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 多措並舉治理農業面源汙染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28日訊(記者 周勇軍 魯融冰 通訊員 方皓 戴豔紅)記者近日在桃源縣青林鄉青林村看到,村民生活汙水都通過管道流入屋後的收集池,經沉澱、厭氧發酵、植物滲濾等多道工序處理後排入指定區域,以往屋前屋後汙水橫流的情形不見了。這是桃源縣開展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試點取得的成效。

2016年,國家啟動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桃源被列為試點縣之一。桃源縣試點項目區覆蓋青林鄉6個村,以古堤水庫為起點、白洋河向沅江匯入口為終點,是一個基本閉合的小流域,涉及農戶1.3萬多人、農田2萬多畝,汙染源主要為居民生活汙水、農田施用的農藥化肥、畜禽養殖糞汙等。

該縣採取源頭防控、過程攔截和末端治理並舉方式,推廣養殖糞汙回收利用技術、健康水產養殖和循環用水技術等,實現試點項目區農業面源汙染物減排及資源化利用。並利用溝、渠、塘徑流水網,構建生態溝渠、透水壩、梯級消納等過程攔截設施;在流域典型集水區內建設大型溼地,發展無投餵水產養殖和溼地植物資源化利用,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保育型的可持續農業生產模式。試點項目區現已建成生態攔截溝3.4公里,並根據徑流水網分佈,在集水區域建起了3座生物氧化塘、8座大型人工溼地,種植綠狐尾藻、香蒲等水質淨化功能強的水生植物,梯級消納水體中所含氮磷。

通過實施農村居民生活清潔工程、農田面源汙染防控工程、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工程、村莊地表徑流淨化工程、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等,桃源試點項目區養殖廢棄物治理與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化肥施用量減少20%以上,流域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排放分別減少70%、60%和60%以上,恢復了農村自然生態景觀。

“按照國家規定,廢水中氨氮濃度標準為等於小於每升80毫克,桃源項目區達到了每升20毫克。”對於桃源試點項目區農田廢水排放治理效果,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吳金水給予高度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