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看起來離網際網路最遠,但「網際網路+農業」卻是空間最大的!

近年來,互聯網農業正在蓬勃興起。農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是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加速了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發展現代農業的步伐,實現農業發展的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這是傳統行業與新思維的碰撞,更是時代發展的潮流。“互聯網+”是最近農業發展下最火熱的“名詞”之一。如今,各行各業都在積極響應“互聯網+”政策,互聯網正深刻改變著各個行業,尤其是像農業這樣相對落後的傳統行業,藉助互聯網之力實現行業的跨越式發展和變革成為可能。

農業看起來離互聯網最遠,但“互聯網+農業”卻是空間最大的!

農業看起來離互聯網最遠,但“互聯網+農業”卻是空間最大、潛力最大的。農業是我國最傳統的基礎產業,通過互聯網交易平臺減少農產品買賣中間環節,增加農民收益。那麼“互聯網+農業”具體該怎麼實施呢?

首先,農民需要了解數量巨大和種類繁多的數據能夠帶來怎樣的影響,因為這些數據驅動著他們的耕作質量與產量。這些數據包括天氣數據、GPS數據、土壤細節、種子、化肥和作物藥劑等,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對於土地進行長期管理和短期模擬,以實現產量和利潤的最大化。其次,種子和肥料以及藥劑的供應商需要接收所有的這些數據,將其放入統一的模型中,並使用專用算法,以便向農民提供儘可能最優化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再次,農業機械製造商是整個價值鏈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不僅需要確保其資產能夠在最低成本保持最長的正常運行時間,還要支持移動數據採集(如土壤樣本、水分監視器和傳感器、田間作物顏色、生長速率、天氣破壞、營養水平、農作物品種等),並讓這些瑣碎的信息在價值鏈中能被實時獲取,以進行進一步的處理。

農業看起來離互聯網最遠,但“互聯網+農業”卻是空間最大的!

當然,除了農民、農企、種子化肥供應商和農業機械製造商以外,氣象站和實驗室、貿易商和行業合作伙伴、技術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是這個日益複雜的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這些市場參與者對於來自無數信息源的大數據也有著巨大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對氣候、土壤和空氣質量、作物成熟度,甚至是設備和勞動力的成本及可用性方面的實時數據收集,預測分析可以用來做出更明智的決策,而這就是所謂的精準農業。在精準農業中,控制中心實時收集並處理數據,來幫助農民在播種、施肥和收割作物等方面做出最明智的決策。遍佈田間的傳感器用於測量土壤和周圍空氣的溫度與溼度。此外,衛星圖像和無人機會被用來拍攝田地的照片。隨著時間的推移,圖像會顯示作物成熟,加上對未來48小時的精準天氣預測模型,就可以建立模型並進行模擬,從而預測未來的情況,並幫助農民做出前瞻性的決策。精準農業下的農業機械必須是智能化的,通常安裝有衛星導航系統、自動駕駛系統、計算機設備以及必要的傳感器,這樣才能“理解”大數據分析軟件給出的信息,並準確地執行。

農業看起來離互聯網最遠,但“互聯網+農業”卻是空間最大的!

農村發展離不開互聯網,離不開電子商務。中國的“互聯網+”是依靠我國的人口紅利,通過掌握用戶的核心數據來挖掘用戶的行為規律,再反過來重組產業鏈,拿到對整個產業的定價權,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互“互聯網+”的實質,更是我國互聯網產業超越發達國家的關鍵。“互聯網+”將是現代農業建設的強力加速器,“互聯網+”將有力促進農業資源、生產、科技等各方面信息全方位迅速滲透到農村一線,實現現代農業的飛速發展,邁向農業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