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个驻外大使,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卖国贼”,竟至死不悔改

大清第一个驻外大使,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卖国贼”,竟至死不悔改

这位老兄是湖南人,晚清时期人,三十岁考中进士。他曾经作为曾国藩幕僚,之后做了五年广东巡抚,三年驻英公使。他在当时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就是第一卖国贼。

他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卖国贼"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心理历程。

大清第一个驻外大使,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卖国贼”,竟至死不悔改

这要从他早年给浙江学政当幕僚说起,那时候正好是鸦片战争爆发,浙江地处前线,他"亲见浙江海防之失",他心中很是疑惑,一向为"华夏"所看不起的"岛夷",竟然如此厉害。他开始去了解这些"岛夷",从这一刻开始,他步入歧途了。

他做的第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就是上奏皇上要求学习建立外国学习,学习外国语言文化。真是岂有起理,我大华夏是天朝上国,竟然低三下四学夷蛮的语言?

可令大家想不到的是,皇上竟然同意了,在北上广建立三所外国语学校,他协办了上海广方言馆,主办了广州同文馆。

大清第一个驻外大使,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卖国贼”,竟至死不悔改

他还要求国人和外国人平等相处,不应看不起他们,也不应该怕他们。

他还真的这样做了。他在担任广东巡抚期间,他援引国际规章,要求英国人配合他抓海盗,英国人还真的听他的了。

真是荒唐,我堂堂中央大国竟然要向夷人求救。不过大家很宽容,于是忍了忍,想不到这位老兄又来折腾了。

他将自己办洋务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认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非常错误的,中国如果单纯学习西方兵学"末技",是不能够起到富国强兵作用的。只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国的工商业才是出路。

一时间朝野沸腾了,都认为这位老兄脑袋坏了,我们制度历经几千年了,历史已经证明是最好的制度。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不是数典忘祖、背叛国家吗?

大清第一个驻外大使,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卖国贼”,竟至死不悔改

到这时,他已经走上"卖国贼"的路,当然,如果肯回头,那还有得救。

可是老天像是故意要推他一把,让他继续在"卖国贼"的路越走越深。当时云南发生了马嘉理案,英国要求清朝派钦差去英国道歉。清朝政府可不敢得罪大英帝国,于是决定派人去。

当然,堂堂天朝,派大臣去英国道歉实在太没面子。于是朝廷为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设置驻英大使馆,派驻英国大使前去。这样一来,清朝政府的面子保住了。

可是谁人去呢?那时候不要说驻英公使了,就是平常接触国外的人和物,都会被大家鄙视的。

朝廷想到了他,你最懂洋务了,就你了,至于被骂,没事,朝廷不会忘记你的。

大清第一个驻外大使,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卖国贼”,竟至死不悔改

当他担任首任驻英公使的消息传开,他的家乡湖南人不干了。他们把郭嵩焘的"出使番邦"看作是湖南人奇耻大辱。当时湖南正要举行乡试,考生们居然集体商议要去捣毁郭嵩焘的住宅。

他终于见识到爱国者的力量,有点退缩了,想浪子回头,可是慈禧怎么放过他呢,召他进宫,说道:"此事实亦无人任得,汝须为国家任此艰苦。"

大意是说这锅其他别人背不了,你就为朝廷背上这口锅吧。

于是他被慈禧忽悠了,率团出使英国,这一去,他在"卖国贼"的路上越走越深,回不了头了。

大清第一个驻外大使,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卖国贼”,竟至死不悔改

他犯了一个大罪:写游记。

他将赴英路上50多天,经过的港口,看到的事情写成日记,整理成书,发回国内出版,题为《使西纪程》,全书共16章。大家先看看他写了什么:

在看到一些港口每天上百艘轮船进进出出却次序井然时,他点评道:"条理之繁密乃至如此"。

他笔下的伦敦:"街市灯如明星万点,车马滔滔,气成烟雾……宫室之美,无以复加。"

大家看出问题了吗?他居然承认夷人也有文明?这不是卖国主义思想吗?这样的书怎能出版?这样的人怎能用呢?

朝中大臣认定他有"二心",有人痛斥他对外国极意夸饰,没心没肺,中了洋毒已经无药可救。有人对他提出弹劾,要求将他撤职调回。

清政府在舆论面前也动摇了,但找不到替代人选,没有将他召回,而是下令将此书毁版,禁其流传,并让副使刘锡鸿对其进行监视。

大清第一个驻外大使,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卖国贼”,竟至死不悔改

可是他还不悔改,他访问了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社等,结识了众多专家学者,并以六十高龄潜心学习外语,他居然还将考察心得不断寄回国内,提出很多建议。

副使刘锡鸿忍无可忍了,写下了他的有"三大罪":

1."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

郭大使在参观英国炮台时因为寒冷披了一下洋人的大衣。

2."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

巴西国王来英国访问时,郭大使出席了欢迎仪式,他居然站起来向巴西国王表示了欢迎,大损天朝形象。

3."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

在白金汉宫听音乐会的时候居然拿了节目单看,完全是模仿洋人装逼。

清政府看完这三大罪,终于忍不住了,将他调回国内。

大清第一个驻外大使,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卖国贼”,竟至死不悔改

他卸任后乘船抵达长沙,他的船被当地人拒绝靠岸,满城张贴指责他"勾通洋人"的标语。

两年后,他在孤寂中病逝,临终前不久写下这样一句诗:

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哈哈,竟然还不悔改。

哎,一声叹息,不知道该写什么好了……

对了,他叫郭嵩焘,一生走在一条孤独的道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