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里最作死的「闊二代」,氣死父母敗光家業淪爲盜寇

史進在《水滸》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二十三,是梁山好漢中第一個出場的。那時的史進十八九歲年紀,正是“青春恰自來”。

金聖嘆說他“少年任氣”,在他身上體現了許多年輕人的精神特質:自視甚高、頭腦簡單、沒有人生目標等。後來這個富庶的農家子弟被殘酷的生活錘鍊了一番,命運急轉而下,最終走上了落草為寇的道路。他不像林沖等人是官逼民反,也不是穆春、穆弘那種惡人胚子,他的命運完全是自己作出來的。

《水滸傳》裡最作死的“闊二代”,氣死父母敗光家業淪為盜寇

(注本文配圖源於“九紋龍史進 連環畫”)

溺愛孩子,家庭教育的失誤

史進家庭條件不錯。他家是村裡的大戶,本人又是獨生子,深受父母溺愛。閒得蛋疼的史大少爺“從小不務正業,只愛刺槍使棒。” 他對武術的痴迷以至於“母親說他不得,慪氣死了。”這一點可見史進的“不孝”。

母親的死並未讓他對自己的行為反省和收斂,反倒是少了個管束他的人,愈加放縱。史爸爸拿他更是沒有辦法,“只得隨著他性子”。史太公和孔太公都是《水滸》裡失敗的家長,教出了當強人的兒子。

既然兒子喜歡武術,就花高價請教練唄。史爸爸“不知使了多少錢財,投師父教他。”可是從了七八個師父的史進武功到底如何?從王進第一眼就看出他“有破綻,贏不得真好漢”就知道史爸爸的銀子是瞎白花了。史進從野路子師傅們那裡不過是學了些花拳繡腿,只能作為表演,或者最多是打一打鄉村野夫。而且史進性情暴躁,容不得別人說不是,剛一聽王進的評語就炸開了鍋,要逞強比試,這都是家長溺愛慣出來的毛病。

《水滸傳》裡最作死的“闊二代”,氣死父母敗光家業淪為盜寇

關於史進的紋身,“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身花繡,肩膀胸膛總共九條龍”。紋身大概也是史大少爺自己要求的,反正作為老爸,只要兒子要什麼就滿足唄。史進把身一紋,以後打架時脫個光膀子,亮出那栩栩如生的九條龍,啥也不說,先在勢頭上就壓倒對方。

這招確實奏效,從此“滿縣人口順,都叫他九紋龍史進”。距他家不遠處少華山的強人們也知道“九紋龍史進是個大蟲,不可去撩撥他”。就連遠在渭州的魯達第一次聽他自報家門,就問:“你莫不是史家村甚麼九紋龍史大郎?”紋身在現在看來本身就帶有“黑道”色彩,看來史進那時就已經想著混黑道了。

《水滸傳》裡最作死的“闊二代”,氣死父母敗光家業淪為盜寇

沒有人生目標,學了本領也是瞎

史進在他沒遇到王進之前,學武不過是個井底之蛙。史進的開手師父李忠是個江湖賣藝人士,自己的武藝都不怎麼樣,怎能教出高手徒弟?就像郭靖要是一直跟著“江南七怪”學,永遠也成不了一流高手。幸虧郭靖遇到了洪七公,史進遇到了八十萬禁軍教頭(之一)王進。

王進是科班出身,家傳功夫,還一直從事武術教學工作。自身水平過硬,教學經驗豐富,是個難得的好師傅。史太公善待落魄的王進母子,王進以教史進武藝作為回報。王進教給他十八般武藝,都是軍中套路功夫。史進這才有機會系統學習武術。更重要的是他也長了見識,知道了“山外青山樓外樓”,不再坐井觀天。

《水滸傳》裡最作死的“闊二代”,氣死父母敗光家業淪為盜寇

要說史進當務之急應該學習農業生產、農莊管理,這樣才好繼承、打理家業。武術只能當做興趣愛好,健身娛樂而已。當然,如果他學武為了報效國家,像楊志、林沖那樣的初衷,也是男兒志向。可是他學武就是為了自己好玩兒,為學武而學。所以史進學武就屬於“不務正業”,儘管他刻苦得跟《射鵰英雄傳》裡的南帝一樣,“每日只是打熬氣力”,不理政,這遲早要出事。

果然史爸爸一死,“史進家無人管業,史進又不肯務農,只要尋人使家生,較量槍棒”。可惜了史家祖宗掙下的一份家業,竟成了史進敗家的本錢。

《水滸傳》裡最作死的“闊二代”,氣死父母敗光家業淪為盜寇

與強人交往,良善人家不自持

當史進聽說附近有強人聚集少華山,遲早會打到史家村來。一腔熱血,意氣風發的史進立刻在村裡辦起民團,開展保村保家運動。這倒是個有利村民的好事。他天天深挖洞、廣積糧,“整頓刀馬,提防賊寇”。有備無患,當少華山的二頭目來打劫時,被史進當場擒獲。

如果把擒拿的強盜送去見官,估計史進還能被政府授予“見義勇為好青年”榮譽稱號,為自己做好人攢資本。可是史進和書中許多富二代一樣,都是“錢多人傻”(如盧俊義),禁不住強盜大當家打出的“苦肉計”感情牌。大當家帶著三當家向史進負荊請罪,一把鼻涕一把淚訴苦。他竟然被強盜的一番陳詞感動了,不僅放了人,還與強盜們交上了朋友,沒意識到這已經觸犯了法律紅線。

《水滸傳》裡最作死的“闊二代”,氣死父母敗光家業淪為盜寇

平時他們之間書信來往,逢年過節還互送禮物。史進本人很孤獨,沒有了親人,周圍人只是畏懼他的武藝,沒有朋友。少華山強人把自己當朋友,史進心裡很感動。所以在中秋節闔家團圓的日子裡,乾脆邀請山上的朋友一起來家過節吧。事情卻被平時他得罪的獵戶李吉告發了。官府以窩藏強盜之名來史家莊要求交出強盜。史進出於義氣,與強盜們並肩作戰,結果自己成了通緝犯。

家在惡戰中放火燒掉了,史家產業打水漂了,家鄉也不能待了。強人們邀請他上山,他此時主意挺正,知道自己“清白身家”不容玷汙,此事休提。於是去投奔師父王進,開始千里尋師。

然而當盤纏花光後,自己又無其它謀生能力時,他只有幹起打劫勾當,淪落得跟殺人犯菜園子張青一個檔次!此時史進的一身武藝派上了用場。但是打劫不僅靠武藝,還有運氣成分。可憐這個闊少爺混得連溫飽都成問題,最後只能吃回頭草投奔少華山,清高不起來了。

《水滸傳》裡最作死的“闊二代”,氣死父母敗光家業淪為盜寇

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史進的經歷就是犯罪青少年的縮影。按照薩特“存在主義”來說,人的行動選擇都是自由的,沒有上帝的指導,也不能憑藉別人的判斷,人是自己行動的唯一指令者,但是人應該自己的行為負責。史進從一張白紙到塗抹上犯罪的色彩,走到人生的這一步與他交友不慎,對世事認識不清,沒有立身的本領有直接關係。

在少華山當強人時,史進還有一定的正義感,為王義的遭遇打抱不平,去刺殺太守而身陷囹圄。但是江湖是個大染缸,上了梁山後,他毛遂自薦去臥底東平府,住在相好李瑞蘭家。自己口不嚴,把臥底之事和盤托出,被李的家人告發。他殺了李瑞蘭全家報仇,充滿了血腥。至此,史進真的錘鍊成了名副其實的“梁山好漢”!

《歷史堂》出品 文:劉櫻姝

參考文獻:《水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