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朝廷,瓷器什麼樣?

明末清初之時,因清軍北來,故北京城破,思宗自殺後,明廷尚未完全結束。此時,福王朱由崧被三鎮擁立於南京,廟號明安宗。朱由崧封賞列朝,開爐造錢,頗有明室江山尚在之感。但天不由人,大勢已去。他於崇禎十七年繼位,弘光元年5月即被清兵破城,翌年被殺於北京。

不過在這一年裡,景德鎮仍在南明掌握之中,瓷器照常生產,這是明代景德鎮制瓷業的最後一年,是尾末之工。此時尚未受到嚴重影響的景德鎮,瓷器的製作依舊精細,甚至可能面對海外市場的生產仍在繼續。此時雖然清廷已遷都北京,但景德鎮瓷器之風格仍按明代判斷。可惜其終究是強弩之末,使得極短的弘光朝甚罕可見屬於本年款的瓷器,凡有者,莫不為轉變期瓷器的重要斷代器物,極具學術價值。

本器即是此中頗為重要的一例。粥罐撇口短頸,扁圓腹,腹身較高。圈足,足牆寬厚,足底修足呈方圓式——這可作為一個重要的斷代特徵。渾施白釉,釉色微青,底釉較薄,控釉精準,內底施釉至足牆中央。器身繪通景劉寬故事。

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朝廷,瓷器什麼樣?

劉寬像

劉寬(120年-185年),東漢時期名臣、宗室。相傳劉寬為廷尉時,有“泰山崩於面前而面不改色”的名聲,其氣度沉穩,寬容大量,頗得佳評。他的夫人知道此事,便有意在家試探。一日,令侍女在劉寬穿好朝服準備上朝之時進肉羹給他,並佯裝不小心失手打翻,潑在劉寬衣服上,看劉寬是否會生氣。不曾想劉寬待侍女收好殘局後,徐徐問她是否被熱羹傷了手。如此度量與體貼,使得劉寬聲名遠揚。

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朝廷,瓷器什麼樣?

南明弘光元年 青花《劉寬故事圖》粥罐

畫面中,劉寬頭戴雙翅官帽,著朝服皂靴,寬袍大袖,左手上扶腰銙,站於柳樹之下。後有一小童為其打扇。劉寬前有一侍女跪在地上,一手抬起作“驚慌”狀,侍女面前地上有箸子一副散落,一隻翻倒的碗。柳樹樹幹旁有一門,門內是劉夫人與其子在門口暗窺。門前有兩員小吏,各持公文一摞,似在等劉公審閱。劉寬面無恙色,口部微張,似在詢問。所表現的正是漢代劉寬“翻羹不恙”的典故。

相似的故事,至遲在嘉靖時依然出現,如日本東京松岡美術館所藏嘉靖五彩執壺,其壺上的桃心中便繪有此典故。其畫面流傳良久,萬曆、崇禎、順治、康熙等皆有可見,跨越整個瓷器轉變期,是非常流行的一個賢官故事。

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朝廷,瓷器什麼樣?

香港佳士得拍清康熙青花翻羹不恙人物故事圖花觚

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朝廷,瓷器什麼樣?

“弘光元年 曠府佳器”青花楷書款

本器底落“弘光元年 曠府佳器”款,是有明確弘光紀年的標準器。連其在內,今可見於公開資料的僅有3器。另2例其一原為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所藏,現歸屬大英博物館所有。是一件波濤海馬紋的淺碟,底同落“弘光元年 曠府佳器”款。此盤與哈徹沉船中所打撈出的一例波濤海馬紋盤基本相同,這為哈徹沉船的瓷器年代提供了一個關鍵性的斷代證據。

其二則是一例海外私人所藏的青花十八羅漢圖香爐,爐壁題款“信女馮門陳氏喜舍 弘光元年吉旦”,此例製作以繪畫畫面為主要裝飾,工藝上仍可算是精細。其造型與修足特徵,青花用筆筆法,為從崇禎末年到順治初年的瓷器斷代提供了一個牢靠的標準。至於本品,其青花繪畫,精細過之,又因屬於人物故事繪畫,其設置場景的自然景物與房屋描繪,以及人物的衣冠、面貌等,信息都更加豐富,這對進一步細緻研究崇禎末年至順治初年的瓷器大有裨益,是極為珍貴難得的學術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