閱讀找出閱讀材料的重點部分,列個提綱,找出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還有重要的就是提出問題!自己提出問題。不然上課了你沒法兒參與討論非常尷尬。

開學在即,上一批看到這份“行前指南”的人都留學成功了!

4、presentation

這個其實沒啥好講的,把你要講的主題清楚的講明白。不過presentation 一般都是小組一起完成,所以怎麼和歪果仁溝通,怎麼更好的合作非常重要。

@陳子坤

1、如果你通過了所有的語言考試拿到了offer並比較滿意,然後在國內的學業也相對比較不錯,那麼你可以把主要的心思放在對未來人生的長期規劃(不僅僅是出國的大致計劃)和陪伴家人上,特別是多和家人聊聊他們或身邊人的經歷,提煉其中的適合自己的精華。

2、在出國前不要把出國當做一種未來的負擔,放鬆心情,多問自己為什麼要出國,且儘量不要把出國的精力全部都放在學業上,應該要將出國的經歷作為人生的一個不可多得的生活和學習經歷。

開學在即,上一批看到這份“行前指南”的人都留學成功了!

3、花一些時間跟父母學習一下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到如何切菜煮飯,不一定要完全掌握,但是記住等到自己動手的時候要有畫面感記憶。

4、至於所謂的國外當地的生活習慣,大致瞭解就行,沒必要花太多精力學習,等到了以後再入鄉隨俗。

5、最後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出國除了學習之外,最體現留學價值的就是在異國他鄉你可以更加獨立的生活和思考。

這也是仁者見仁,一定要充分挖掘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潛力,試圖將一些簡單的問題系統化,為自己的結論找足論據並且是理性的,切勿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不斷的刷新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橙子

多陪陪家人和國內的朋友們。這是我出國後比較後悔沒做到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