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显微镜”在大朗正式投入运行

“超级显微镜”在大朗正式投入运行

8月23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在东莞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图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国家验收会现场(记者 蓝业佐 摄)

“超级显微镜”在大朗正式投入运行

8月23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在东莞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图为漂移管直线加速器(记者 蓝业佐 摄)

“超级显微镜”在大朗正式投入运行

散裂中子源项目效果图(大朗供图)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李健武 通讯员 叶惠涛)8月23日,位于大朗镇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对我国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中国散裂中子源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造,历经6年半的紧张建设,是我国首台散裂中子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该项目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在加速器、靶站、谱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装置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散裂中子源坐落于东莞大朗镇,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造,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为项目法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建。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一台8千万电子伏特负氢离子直线加速器、一台16亿电子伏特快循环同步加速器、一个靶站,以及一期三台供科学实验用的中子散射谱仪。目前,全球建成的散裂中子源装置共有4个,其他3个分别为英国散裂中子源(ISIS)、美国散裂中子源(SNS)和日本散裂中子源(J—PARC)。

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在加速器、靶站、谱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磁铁、电源、探测器及电子学等领域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在强流质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领域实现了重大跨越。

在验收会上,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工程经理陈和生表示,中国散裂中子源总体设计方案与性能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兼顾了我国目前经济和技术基础。例如,加速器采用低能直线加速器+高能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方案,节省投资、易于升级;脉冲重复频率25Hz,能大幅度增加可利用的中子波长范围;采用扁平包钽钨片靶的设计,提高有效中子产生效率;尽量提高设备的国产率,促进国内相关技术发展,降低造价等。

助推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大科学装置建设周期很长,从提出到立项、建成,周期典型是10年,现在能找到的最早提出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正式文件,是1999年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向科技部提出的建议,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历经十余载,终于迎来散裂中子源建成,陈和生非常感慨。

他认为,广东省决定建设散裂中子源的决策非常具有远见。“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不会给东莞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会带来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人才,可以吸引大量科研机构和创新产业,推动东莞乃至珠三角的转型升级发展。”

据介绍,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已经选址在附近开始筹建,可以预见未来将能吸引大批材料科学领域的高水平人才。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机构和高校对利用散裂中子源也表现得非常积极,纷纷要求出资共建谱仪,表现出强劲的用户需求。此外,通过推荐青年骨干学者到国外散裂中子源开展实验等措施,后续人才队伍也在逐步培养壮大。“衡量用户装置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是用户的科技成果和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贡献。”陈和生表示。

陈和生表示,接下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将着力确保装置高效、稳定、可靠运行,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同时为了满足交叉科学前沿研究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将不断完善和改进装置性能,尽快启动后续谱仪建设和功率升级工作,扩大用户群体,为我国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撑,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