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李楠發表「三星才是真全面屏,小米不算」言論的背後

魅族李楠近日發表了一篇題為《別爭了好嗎,三星S8才是『真・全面屏』》的文章,其文章較長,且把混淆是非的觀點埋在複雜的“專業”知識下,令大多不具備相關知識的網友覺得真偽莫辨。所以筆者就將其部分言論整理出來,並進行翻譯。

魅族李楠發表“三星才是真全面屏,小米不算”言論的背後


李楠認為,夏普那款所謂“全面屏”手機,不能算全面屏手機,最多隻能算“前·全面屏”手機。小米也一樣。夏普和小米的“全面屏手機都是採用了COG的封裝方式,而三星S8用了COF的封裝方式,所以三星才是全面屏的正宗。

魅族李楠發表“三星才是真全面屏,小米不算”言論的背後

如果大家稍微瞭解更近一步,便不難發現以下事實。

  1. COF的發明竟然COG更早。

  2. COF的發明論文並非出自三星,而是四個日本人(Kenji Toyosawa, Nakae Nakamura, Kazuhiko Fukuta, Yasunori Chikawa),況且這四位日本人感謝的正是夏普公司。

  3. COG和COF孰優孰劣目前很難定論,COF存在較難修理的問題,未必是最佳選擇。

  4. COF或許能比COG更窄一點,但是窄多少沒說(可能是李楠故意的),實際是COG也能做到相當窄。

  5. 如果COF比COG勝出的那麼一丟丟毫米要去在乎,則李楠所譏諷的“根據屏佔比來判斷全面屏”反而更為靠譜。

總結:李楠說有人在渾水摸魚,實際是李楠在渾水摸魚。

李楠還在文中使用了一張圖(雖然沒有明說),讓人誤解為為“小米mix是因為用了COG才下巴顯得大”,其實並不然,小米是因為攝像頭等問題才不得已將下巴做大的。這樣的春秋筆法讓人很為反感。有圖為證:


魅族李楠發表“三星才是真全面屏,小米不算”言論的背後

這就是COG 封裝

這裡還要插一句,在文中,有些話,直白說出來就行了,偏要這樣——

(夏普的全面屏手機)我不能說這種設計沒有難度,但是他並不能帶來全面屏的潮流,因為這種非對稱設計還是偏 Niche Market 。

好好說小眾市場不就得了嘛,還非要整Niche Market ,給網友造成高深莫測的樣子。

或許有人要問,韓國目前因為薩德的原因很遭國人反感,李楠為什麼這時候選擇力挺(網友似乎更喜歡跪舔一詞)呢?

答案是沒有更好的辦法。這裡提供一組由今日頭條和京東發佈的上半年手機行業的分析報告中的結論:

魅族李楠發表“三星才是真全面屏,小米不算”言論的背後

這裡說的是手機的留存率,魅族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下滑了,報告中也只有魅族和三星是持續下滑。雖然沒有提到銷量,但是據此可知,魅族的用戶都換成了其他手機,留存率只有2成,市場表現有非常顯著的下滑。

為了抑制下滑,魅族採取了兩個辦法,一個是背屏方向的研發,一個是試用高通芯片。但是背屏的第一款產品Pro 7失敗了。相當於人家都在往全面屏使勁時,魅族卻在往背屏方向使勁,整個都背道而馳了。用高通芯片也未必馬上有效,從魅藍note 6看,市場表現平平,比用聯發科芯片的 魅藍note5 都差了一大截。

然而全面屏爆發的能量一點不輸當年的指紋解鎖,三星、蘋果、華為、小米等一線廠商都押寶了全面屏,勢必迎來一陣全面屏的風暴。連羅永浩也說,以後千元機都是全面屏。深天馬、京東方,都將馬上量產全面屏。即便是小如錘子科技,屆時也能分杯羹。

然而不大不小的魅族就很尷尬,已經被人家領先好一段身位了,怎麼辦呢?一個辦法當然是用KOL,發佈了很多全面屏的魅族手機的概念圖,但是小米都量產了一陣了,這樣做意義也不大,所以這時候也就只能抱三星的大腿了。

眾所周知,魅族和三星的關係不錯,用的芯片,以及諸如Pro 7用的背屏等,不少出自三星,唯有將小米這類全面屏說成不算全面屏,把水攪渾,未來用三星的全面屏的時候才能反覆強調——咱這才是真·全面屏!迎來一線生機,至於文中混淆是非的觀點,不重要。

筆者認為,全面屏這件事情上,夏普、小米、三星,乃至深天馬,京東方,都有各自的貢獻,小米讓谷歌開放16:9屏幕限制,當立首功也不為過,夏普,三星有各自貢獻也不可抹殺。但是,怎樣都輪不到在全面屏上已經落後很多的的魅族來定義“全面屏”。

還有,希望大家不要把全面屏看簡單了,目前看,即便是99%屏佔比的全面屏手機都未必是最佳,這還涉及到元器件壓縮、手感、功能、交互等問題,這些問題沒解決,封裝方式顯得沒那麼重要了。其實,距離真正的全面屏手機還很遙遠,鑑於此,怪不得羅永浩會說“沒有全面屏啊”,說不定就是有感而發,表達對這種亂象的不滿。

對於李楠的這番言論,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