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滅掉雜心妄念,覺知當下持續發生的存在

冥想:滅掉雜心妄念,覺知當下持續發生的存在

今天我們通過哈達瑜伽,王瑜伽理論分享“冥想“!

冥想:滅掉雜心妄念,以見證者覺知照見正在持續發生的存在。

我們的心念如風,波動不安,而且轉瞬之間,起心動念。

瑜伽經中講:瑜伽的練習是控制心念的波動。

哈達瑜伽講:瑜伽是對於生命之氣和呼吸的控制,控制好呼吸,就能控制好心意!

呼吸,心意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

哈達瑜伽中講:我們人體有72000條脈,生命之氣從72000條脈通過。其中最重要的是中脈!

中脈又被稱為“菩提脈”,“眾生命脈”,“成佛之脈”。所以在修息瑜伽中有“氣入中脈,而得菩提”之說。

哈達瑜伽中講到生命之氣有五氣,分別為:命根氣,上行氣,平行氣,下行氣,遍行氣。

命根氣

在心輪以維持生命,主管心臟,呼吸。

上行氣上行,為念誦,說話,呼吸,飲食所用。

平行氣位於肚臍之上,胸膈之下,主食物消化。

下行氣下行,主大便,小便,生殖,性行為,放氣功能。

遍行氣行於全身各個關節,主身體走動,運動。

若五氣不調和,則容易生髮身體疾病。比如上行氣不調,會引發咳嗽,咽喉腫痛,肺部疾病。

下行氣不調,容易引發便秘,腹瀉,生殖系統等疾病。

平行氣不調,容易腹痛 胃痛,脹氣。

命根氣不調,發生瘋狂。

遍行氣不調,肌肉痙攣,或者半身不遂等。

而五氣不調和,是因為思想情緒不穩定,比如妄念,偏執,煩惱,躁動,這些都是“業劫心”。業劫心起,過勞則疲,過怒而暴躁,如此生“業劫氣”。

而修氣的意義在於轉業劫氣為智慧氣,轉業劫心為智慧心。智慧心,是開悟之心;智慧氣是平和之氣,所以“心氣不二”。心為日,氣為光。兩者和合為一!調息就是調心,氣淨則心淨,氣濁則心濁。

哈達瑜伽認為:練習哈達瑜伽的目的是成就勝王瑜伽。

勝王瑜伽有八支,分別是:制戒(非暴力,不說謊,不貪婪,不淫慾,不偷盜)、遵行(清潔,知足,自我研習,熱情,敬神)、

制感、執持、冥想、三摩地。

所以通過修息而修心,修心而成就勝王瑜伽(八支分法)。

尤其最後四支:

制感,對感官控制,收攝感官。奧義書中將感官喻為牛,心喻為車伕。控制感官,如車伕馴服牛一樣。要時刻收攝感官,保持警覺。

當收攝精進持續時,便是執持。此時,內心持續地以見證人或自覺者,而保持對感官收攝。所以我經常說:當你專注於你的感覺,你的感官時,就是你訓練自己的開始。感官在接受外界訊息時,會生出三受(苦受-痛苦,樂受-歡喜,舍受-捨棄,不苦不喜)。而這三受,便是你意識的形態,會緊接著引發你的想法,心念,情緒,身體的感受。

當你持續地專注於當下的存在,呈現時,便開始了“冥想”練習!

冥想持續中,見證者,即觀照者,與被觀照者合一,進而入定。

但是在現在瑜伽課堂上,很多瑜伽老師把冥想當做了毫無意義,甚至以課堂程序的形式展開。其實已經離瑜伽本來意義相差甚遠!

如上所述,我們得知:瑜伽的練習是修氣的練習,而修氣是為了修心。所以在冥想中,要以呼吸為定錨,專注於呼吸的觀察和訓練中。

氣柔,住氣,使氣入中脈,獲得智慧平靜。

在哈達瑜伽中,對呼吸有著嚴格的訓練。

冥想:滅掉雜心妄念,覺知當下持續發生的存在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因為情緒而擾,又因為情緒引發身體的疾病。

比如,經常憤怒,容易頭暈頭痛,而且內分泌失調。

悲傷容易胸悶胸疼,乳腺增生,或者影響月經。

恐懼容易失眠,頭痛,心慌等等問題。

而勝王瑜伽講:對心念的訓練,需要覺知,在覺知中獲得心靈的平靜,還本來面目。

而冥想練習即是瑜伽的意義,也是適合現代人身心放鬆的減壓方法。

壓力從何而來,又如何通過冥想,緩解壓力?

我們現在面臨的壓力,主要有:

一,工作壓力

二,關係壓力

三,疾病壓力

四,環境壓力

隨著人口暴漲,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競爭力加大。

我們常會因為存在的現象引發各種不同的想法,這些想法進而引起情緒。情緒容易傷己,也容易傷人,進一步引發關係危機,引發身心健康。

那麼我們就需要通過一些方法,讓自己得到訓練。這樣的訓練,具有平衡身心關係的方法。就如牛夫馴牛一樣,通過感官,覺察當下。

當下中,呼吸為定錨,通過呼吸使內心得以平靜。於是跟隨呼吸,觀察呼吸當下的存在。

呼吸存在的特性:變化,流動,無常。

這顆心要隨時觀看到呼吸每一刻的存在狀態!

以息觀息:經驗呼吸,觀察呼吸。

以心觀心:感受內心,覺察內心。

開始的時候,你可能很容易安靜下來,此時你的呼吸也會比較平穩。

但是偶爾意識有了波動,你的呼吸會急促,會短淺。而你覺察到這一點後,或許會因此而排斥和抗拒,生出了其他的想法,和相關情緒。

這種情緒又會引發身體的不適,你的身體感覺呈現出來時,你又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更加坐立不安。這就是“分別心,抗拒心”。

在覺察到這一點後,柔和地把意識關注在身體強烈的感覺上,帶入呼吸。隨吸氣,氣息深入到身體不適地方。隨呼氣,把繼續觀察不適。

那麼,在這一刻,也要放下對安適專注的期待,不以想要的結果去評判練習的效果。如此才會獲得心安!

冥想:滅掉雜心妄念,覺知當下持續發生的存在

在冥想練習中,我們會出現走神,不集中,甚至各種情緒變化。在它們出現時,也需要我們柔和地感受,不排斥地接納,放鬆地傾聽,與當下聯結。

通過這樣的訓練,是培養我們對壓力的態度和包容。

而不是去躲避任何不想要的感覺,或者以期待的結果為目的去評判。

當呼吸越來越柔和,內心會越來越柔和。

柔和之心只有溫度的,是隨順敞開的。

若以敞開柔和之心去面對生活,工作,我們會發覺,原來自己一直以想法來取代真實存在,並且相信自己的想法,而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呼吸,以及真實的感覺。

當你持續地專注於當下的存在,呈現時,你便開始了“冥想”練習!

冥想:滅掉雜心妄念,覺知當下持續發生的存在

冥想練習本身是需要長期的過程的,每天都要持續地做,最終是把覺知訓練成自覺性。對身體,語音,行動,飲食等進行更細緻而豐富的覺察。在面對壓力時,不是聽從瞬間生出的想法,情緒的出現。而是靜下來觀察一下,體會一下,而後進一步行動。

所以慢就是快,不妄動,不隨意下定論,不急於判斷,和當下聯結上,跳出情緒的困擾去做事說話。

認識到現實的存在和你的感覺之間的關係,你的感覺和想法的關係,你的想法引起的情緒,情緒引起的壓力。當與壓力不對抗,而是通過壓力調整自己的狀態和工作生活方式時,你正在通過壓力學習成長和轉念,而不是被壓力嚇跑。

這便是冥想的智慧,通過冥想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和時代聯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