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教授馬臻:一段塵封的高考往事

復旦教授馬臻:一段塵封的高考往事

【馬臻專欄】

一段塵封的高考往事

作者按:這是我10多年前寫的一篇文章,已由《新民晚報(大學版)》刊登。是用生活經歷寫成的。文章有幾種寫作的奧妙。1、衝突。它反映了幾組衝突:實現個人理想和學校、家庭條件的衝突;自己認為自己能行和周圍人認為不行的衝突;面對高考招生新的情況,自己原本的理想發生了動搖。2、戲劇性。從普通中學考進復旦,當中出現了一個少女,這具有戲劇性。3、文章反映的是真善美的東西,圍繞著人生軌跡這條主線,把高考和情這兩個線索交織在一起。4、文章反映的是一個在世故的“大人”看起來很幼稚的“理想主義者”,而這種滿腔熱血”,恰恰是現在“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缺失的。5、文章如拍電影,有“剪輯”,即每一段說明一層意思,絕不脫泥帶水。最後一段一是含蓄,沒有直接告訴讀者“結局如何”,而是採用暗示的寫法。二是點出人生的哲理,發人深醒。】

我出生在上海城鄉接合部的一個平凡的工人家庭。奶奶是一個“怪人”。她晚上吃飯不開燈,大熱天不開電風扇,放水時把水龍頭開到水流而水錶不轉的狀態,衝馬桶用洗菜水。她還在家裡幫別人帶小孩,這使我每天放學回家都沉浸在小孩的吵鬧聲和大人的催眠曲中,滿眼看到的都是散落一地的玩具和大便。家裡“人丁興旺”,坐無立椎之地。

父母為了讓我有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每天晚上都讓我到他們七平方米的小房間看書,自己卻在廚房昏暗的燈下看報紙打發難熬的時光。那間朝北的房間,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熱得要命,但這是我唯一的“避風港灣”。爸爸站在堆積如山的箱子前,以箱子頂為桌面寫字。只有當我複習累了,出去散步的時候才“見縫插針”坐到寫字檯前。一旦我回來,又馬上走開。有時爸爸累了,耷拉著腦袋想睡覺。媽媽怕他“擾亂軍心”,便破口大罵,叫他先睡到我的床上去,然後再“轉移陣地”。爸爸無言地坐在冷板凳上,像一條鬥敗的狗。見此情形,我也“無心戀戰”,每天晚上覆習到九點四十五分準時“撤軍”。

我的學校是這個“下只腳”新村裡的一所普通中學。當時歷屆高考升學率只有30%左右,只有最好的學生才能進上海師範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本科。在課堂上,老師總是慢條斯理地重複講解些非常簡單的題目。學生沒有鬥志,上課看小說,放學以後成天打牌、踢球。

一轉眼,到了高考前夕。老師希望我選送進上海師範大學,以便在高考前就能“預定”下來。那時恰巧上海出現了“爆炸新聞”!四所大學合併成上海大學,總計招生五千人,可以在考前填報八個專業志願。但填報了上海大學,就不可以填報復旦了,而復旦是我心中的夢想,我幾乎迷失了方向。

這時,A,一個我喜歡的女孩笑語瑩瑩地出現在我面前:“聽說你要考復旦,將來我也要考復旦新聞系,我想當記者,我們還能成為一年同學呢!”又說:“我的爸爸是交通大學畢業的,想當年……”她還敲敲高三教室的後窗,給我一張賀卡,信封背面還畫著一隻美麗的蝴蝶結。賀卡寫道:

不知是天真還是成熟

反正你一直吸引我

不知是羨慕還是妒忌

反正我一直喜歡你

不知友誼是否長久

反正我一愛無保留

不知該向你索取什麼

只有將情誼珍藏渴求

不知道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我竟不知如何言衷

只希望朋友能夠——

永遠快樂

永遠快樂……

我的心中一陣感動,又一陣酸楚。要畢業了,要選擇了!就為了這一段話,就為了這一份情,就為了這種模模糊糊的可能,我拼死也要考復旦,於是我的“並列第一志願”填了復旦和交大!

“馬臻瘋了!”老師和同學都這麼說。他們還說,前幾屆高材生都沒能考進重點大學,還是不要自不量力了。有的同學甚至冷嘲熱諷,說如果馬臻能考進復旦、交大,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決戰前夜,我心潮起伏。想到要和A在兩所學校了,我的心裡忐忑不安。突然,A又來找我散步了。她說中考已經考好了,考得不錯。她還送我一本日記本,上面除了幾頁臨別贈言外還有一首小詩:

我們的心裡都放著一些事

無論悲喜

隨著時間慢慢沉澱

偶爾,想要開口傾訴

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當保留的心事越來越多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直到看到鏡中的自己

越來越遙遠、陌生

才發覺我們失落了什麼

才開始尋找

尋找一顆真心

一份真誠對待的心

可以在夜深人靜時

可以在喧嚷的人群中

彼此傾訴

被傾訴……

我,懷著“蒼天不負有心人”的信念“進京趕考”。在考場上,我揮汗如雨、奮筆疾書。考完最後一場,我熱淚盈眶。我知道,我一定成了!

一晃那麼多年過去了,這個世界也發生了很多改變。每當在夜深人靜時回憶起這段塵封的高考往事,我的心裡都象打翻了五味瓶,久久不能平靜。無論是甜是苦,是喜是悲,是幸福還是滄桑,這就是人生!正是這段獨特的人生經歷,讓我成為了現在的我。

復旦教授馬臻:一段塵封的高考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