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鵬舉: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方興未艾

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方興未艾

文/ 魏鵬舉(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

魏鵬舉: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方興未艾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資本市場的發達,是市場經濟的高級階段。我國文化產業總體發展時間較短,投融資要比產業發展慢一些。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的投融資越來越活躍,這是文化產業進入高速增長和成熟期的標誌和體現。

在國內以政府為主導的投融資機制

首先,從投融資機制來看,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整體是以政府為主導的投融資機制,這是由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背景所決定的。我們的文化產業總體上是建立在原來大的文化事業發展的機制上,從十多年前文化體制改革開始,逐漸有一部分可經營性的文化領域逐漸轉變為文化產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政府的作用是占主導地位的。

其次,從文化體制改革的角度來看,許多可經營性的文化領域,儘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和完善也在逐漸建立自己作為市場主體的生命力,但他們畢竟在市場適應方面還比較困難,所以在改革的過程中政府經常要扶上馬送一程,對經營性的文化領域起著主導、扶持、引導的作用。所以,從我國整個文化產業的總體結構來看,公共國有化資本一直以來佔據著主導地位。

比如在2008年,整個文化產業的固定資本中,國有資本佔比51.5%左右,非公資本佔比48.5%左右。到了2010年這個數據發生了一些變化,公有資本在整個文化產業固定資本中佔比48%左右,公有資本比重也是非常大的。這是我國文化產業的特徵之一:以公有資本為主、以政府主導型的文化產業機制。

在國際環境中以市場為主導的資本配置

在絕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角色往往是比較間接的、服務型的。文化產業領域主要交給市場來主導、配置資源。投融資也是對資本的一種資源配置,是市場主導下的文化產業資源配置。

從融資的角度來看,可以分為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間接融資,主要指銀行信貸。銀行信貸是以銀行為中介、並要求利息為回報的貨幣借貸,是銀行將部分存款暫時借給企事業單位使用,在約定時間內收回並收取一定利息的經濟活動。資本所有權不在銀行而在廣大儲戶,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的過程應該算是間接融資。另外一種是直接融資,投資人和企業形成直接的資本關係,比如股票市場、債權、風險投資、PE私募基金等。就這兩大塊而言,我國的間接融資佔據了絕對的份額,佔到92%以上,在整個文化產業的融資結構中,間接融資的比重非常大,這說明我國的資本市場並不發達,這是我國文化產業融資的整體特徵。

因為信貸是一種最傳統、最穩定的融資渠道,但這種融資渠道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而言有著不足的地方,原因在於文化產業是高風險領域,而銀行天然就是規避風險的融資平臺,如果過多依賴於銀行的信貸融資,對文化產業中的創新部分,尤其是中小企業而言就很難得到資本的支持。

由於任何資本的價值都不是中立的,所有的資本都隱含著特定的價值觀,就像每個人的消費背後都有一種需求,帶有一定的價值判斷。因此一些外資主要進入新興的文化產業領域,比如視頻網站等。在傳統媒體和內容生產方面,限制是非常嚴格的。總體上看,外資主要是通過直接融資渠道進入我國的文化產業領域的。

我國文化發展戰略拉動了投融資需求

從投資的角度看,投資和融資是一個問題的兩面。從投資方面看,首先,國家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投資力度總體在加大,而且投資的方式越來越市場化。例如,原來我們對文化事業的投入,絕大多數都是以事業經費、人頭費這種不追求效率的方式投入。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發展,隨著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戰略的明確,這些都已經不斷得到改善。

一方面,財政的投入力度在不斷加大,既有公共化、公益性的投入,也有投資性的投入。政府部門在探索如何適應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律特徵,進行公共投入和投資方向的轉變,很明顯的一點就是以基金式的方式開始對文化產業進行公共投資。從2009年開始,財政部就在考慮設立國家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現在這個基金已經經過發改委同意設立,批准募集規模達60億元,而且這個基金已經有具體的投入對象,比如人民網的上市就參與了投入。各級地方政府也都在建立類似的投資基金,上海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早;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做了很多極有影響力的事情,如收購默多克的中文類媒體資產,又如東方夢工廠的引入。

另一方面是眾多市場化的投資,包括私募、PE等,大量市場化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非常活躍,如熊曉鴿的IDG、紅杉等,馬雲的雲峰基金就給“印象”系列投了不少錢。還有一些大的文化企業投資也非常活躍,如華誼兄弟上市後,迅速開展擴容計劃,建院線,向手機移動終端、遊戲發展。最近關注比較多的是萬達,這是個傳統的商業地產商,如今很大部分在做文化地產,今年投入31億元,收購了北美的第二大院線AMC,在業界引起了很大反響。

這幾年,我國直接融資非常活躍,表現為文化企業在股票市場上市的速度越來越快,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從不到千分之五,到將近千分之九,尤其是最近一兩年,鳳凰傳媒、人民網等也是如此。債權融資也越來越活躍。比如針對中小企業的集合債,許多地方在努力嘗試。還有私募、風投,在文化產業中非常活躍,如大投資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影視演員的身價暴漲等成為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還有視頻網站,如優酷、土豆,由於大量的風險資本進入要快速擴容,驅使其收購影片的力度增大。

投融資促進了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就目前來看,政府主導作用的意義在於,一方面可以讓中國起步較晚、發展基礎比較薄弱的文化產業得到跨越式的發展,另一方面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角度來講,政府主導也是非常必要的。實際上文化安全問題不是我國最早提出來的,美國、法國、加拿大在世貿的框架下很早就針對美國強勢的文化產業有一個文化例外的提法。文化例外原則是一種為了保護本國的文化不被其他文化侵襲而制定的一種政策,具體指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貿易應該例外於一般產品貿易,因為它有特殊性,它附帶著價值觀,而價值觀是民族和國家認同的基礎。

現階段需要認真考慮文化產業投資方式的改進和績效評估。很長一段時間,政府為了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許多投入都是對企業、項目的直接補貼。必須承認這是起作用的,幫助其建立市場能力。但問題也很明顯,一些單位拿了政府的錢,市場能力並沒有相應提升,帶來不好的示範效應。比如,大規模的風投投給企業的時候,對管理是有介入的,有對企業發展方向的指導和規範,而政府資金往往缺乏這些。所以,企業更願意想辦法獲取政府資金,而不是想辦法研究市場,發展企業,爭取市場性的資本。

最近我在配合北京市財政局對每年北京市5億元的文化產業專項資金做績效評估。評價錢是花了,但效果在哪兒看不出來。比如,北京市政府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從2006年開始每年投入5億元,到現在投入了30多億元,這些資金對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到底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其投入的方式、績效都需進一步研究。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投入應該關注最基礎的部分,比如小微企業、創意性的企業,因為這類文化企業最鮮活、又最缺少資金和市場能力。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投融資的市場機制

當下,我國文化產業已經發展到了資本運作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研究如何用政府資金髮揮槓桿作用,更好地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讓社會資本最終發揮作用。

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的關鍵理念的變革,我們首先要在觀念上意識到,商業化、產業化就文化產業領域而言,是必然要走的道路,既符合國家的利益,也符合國際規律。從實踐來看,商業化的文化產品實際上是更符合主流價值的,因為商業是要尋求回報的,要有回報就必然要符合市場,也就是產品只有符合主流價值觀,才能有市場。從文化產業投融資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要完善相應制度,把文化產業的發展引向以創新為導向的發展路徑。比如假拍,致使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可能不被市場發現,而相反得到惡意炒作的東西價格越來越高,這會扭曲藝術品市場的規律。

要鼓勵更多非公資本進入。對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壁壘要逐漸打破。在改革的過程中要做好公共文化的保障工作,國家的力量應更多地在公共文化建設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避免公共文化領域商業化、市場化。同時,在確實可經營的領域,要發揮市場化的作用,鼓勵更多的非公資本進入到市場化運作領域中,讓文化產業的市場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起來。

要培養文化創新人才。文化產業領域本身就是個矛盾複合體,是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在我們傳統意義上,文化屬於超越的、審美的部分,而產業又屬於功利部分,審美和功利本身就被認為是矛盾的,審美是不能功利的,功利本身也許就不具備審美性,這是原來基本的學科觀念。所以,如今要讓這兩個領域結合,本身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一方面要有所超越,另一方面還要有能夠站在土地上的文化立場和藝術審美。

當下,雖然我國傳統學科的很多就業領域變窄,但我們的傳統學科很成熟,在那兒學的知識是比較紮實的。現在,大家願意轉做文化產業,就需要培養對這個領域真正的熱愛,要很投入地做這個事情,而不是心有旁騖。這些年,文化產業領域發展非常快,投融資行業也非常熱,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大,培養更多的文化創新人才,已經成為不得不重視的基礎性問題。

(作者: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