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黃仁宇的大歷史觀點?

傳統的中國史研究,無論是基礎資料的二十四史,還是一些大學者的通史專著,絕大多數都是一本政治史。以皇位的更迭為線索,圍繞著皇帝身邊的重要人物們來說善惡。最終得出結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類。

但是實際上歷史沒有那麼單純,不是黑白灰三個色調就能準確標註的,也不是一個維度空間。

怎樣看待黃仁宇的大歷史觀點?

歷史的人和事都有各自的參照物和座標系,即政治原點和大環境。通常情況下,那些我們今天需要的立場,就被稱為善,否則就是不善,當然事實上未必一定是惡。

黃仁宇先生的大歷史觀,換以社會經濟為角度,去討論歷史車輪的軌跡。那些大人物們更多成為一種代號,沒有A,也會有B,並非一定影響最終計算結果。

怎樣看待黃仁宇的大歷史觀點?

同理他的《萬曆十五年》,也是棄用傳統的歷史書體例,以某個時間點,不斷的向外引爆事件,層層疊疊的把某一段大明朝的講出來。

這種分析解讀方法,更像是一個歷史技術員,不帶感情的去完成化驗報告。當然對於設備、試劑、操作規程等,還有不斷更精準的研究空間,以使結果更真實。就我的認知,多一個視角和方法總是好的。

怎樣看待黃仁宇的大歷史觀點?

當下研讀歷史的人很多,職業的看不起業餘的,業餘的說職業不等於專業。整個圈子一個通病,忽視了積累,大家急於去表達,樂於品頭論足,流行語不驚人死不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