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建在南京,只是因爲南京臨時政府嗎?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面積8萬餘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中山先生生前曾囑咐要求葬於南京。臨終前對宋慶齡、汪精衛等人說:“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中山陵建在南京,只是因為南京臨時政府嗎?

外界都知道,孫中山葬在南京是孫先生自己選擇的。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時30分,孫中山在北平鐵獅子衚衕行館逝世。當孫中山病勢垂危時,宋慶齡、孫科及汪精衛、何香凝等就在病榻一角,商議他的後事。當汪精衛說出將孫中山死後葬在北京景山時,已昏睡過去的孫中山,此時突然醒來,說,“不對,不對,我要葬在紫金山。”這就是孫中山臨終前主動提出要安葬在南京經過。其實早在1912年3月,孫中山在紫金山打獵時就曾對胡漢民說:“等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

中山陵建在南京,只是因為南京臨時政府嗎?

中山陵建在南京,南京是南京臨時政府所在地只是原因之一併不是全部,其實還有其他原因。

中山陵建在南京,只是因為南京臨時政府嗎?

那就是因為朱元璋的孝陵,朱元璋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復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

中山陵建在南京,只是因為南京臨時政府嗎?

當年,孫中山走上革命道路,是帶著“復明”思想的,視明朝為中華民族的“正宗”,而不認滿清王朝。所以,在決定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孫中山曾帶著一班“近代民主精英”,去祭拜朱元璋的孝陵。孫中山還現場宣讀了《祭明陵文》,稱“負疚在躬,尚無以對我高皇帝在天之靈”。

中山陵建在南京,只是因為南京臨時政府嗎?

孫中山先生的最大貢獻: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孫中山先生當初打的旗幟就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他最崇拜的就是洪秀全,他所希望恢復的中華就是明朱元璋時候的中國!在《孫中山全集》第二卷配發的照片中,有一張就是舉行這次祭禮時所攝,那真是冠蓋如雲,臨時國民政府的頭面人物幾乎都去了。

中山陵建在南京,只是因為南京臨時政府嗎?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佈退位。作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緊接著辦了兩件事。一件是於13日向參議院發出《辭臨時大總統文》和《推薦袁世凱文》;另一件是於15日舉行“民國統一大典”。作為大典的一項內容,就是由孫中山親自率領“國務卿士、文武將吏”拜謁明孝陵。這次拜謁活動,以孫中山名義發表了兩個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謁明太祖陵文》。前一篇是“祝告文”,後一篇是“宣讀文”,兩件均已收入《孫中山全集》第二卷。從內容看,兩件大同小異,主要是以清室退位、民國統一的功業,昭告明太祖在天之靈。

中山陵建在南京,只是因為南京臨時政府嗎?

文中以興奮的筆調,強調了辛亥首義、清室退位光復中華大業的成就,並且說:“嗚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靈,何以及此?”

中山陵建在南京,只是因為南京臨時政府嗎?

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身份,孫中山在清室退位後,便急忙率領文武百官去到明孝陵舉行隆重祭典,把自己擺在明太祖的事業繼承者的地位上,向“我高皇帝在天之靈”報告“光復漢室”的喜訊,並且說,能夠取得這一勝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靈”的啟迪所賜。

中山陵建在南京,只是因為南京臨時政府嗎?

孫中山最終葬於紫金山,與明孝陵這一含義豐富的文化遺存頗有淵源。孫中山與朱元璋這兩個人物,客觀上有一定相似之處,即推翻少數民族統治,光復漢族政權。而且,包括孫中山和國民黨人在內,當時的人主觀上也有將孫、朱比而論之的意思。

中山陵建在南京,只是因為南京臨時政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