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攻略|蘇州行

旅遊攻略之蘇州行

古之姑蘇,今之蘇州。

家家枕河上,煙波畫船,小橋迴廊。庭院幽闃,雕窗畫簷,青的瓦,白的牆,小巷深處邂逅,隔牆百合香。評彈一曲,聽盡前世與今生。

姑蘇討人喜歡。自古就是文人眼裡的人間天堂,若干年前那個愛遊山玩水的馬可·波羅,也毫不吝嗇地給出“東方威尼斯”這樣的讚譽。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江南姑蘇如同隔世的夢。

拿好這份旅遊攻略

在蘇州開啟一場詩意旅行吧!

旅遊攻略|蘇州行

走進蘇州

蘇州,古稱吳、吳都、吳中、東吳、吳門,現簡稱蘇。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也是4箇中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沿稱至今。蘇州是江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 蘇州旅遊景點眾多,旅遊資源豐富。其中蘇州以園林與水鄉古鎮名聞天下,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蘇州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是建築、山水、花木、雕刻、書畫的綜合藝術品,集自然美和藝術美於一體,構成了曲折迂迴、步移景換的畫面。蘇州旅遊景點除了著名的蘇州園林外,還有眾多的蘇州古鎮,有吳江同裡、震澤、崑山周莊、錦溪、千燈、常熟沙家浜、古裡、太倉沙溪、瀏河、吳中區甪直、光福、木瀆、東山、高新區的鎮湖等鎮。蘇州旅遊局現正發展村的旅遊,如吳中區的三山島、明月灣、旺山,高新區的樹山,相城區的蓮花島、常熟的蔣巷等村,這些村以優美、質樸的景色和可口的吳地農家菜,正成為蘇州旅遊的新磁場。 蘇州旅遊景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寺觀名剎,遍佈城鄉;文物古蹟,交相輝映。加以文人墨客題詠銘記,作畫書聯,更使之名揚中外。靈巖山、天平山、洞庭東山和西山、鄧尉山、穹窿山、白馬澗、常熟虞山、崑山玉山、張家港香山等處,都是天然的風景勝地。蘇州樂園、金雞湖摩天輪公園、陽山溫泉、鎮湖刺繡街、常熟服裝城等現代旅遊設施業也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

旅遊攻略|蘇州行

旅遊攻略|蘇州行

拙政園

我國著名的園林建築。江蘇省 蘇州市 四大名園之一。園址本為 唐 陸龜蒙 故宅。 元 為 大宏寺 。 明嘉靖 中 王獻臣 因寺址建別墅,名 拙政園 ,取 晉 潘岳 《〈閒居賦〉序》“拙者之為政”之意。 清 康熙 間一度為官署,旋散為民居。 乾隆 間改名 復園 。 太平天囯 曾於此建 忠王府 。後恢復 拙政園 舊名。解放後全部重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參閱 明 文徵明 《拙政園圖記》、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園林·拙政園》。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位於蘇州平江區東北街,整個園林的設計十分精巧,遊覽起來可以說是“一步一景”,處處體現著江南水鄉的韻味,

園中小徑曲折,從一重重門廊、鏤空圖案的石牆,到每個亭子、每扇窗戶都不雷同,而且與樹木花草搭配得恰到好處,構成一幅幅如畫般的風景。

旅遊攻略|蘇州行

主要景點:

天泉亭:是一座重簷八角亭,出簷高挑,外部形成迴廊,莊重質樸,圍柱間有坐檻。四周草坪環繞,花木扶疏。亭北平崗小坡,林木蔥鬱。亭子之所以取"天泉"這個名字,是因為亭內有口古井,相傳為元代大宏寺遺物。此井終年不涸,水質甘甜,因而被稱為"天泉"。[8]

芙蓉榭:榭是我國古代一種很美的建築形式,憑藉周圍風景而構成,形式靈活多變。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靈空架於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此榭面臨廣池,是夏日賞荷的好地方。[9]

雪香雲蔚亭:雪香,指梅花。雲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適宜早春賞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動。又稱冬亭。

梧竹幽居:建築風格獨特,構思巧妙別緻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為中部池東的觀賞主景。此亭背靠長廊,面對廣池,旁有梧桐遮蔭、翠竹生情。亭的絕妙之處還在於四周白牆開了四個圓形洞門,洞環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疊交錯的分圈、套圈、連圈的奇特景觀。 "梧竹幽居"匾額為文徵明題。

旅遊攻略|蘇州行

松風水閣:松、竹、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稱作"歲寒三友"。松樹經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將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蒼勁古拙的姿態常被畫入圖中,是中國園林的主要樹種之一。松風水閣又名"聽松風處",是看松聽濤之處。

小飛虹:是蘇州園林中極為少見的廊橋。硃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故以為名。古人以虹喻橋,用意絕妙。它不僅是連接水面和陸地的通道,而且構成了以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是拙政園的經典景觀。

遠香堂:遠香堂為四面廳,是拙政園中部的主體建築,建於原若墅堂的舊址上。堂北平臺寬敞,池水曠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葉田田,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是賞荷的佳處。

海棠春塢:玲瓏館東側花牆分隔的獨立小院是海棠春塢。造型別致的書卷式磚額,嵌於院之南牆。院內海棠兩株。庭院鋪地用青紅白三色鵝卵石鑲嵌而成海棠花紋。與海棠花相呼應。

卅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花館):為西花園的主體建築,南部稱"十八曼陀羅花館",北部名"卅六鴛鴦館",這是古建築中的一種鴛鴦廳形式。 南廳是十八曼陀羅花館,曼陀羅花即山茶花。北廳因臨池曾養三十六對鴛鴦而得名。卅六鴛鴦館內頂棚採用拱型狀,既彎曲美觀,遮掩頂上樑架,又利用這弧形屋頂來反射聲音,增強音響效果,使得餘音嫋嫋,繞樑縈迴。

倒影樓(夜景):倒影樓以觀賞水中倒影為主。樓分兩層,樓下是"拜文揖沈之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這兩位均是蘇州著名的畫家,沈周還是文徵明的老師。當年,西園園主張履謙為表達自己的景仰之情,於光緒二十年(1894)特建此樓以資紀念。倒影如畫景色絕佳。

旅遊攻略|蘇州行

地址:平江區東北街

11月16日-次年2月28日7:30-17:00

旅遊攻略|蘇州行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成立於1960年,館址太平天國忠王府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內保存完整的一組太平天國曆史建築物。

1999年蘇州市委、市政府邀請世界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2006年10月6日,蘇州博物館新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新館佔地面積約107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000餘平方米,加上修葺的太平天國忠王府,總建築面積達26500平方米,投資達3.39億元。

旅遊攻略|蘇州行

蘇州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築、古建築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包括2006年起開放的新館和太平天國忠王府古建築(舊館)兩部分,整個博物館就像一座小園林。在新館內,可以看到從遠古到近代的陶器、玉器、書畫等文物;在忠王府內,還能看到秀麗典雅的“蘇式彩繪”。

園林式的博物館和其身後的拙政園,對面的獅子林巧妙的融合在水巷縱橫中。江南民居粉牆黛瓦的意境卻不讓現代都市人有時空上的隔絕感,鋼筋,玻璃的建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旅遊攻略|蘇州行

而最意想不到是,由中國黑的花崗岩製作屋面:日曬為灰,雨淋則黑。宛若建築師用一支特殊的“毛筆”在蘇州的煙雨江南中寫意出一幅水墨山水畫。

旅遊攻略|蘇州行

在整體佈局上,新館巧妙地藉助水面,與緊鄰的拙政園、忠王府融會貫通,成為其建築風格的延伸。新館建築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塊:中央部分為入口、中央大廳和主庭院;西部為博物館主展區;東部為次展區和行政辦公區。這種以中軸線對稱的東、中、西三路佈局,和東側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襯,十分和諧。新館與原有拙政園的建築環境既渾然一體,相互借景、相互輝映,符合歷史建築環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獨立性,以中軸線及園林、庭園

空間將兩者結合起來,無論空間佈局和城市機理都恰到好處。

新館正門對面的步行街南側,為河畔小廣場。小廣場兩側按“修舊如舊”原則修復的一組沿街古建築,古色古香,成為書畫、工藝、茶樓、小吃等於一體的公眾服務配套區。

旅遊攻略|蘇州行

地址:市東北街204號

開放時間:週一閉館,週二至週日9:00-17:00(16:00停止入館)

旅遊攻略|蘇州行

網師園

網師園,地處蘇州古城東南隅闊家頭巷,被譽為蘇州園林之“小園極則”,堪稱中國園林以少勝多的典範。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旅遊攻略|蘇州行

姑蘇最美的夜色,最佳的意境,最深的文化,最好的園林都在網師園的夜花園裡。園林大家陳從周將其譽為“小園極則”,集姑蘇園林之精華,將舊時世家完整的宅園相連,風貌至極。

每年三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網師園作為唯一開放夜遊的一座園林,無疑成為了蘇城夜晚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

遊走在網師園的廳、堂、齋、閣,細細品味評彈、崑曲、崑劇、古琴、笛簫、古箏、江南絲竹、古典舞蹈等節目,感受那“舉步水竹雲山,落座風花雪月”的絕妙意境,讓人回味無窮。

旅遊攻略|蘇州行

網師園是古代蘇州世家宅園相連佈局的典型,東宅西園,有序結合。即以池水為中心,由東部住宅區、南部宴樂區、中部環池區、西部內園殿春簃和北部書房區等五部分組成。全園佈局外形整齊均衡,內部又因景劃區,境界各異。園中部山水景物區,突出以水為中心的主題。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橋,低矮貼水,東南引靜橋微微拱露。環池一週疊築黃石假山高下參差,曲折多變,使池面有水廣波延和源頭不盡之意。園內建築以造型秀麗,精緻小巧見長,尤其是池周的亭閣,有小、低、透的特點,內部傢俱裝飾也精美多致。

網師園意謂“漁父釣叟之園”,園內的山水佈置和景點題名蘊含著濃郁的隱逸氣息。全園面積僅8畝多,做到了感覺寬綽而不顯侷促,主題突出,佈局緊湊,小巧玲瓏,清秀典雅,成功地運用比例陪稱關係和對比手法,獲得較好的藝術效果,是蘇州中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

旅遊攻略|蘇州行

地址:帶城橋路闊家頭巷11號

週一至週日 7:30-17:30; 19:30-22:00

旅遊攻略|蘇州行

蘇州文旅花間堂

花間堂的第12家分號,開業於2013年11月。

清光緒年間,曾是軍機大臣潘祖蔭和其弟潘祖年的故居。門庭赫奕,飽藏金石書畫,與毛公鼎並稱“海內三寶”的,大盂鼎和大克鼎即為潘宅所收。

旅遊攻略|蘇州行

舊時的顯赫門第,賦予了花間堂獨特的富貴風雅。內部四座四合院由五進樓廳合圍而成,是南北融合的建築典範。穿過園林,一路花香滿徑。

旅遊攻略|蘇州行

推門走入客房,柔和的整體色彩打破了中式老宅規整冷硬的視覺殘影,傢俱用色沉穩,既蘊含蘇式的精緻與典雅,又有著十足的設計感。那些承載著歷史人文的寶貴元素更是精心留存,再者,讓建築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變得更年輕,使其符合現代生活品質與品位的要求。

旅遊攻略|蘇州行

地址:姑蘇區平江路大儒巷南石子街10號

(可居住)

旅遊攻略|蘇州行

山塘街

山塘街被稱為姑蘇第一名街,在山塘街坐個手搖船,聽船伕講講故事,會有種優哉遊哉的感覺。山塘街會有各種古樸的小吃,也會有賣各種小玩意的,夜晚去看會更美~

旅遊攻略|蘇州行

山塘街位於江蘇省蘇州古城西北,東西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西至"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全長約3600米,約合七華里,故稱"七里山塘到虎丘"。

山塘街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水陸交通條件和獨具特色的街區風貌,逐漸成為吳文化的展示窗口和蘇式生活的體驗地,是古城蘇州城市發展的獨特資源和文化旅遊的特色名片。

旅遊攻略|蘇州行

平江路

平江路是蘇州保留最完整的一條古街,不長,慢慢走走看看,別有一番味道。不過很久沒去了,可能商業氣息又重了不少。

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歷史老街,是一條沿河的小路,其河名為平江河。平江路歷史街區是蘇州古城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堪稱古城縮影。對照南宋《平江圖 》及明末《蘇州府城內水道總圖》,平江路基本延續了唐宋以來的城坊格局,並至今保持著活力

旅遊攻略|蘇州行

觀前街

觀前街是一條商業步行街,有各種購物的地方,不過也有各種美食,這就要自己去發現啦。建議住在觀前街附近,交通比較便利,而且白天旅遊累了,晚上還可以出來逛逛~

觀(guàn)前街因其地處玄妙觀前而得名。它的得名迄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一直以彙集稻香村、乾泰祥、黃天源等多家名優特色的百年老店而名滿天下;地處碧鳳坊--太監弄的美食街更是以蘇幫美食譽滿江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玄妙觀,以其豐厚的道教文化內涵吸引著國內外遊客。

旅遊攻略|蘇州行

觀前街地處蘇州古城中心,佔地0.52平方千米,區域內商業繁榮,名店雲集,古蹟眾多,在蘇州"東園西區,古城居中,一體兩翼"的現代城市建設格局中具有無可取代的中心作用。

旅遊攻略|蘇州行

寒山寺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我是衝著這句詩去的,寒山寺並不大,但是佛教文化很厚重。

旅遊攻略|蘇州行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米。

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寒山寺殿宇大多為清代建築,主要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碑廊、楓江樓、霜鍾閣等。寒山寺的建築佈局沒有嚴格的中軸線。寒山寺山門前面的石拱圈古橋是江村橋,橋堍與山門之間那垛黃牆稱照壁。山門兩旁兩棵古樟。黃牆內古典樓閣飛簷翹角,右為楓江樓,左為霜鐘樓,都源於楓橋夜泊詩。佛龕背後一尊威風凜凜的將軍像,面朝裡,對著大雄寶殿,手拿金剛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韋馱,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將之首。

旅遊攻略|蘇州行

寒山寺的主庭園左側的花壇兩面嵌長條石刻兩塊,一為明代崇幀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刻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達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屋宇是藏經樓。遠望屋頂,可見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塑像群。藏經樓樓上秘藏珍貴佛經,樓下叫"寒拾殿",寒拾殿後牆的背面立一巨碑,刻著千手千眼觀音、韋馱和關公等人物。鐘樓就在寒拾殿旁。[2]

旅遊攻略|蘇州行

寒山寺寺院佈局並不追求左右均衡,照牆和山門基本是一線相承,後邊的大雄寶殿、藏經樓,並不在一條中軸線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則按南北向中軸線佈局。寺中處處皆院,錯落相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