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水神獸被挖導致成都被淹?

這幾日,四川省內各地普降大雨,一則標題為《把金沙遺址博物館的犀牛搬還原》的市長信箱受到了市民關注。文中認為,成都近日大雨都與它有關


鎮水神獸被挖導致成都被淹? 6月27日,成都“熱心市民”的市長公開留言截圖在朋友圈流傳,信中說:上面的石犀是老祖宗流傳下來鎮水的神獸,希望政府能夠將它搬回原地天府廣場,這樣大雨就可以終止了!

2018年7月3日,市文廣新局對此回覆,文中稱:

第一,經調查,2013年1月,石犀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出士,為配合2013年太陽節燈展,石犀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進行了為期20天的短期展覽。2016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將暫存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石犀移交給成都博物館。石犀現作為重要展品陳列於成都博物館展廳中,一直沒有離開過成都天府廣場。目前,我們還缺乏確切的資料證明該石犀就是李冰鎮水的神獸。

第二,該石犀與水患有無直接關係,尚缺乏科學論斷和事實依據。市文廣新局:該市民留言確實存在對這一流傳,記者成功聯繫到了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以下簡稱市文廣新局),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了該留言的真實性:“這兩天有人也在問這個事情,留言確實是真的。”對於成都市人民政府官網無法查詢到網傳截圖所顯示的留言這一疑問,工作人員表示,有些留言只有發信人本來才能看到並非公開,並不是空穴來風。流傳所說的這個石犀,是在2013年初於天府廣場東北側的考古工地內出土的。全身整塊紅砂岩雕刻而成,身長3.8米,寬1.2米,高1.7米;重約85噸;馬嘴象耳,腰背有溝,臀部渾圈,四肢粗壯,右側身上刻有春雲紋和其他印跡,左側有一些新近鑿痕,顯示出犀牛形態的。此後,文物專家鑑定為“石犀”,認為這件大型圓雕保存得相當完整,“是填補中國雕塑藝術史的重大考古發現”。成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曾向眾人介紹:“《華陽國志·蜀志》中記載:秦孝文王以李冰為蜀守……作石犀五頭,以厭水精。但是,這尊石犀是否就是李冰所建造的五頭石犀之一?這一點還需進一步的考證。由於古代科學技術落後,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往往把降服水患的希望寄託於一些“鎮水神物”身上,人們往往會打造一個巨型的動物,然後將其沉入河底,希望這鎮水神獸能夠保佑一方安寧。

鎮水神獸被挖導致成都被淹?

在我國,曾經發現了很多的鎮水神獸。據市文廣新局調查,1947年和1981年成都曾遭遇兩次特大洪災造成巨大的人員財產損失。在這兩次特大洪災爆發時,石犀仍塵封在出土地天府廣場地下。大雨和水患真的有關係嗎?這是不能當真的。市文廣新局表示,近段時間正是南方雨季之際,是空氣中暖溼氣流運動的結果,南方多個省份,尤其是四川盆地中西部、重慶西南部、甘肅東部、陝西中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均有大雨或暴雨。

有人說專家已經給出科學的解釋,不要迷信謠言止於智者。但是在石像被挖出後四川地區年年暴雨,而挖出前數十年一次 這又真的是巧合嗎?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