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小廟堂」潁川郡,是什麼力量令曹操決意遷都?

東漢末年,皇權旁落,身為軍閥中的佼佼者曹操為了搏得更大的政治利益,經營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一時之間,威望大增。

挾輔著皇帝,一道道打上皇帝名義的號令紛紛從一座郡城中發出,這座城,叫許縣,隸屬潁川郡。

而潁川郡,隸屬於豫州。其南邊兗州,有背叛了曹操的陳宮呂布,還有白波軍和更南邊的袁紹施加壓力。而西邊司隸地區則有張邈、楊奉,北邊和東邊有袁術,而豫州黃巾軍也依然殘存。

潁川郡,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四戰之地”,在遷都之前,唯一同意此意見的只有荀彧,但曹操卻義無反顧地將大本營從兗州東郡轉移到了豫州潁川郡。

為什麼?潁川郡究竟有什麼力量能令曹操哪怕背腹受敵也要死命佔據?

東漢末年的“小廟堂”潁川郡,是什麼力量令曹操決意遷都?

最吸引曹操的一點便是:潁川郡是當時的政治中心。

在曹操還是十歲的小屁孩時,朝廷發生了著名的“黨錮之禍”。簡單地理解,就是東漢末年皇權被一分為三:宦官、外戚、世家。而世家看到宦官和外戚不行了,心裡產生了奪權的想法,一群人合夥在朝廷廟堂外又立了個“小廟堂”,試圖把持朝政。而湊巧的是,這群人幾乎全來自潁川郡和與其相鄰的汝南郡。

不管黨錮之禍是利是弊,是否誤國。總之,這次鬥爭的結果給這批文人撈取了大量的政治資本,再加上洛陽被一把火燒得精光,皇權被董卓羞辱,一時之間,天下士子皆以潁川郡世家大族馬首是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許邵兄弟每月在潁川舉行的“月旦評”,通過寥寥數語,便能直接影響到朝廷的官員變動,你說這股力量可怕不可怕。

曹操在兗州處處受氣,出門打仗還要提防後方會不會突然失火,處處受到束縛。

但在潁川郡,他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因為他有一個人輔佐:荀彧。

東漢末年的“小廟堂”潁川郡,是什麼力量令曹操決意遷都?

彼時潁川和汝南有四大家族,荀家、陳家、李家、鍾家。

且潁川是以荀家為主,陳家緊隨其後。而荀彧,便是荀家的領頭人。

換句話說,潁川無論誰入主,只要有荀彧在,他的影響力一句話頂得上千軍萬馬。

這說法毫不誇張,我們可以看到,前期的曹營中除了曹氏、夏侯氏等一批曹操的親屬外,其他文官全是荀彧推薦的,如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等。就好比你玩《三國志13》,開局招一個荀彧,結果發現登庸在野武將的時候,一登一個準,調查一次跑出來十個在野武將。再也不怕別人來打你時守不住城池了。

但荀彧投奔曹操,其實也是一種政治投資,畢竟其是抱著光復漢室的念頭去的。所以我認為荀彧和曹操與其說是君臣關係,其實他們更像是種合作關係。曹操藉助荀彧的名聲迅速壯大,荀彧藉助曹操的力量匡扶漢室。要是如果曹操不行了,荀彧完全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憑他的名氣,還不愁找不到下家嗎。只是曹操更合他的胃口,雖然後來慢慢變味了。

而在曹操打下河北、自封丞相後,荀彧和他背後所代表的的政治力量也逐漸變弱了,最終淪為雞肋。荀彧,竟變成了曹操前進路上的障礙,他想除掉荀彧吧,那荀彧背後代表的汝潁集團該怎麼辦,半個曹營都要崩掉啊。也才有了那個著名的荀彧自殺事件。

當然,這些是後話了,在遷都許縣,迎來獻帝的那段日子,估計是曹操和荀彧最甜蜜的日子了。

除去這股政治力量,潁川郡在東漢末年便是個人口充足的地方,也意味著其擁有更多的非農業人口。且其身為前朝古都,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其土地肥沃程度也不下於天府之國。直到如今,許昌市依然是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之一,其三國文化氛圍之濃厚,或許當初連曹操都沒想到這座城市的未來會發展成這樣吧。

東漢末年的“小廟堂”潁川郡,是什麼力量令曹操決意遷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