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導致牙齒鬆動、敏感?專家:合理洗牙有利於口腔健康

近年來,隨著口腔知識的普及以及國人對口腔健康的逐步重視,含氟牙膏使用、每天兩次刷牙、以及飯後及時漱口已成習慣,居民口腔健康素養水平和健康行為情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在7月18日,一次口腔健康科普公益活動中,記者發現,不少消費者對洗牙這一口腔保健方式仍存在不少誤區。

洗牙導致牙齒鬆動、敏感?專家:合理洗牙有利於口腔健康

□ 本報實習記者 王薛淄

消費者存在洗牙誤區

根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國35—44歲居民,牙石檢出率為96.7%,牙齦出血檢出率為87.4%,牙周健康有待提升。同時,大量研究證實,定期做潔治去除未曾清潔乾淨的菌斑、牙石,是維持牙周健康、預防齦炎和牙周炎發生或復發的重要措施。

記者瞭解到,中年人牙周健康狀況不佳,與其對洗牙存在不少認知誤區、拒絕洗牙等心理有不少關係。

“之前打算預定北京某口腔診所的雙人超聲波洗牙,但男朋友卻死活不願去,還拉出他爸媽洗牙之後出現牙齒敏感情況等‘真實案例’來進行辯駁。”消費者王小姐在一次口腔健康科普公益活動中講述了自己的洗牙經歷,而現場不少消費者也表示,自己因為拔牙、補牙的等疼痛經歷,對洗牙也抱有恐懼心理。

“洗牙就是用小電鑽把汙垢磨掉,再用高壓噴水槍進行噴洗”“超聲波牙結石都能震掉,估計牙齒也會損壞”“我朋友洗完牙,牙齒又酸又痛”……在網上進行“洗牙”搜索,即使有不少口腔專家發表文章進行科普,但朋友經歷的口口相傳、其他病症的莫名互通,讓消費者對洗牙產生不少誤解。

合理洗牙有利於口腔健康

7月18日,在中國口腔健康科普公益聯盟走進京客隆集團活動中,記者就洗牙後牙齒是否會變白、洗牙是否會對牙齒造成損壞、牙結石是否應該去除等消費者普遍關注的問題採訪了北京德醫口腔診所的李牧政主任,李主任通過兩個生動形象的例子進行了問題的釋疑。

關於洗牙是否會對牙齒造成影響,李主任解釋道,“目前臨床使用的洗牙方式多為超聲波洗牙,是通過超聲波的高頻震盪作用去除牙石。就好比女士們常見的首飾清洗,震盪清洗後,縫隙內汙垢得到清理,首飾的重量是不會變的,同時首飾的本來的顏色也不會發生改變。”

而面對消費者提出的,洗牙操作對牙結石清理後反而造成牙齒敏感、牙齒鬆動,還不如不洗牙的問題,李主任更是直言,“牙結石是牙垢鈣化後形成的硬物,對口腔而言是一種異物體,它會不斷刺激牙周組織,並會壓迫牙齦,逐漸引起牙齦發炎萎縮。如果說牙齒是一顆大樹,牙齦是生長的土壤,牙結石就好比大樹下的大石塊。表面上石塊的存在對大樹起到了鞏固作用,而當石頭越壓越多,土壤被壓迫下沉,牙根暴露,就會威脅到牙齒健康生長。清除石塊,短期內大樹會顯得搖搖欲墜,但隨著土壤的逐漸恢復,樹根得到保護,大樹才能茁壯生長。”

對於洗牙的具體情況,李主任認為,由於個人口腔狀況不同,洗牙周期、費用也不一樣。牙周健康的人且能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的基礎,可以每隔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而牙齦炎、牙周炎以及口腔衛生維護較差的患者則需要根據就醫情況,定期進行洗牙。

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李主任向記者表示,“其實洗牙不僅清潔牙齒,還能在洗牙過程中發現口腔問題,及時進行處理,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