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美國一樣富!新加坡的崛起和它的精英教育主義

新加坡一個狹小的島國,面積只有美國洛杉磯一半。自然資源匱乏,如果按照正常情況發展,新加坡可能會像越南老撾一般,靠著打魚種香蕉為生。

好一點的情況下也不過是與泰國等並列,處於發展中國家行列。但實際上,到了21世紀的今天,新加坡GDP已經超過香港,人均達到57700美元,跟美國一樣富!

跟美國一樣富!新加坡的崛起和它的精英教育主義

新加坡成功的秘訣其實就在於他的教育制度。新加坡規定每個公民都必須接受至少十年以上的常規教育,正因為如此嚴苛的法規使得新加坡是一個以知識性經濟為發展動力的國家,而知識經濟依靠的正是人才,人才則要歸功於教育。

新加坡每年均以高達國民生產總值4%的經費發展教育事業,其教育體系及設施可以俯瞰全球任何一個國家。

知識改變命運,在每一個人心中

今年12歲的伊莎貝爾.李是新加坡國立小學的一名學生,六年課程學習已經過半,馬上她就要面臨對人生十分重要的一場考試,小六會考。

跟美國一樣富!新加坡的崛起和它的精英教育主義

“不管在白天還是晚上,在小六會考之前,我都會很緊張,我的父母試著用很多方法想讓我放鬆一點,遊戲、旅遊。可我還是很緊張,因為這場考試可能決定了我今後的命運”。

為了確定學生髮展方向,新加坡教育部設置了一系列考試。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小六會考。

小六會考一共考四門:英語、母語、科學和數學,總分300分。

一般來說,考試成績在前5%的學生可以參加直通車計劃(Integrated Program)。這些學生被認為有足夠的實力進入大學,所以他會接受6年的課程(4年初中,2年初級學院),中途不需要分心準備O水準考試(類似於中國中考),直接在中六結束時參加大學入學考試。

跟美國一樣富!新加坡的崛起和它的精英教育主義

從往年數據來看,90%的直通車學生會進入大學。這個數字是相當驚人的,在新加坡所有考生中,大學錄取率只有25%,也就是說每四個新加坡考生只有一個人可以上大學。反觀參加了直通車計劃的考生,就相當於直接敲開大學的大門。

“當我還在小五的時候,便已經準備小六會考了,我一定要考上直通車計劃,我是最優秀的!”伊莎貝爾說道。

跟美國一樣富!新加坡的崛起和它的精英教育主義

在小學階段便高達25%的淘汰率足以反映出新加坡教育體系的殘酷,但無論世界範圍內怎樣倡導給予孩子童年,拒絕應試教育。但不可否認,這是應試教育及殘酷的競爭保證了新加坡培養精英的高效、優質。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所有新加坡人刻在骨子裡的座右銘。

教育使小國崛起,使平民階層躍升

新加坡曾是大英帝國殖民地,當時英國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利益,將新加坡建成了國際貿易港口。這成為新家坡發展第一步, 後來新加坡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加入馬來西亞聯邦。但由於治國理念及民族等問題引發了一系列衝突。僅過兩年,新加坡便脫離馬來西亞聯邦。

跟美國一樣富!新加坡的崛起和它的精英教育主義

此時,自然條件並不優越的新加坡,走向自強的路上困難重重。

“在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我們都不過是,聚在一個小地方的一群人而已”。新家坡副總理尚達曼這樣描述說,我們需要使其他國家相信,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是絕對可靠的合作伙伴。

所有發展良好的機構和企業,都需要技術熟練的勞動力。如果新加坡不能培養出這樣的人才,便無法吸引任何國外企業入駐在這裡。

新加坡最早看清楚這一點,資源匱乏的情況,人才是最重要的競爭力!

跟美國一樣富!新加坡的崛起和它的精英教育主義

“教育在建國初期,一直都是我們重要的發展戰略,在未來也將如此”尚達曼說道。

五十年後新加坡依然很重視教育,在外人看來,新加坡一個在亞洲人均GDP如此高的國家,為什麼現在還要搞如此嚴苛的教育,真的很不可思議。

每個新加坡人都需要接受教育,發揮你的全部潛能。這並不是說,每個新加坡出生的孩子,都要接受到大學高等學府的教育,新加坡人真正要做的是要發揮每一個孩子的長處。

跟美國一樣富!新加坡的崛起和它的精英教育主義

當一個孩子,確實具有數學天賦,他要優於其他學生,那今後這個學生的教育便會更側重於數學方面的培養。這便是新加坡教育的獨特之處,在其他國家,人們認為所有學生應該接受同等教育的培養。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李明說“我們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小學畢業後便細分學生去向。所有學生都應該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

這樣定向分流的方式,既保證那些最優秀的學生得到一流大學教育資源,又能向那些具有某一方向天賦的學生接受最適合的職業教育方向。

新家坡教育強調精英主義和競爭,在小學畢業後的每個階段,學生和學校都是雙向選擇的。這使孩子們看到,努力就會有回報,只有學習更好才能把握主動權。

跟美國一樣富!新加坡的崛起和它的精英教育主義

精英主義不只是理論,也不是雞湯,新加坡數據顯示,有一半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通過考取小六會考直通車。從而進入更好學校,並在後來獲得社會地位的提升。而近些年來東亞國家的崛起,本質上也來自於國民教育素質的提高,事實上中國也是這樣。

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推行了“有教無類”的教育制度,開啟平民受教權之後,教育便成為不同階層民眾翻轉人生的管道。從孔子以後,幾千年來,中日韓各國偉大的儒家學者,所推動的教育,最高的目標,都是為了轉化學生自我的生命;從內部、從心靈深處,完成一種無聲的革命。(本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國際MBA快訊,更多精彩諮詢,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