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開牆打洞”的小門臉變成了“耕讀空間”!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今天上午,位於東城區永外街道景泰路88號的“耕讀空間”正式對外開放。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市民不僅可以在這裡借閱、購書,還可以參與各類課程、沙龍等活動。目前為試營業期間,開放時間為11:00—20:00,正式營業後,開放時間為10:00—22:00,全天候開放,週末不關門。“耕讀空間”還將向永外地區的老街坊們免費發放不少於2000張的惠民卡,可用於購書、參與活動和聽講座等。這是東城永外地區首個作為文化用途的騰退空間,景泰路也將逐漸被打造成“景泰文化街”。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請老師為孩子講北京文化

“老北京的規矩有很多,同學們你們知道吃飯時咱們的筷子應該怎麼放嗎?”今天上午,作為“耕讀空間”的首位授課老師,評書表演藝術家王玥波為青少年們講授老北京的規矩。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走進“耕讀空間”,牆上的課表十分顯眼,時值假期,課程都是為學生們量身定製的,譬如動手製作古建築影背牆,請老師來講授老北京文化等。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耕讀空間”內有6組書架,放有3000多冊圖書,包括紅色書籍、兒童繪本、建築書籍、古典名著、詩詞、小說、散文等。屋內地上鋪著草蓆,讀者可以席地而坐,可同時容納40多人。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小門臉“變身”文化陣地

別看“耕讀空間”佔地只有70平米,但是對於永外的居民來說,能有這麼個靜下心來讀書的地方實屬難得。“這兒原來可亂了,有美甲的,還有賣手機的,每天大喇叭播著他們店裡的廣告,我們在樓上關著窗戶都聽得特別清楚。”家住附近的劉大爺說,一年前,這裡還是一排“開牆打洞”小門臉。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距離“耕讀空間”不遠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北京琺琅廠駐地。“景泰路應該是永外的文化路,但一直被小門臉佔據著,與琺琅廠這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的形象十分不符,也給來參觀景泰藍博物館的遊客留下不好的印象。”永外街道工委書記陳衛兵告訴記者,“現在經過對景泰路的整治,琺琅廠的門口變成了文化浮雕牆,牆下還建了126平方米的綠地花園。我們是要把文化路還給老街坊們,讓他們有自己的文化陣地。”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陳衛兵表示,疏解整治後,永外地區的騰退空間將開設更多生活類和文化類的便民實體,在永外地區西部還有望再建一處“耕讀空間”。最終,將景泰路打造成真正的“景泰文化街”。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開展沙龍活動形成交流中心

今年7月17日,北京市發佈了《北京市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正是在這份意見的指導下,永外街道規劃了“耕讀空間”的服務功能,即結合永外特色的文化底蘊,以傳統文化為主題,服務社區老人、兒童及親子的主題式閱讀設計書店。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我們希望,‘耕讀空間’能作為一個傳統文化研究者和大眾之間的平臺,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一個傳統文化的實踐者,也讓學者、專家、居民、網民之間的互動,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閱讀社群。”“耕讀空間”的工作人員說,除了閱讀,“耕讀空間”還將通過開展各類課程、沙龍等,讓不同年齡階層的人逐漸形成以共同愛好為平臺的交流中心,促進家庭和諧、社區和諧、社會和諧。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耕讀空間’不同於我們的文化中心和圖書館,我們要把這裡打造成紅色基因傳承的互動平臺、傳播傳統文化的交流平臺以及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陣地。”陳衛兵說,永外街道編寫了紅色書籍《永恆的記憶,不熄的星火》,免費向轄區居民發放。同時,還將把書籍送至轄區內的中小學,作為學生的課外讀物。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小門臉“變身”耕讀空間,王玥波現場“講規矩”

文字 | 馬曉晴 池夢蕊 張楠 辛樺

攝影 | 王崢 王雨欣 李月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