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系列一:荊州張秀才

張居正系列一:荊州張秀才

張居正1525年出生於今天的湖北江陵(今天的荊州),字叔大,號太嶽,幼名白圭。

張居正的先代一直推到元末的張關保,鳳陽定遠人。關保是太祖朱元璋初起時的一個兵士,以後渡江,破採石磯,從大將軍徐達平定江南,立功浙江、附件、廣東,最後授歸州長寧所世襲千戶,入了湖廣的軍籍。

關保在史冊上沒有留下怎樣的功績,死後葬在宜都。居正的曾祖父,名誠,字懷葛。是關保次子,年輕時玩世不恭,但是父母卻很喜愛。

張誠只是次子,世襲千戶的尊榮,當然與他無關,因此從歸州遷到江陵,入籍江陵。張誠到了江陵後,不得不靠自己謀生,有餘的時候便施捨窮人、齋供和尚,因此自己永遠出在困頓的中間。

張誠有點口吃,江陵人給他起一個外號“張謇子”。謇子儘管是謇子,但是他的話特別多,江陵人常常引“張謇子”的話教訓子弟,居正也引過。居正的宰相抱負可以追溯到其“謇子”的教訓,居正把曾祖的宏願作為自己的宏願,這不是蹈襲而是心理的契合。

“謇子”有三個兒子:鉞、鎮、。鎮字東湖,是居正的祖父。鉞長與治產,家道日漸殷實;讀書,補縣學生;偏偏張鎮既不讀書又不治產,只是一味地放浪,最後在江陵遼王府充當護衛,總算是一線相傳,克紹箕裘。

偏偏“謇子”喜歡他,這不是因為張鎮的可喜,而是因為父母對於不成才的子女特別愛護的意趣。居正稱“謇祖顧獨愛之,逾於伯季甚遠”。

張鎮的豪爽放浪在居正的生活裡留下了一些痕跡。專權、自恣,正是豪爽放浪的人走上政治生活後的形態。

儘管“謇子”對張鎮特別愛護,但是始終感到一點兒失望。第二個兒子既然不如他的哥哥和弟弟,只有希望他生一個好孩子。所以張鎮生子文明的時候,“謇子”說:“我這一生,幫別人的忙多了,應當出一個好子孫,也許就是這個孩子吧!”

沒想到,被他言中,張居正的成績在眾多朝代的大臣中,找不出第二個。

文明字治卿,別號觀瀾,二十歲上,補上府學生,在科舉的時代總算是一種發展,但是經過7次鄉試,始終沒有被錄取,是一個落魄秀才。

嘆到:“我從小讀書,到今四十年,自己看看,沒有什麼不如人,但是一直困頓在現在。這是命啊!”其實這不是名,只是他的“學問”不夠。

讀書四十年,而達不成目的,可想而知心中苦悶憂鬱。

居正說:“先君幼警敏,為文下筆立就,不復改竄,口占為詩,往往有奇句,然不能俯首就繩墨,循矩矱,以是見詘於有司。”

張居正系列一:荊州張秀才

居正出生

居正出生時,他的曾祖父張誠、祖父張鎮、父張文明都在,當時父親是二十二歲,母親趙氏,比文明小2歲。

傳說中,居正的母親夜中看到房間裡突然發亮,一陣火光,一直連接到天上,接後一個青衣童子,五六歲的樣子,從天上慢慢下來,在房間裡繞床盡轉,於是趙氏懷孕了。

凡是大人物出生,肯定會有許多傳說。大概是他們輝煌騰達後自己或親人編撰的。

張居正出生的前夕,他的祖父張鎮夢到遍地流打誰,一直流滿整個屋子。張鎮驚惶的不得了,問奴才到:“哪來這許多水?”奴輩說:“誰是從張少保的地裡流出的呀”同夜,張誠也夢到月亮落到水甕裡,照的滿甕發亮,隨後一隻白龜跟著水光浮上來。

於是曾祖父根據自己的夢給他取名“白圭”,是“白龜”的諧音。嘉靖十五年,居正考生員的時候,荊州支付李士翱看見居正,認為“白圭”兩字不妥,替他改名居正。

居正的家庭只是一個貧窮的家庭,但是他存心要掙脫這個環境的約束,本來明太祖是從下層階級出身的人物,這給了他一個啟示。

張居正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有所改善,有奴才,有乳母,在他2歲的時候大家都看出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某天他的同堂舒服龍湫正在讀《孟子》,居正在旁邊,龍湫和他開玩笑說:“孩子,不要誇聰明瞭,要認識“王曰”兩個字才算本事。”又過了幾天,龍湫讀書的時候,乳母和居正又來了。

龍湫把居正抱在膝上,要他認“王曰”二字,他居然認識。因此得到了“神童”稱號。張居正生的眉清目秀,聰明伶俐,5歲入學讀書,比起現在的我們都還早了2年,文化的底子打的很好,十六歲通六經大義(六經指《易》《書》《詩》《禮》《樂》《春秋》六部儒家基礎經典)荊州府很有一些聲名。

張居正系列一:荊州張秀才

居正第一次落榜

嘉靖十五年,張居正十二歲,在荊州府投考。據說,荊州知府李士翱前一晚上做一個夢,夢見上帝給他一個玉印,吩咐轉給一個孩子。第二天荊州知府點名的時候,第一個恰是張白圭,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李士翱把他喊過去,仔細一看,正是夢中所見的那個孩子,因此替他改名居正,還對他說了很多自愛的話。

張居正系列一:荊州張秀才

科舉考試是選拔人才的制度,需要層層淘汰,但是實際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成為幸運兒。脫穎而出的可謂是非常優秀了。

荊州知府考過以後,湖廣學政田頊來了。兩人見面,李士翱就對田頊說:“荊州府有個聰明的孩子。”田頊聽聞,立馬把張居正招來面試,試題為“南郡奇童賦”,沒想到,居正很快交了卷,兩人都驚訝的不得了。

居正十三歲這年從荊州到武昌考鄉試,這次要是試中,便是舉人了,在考試之前他寫了一首詩《題竹》表明自己的心境,

《題竹》

“綠遍瀟湘外,疏林玉露寒,

鳳毛叢勁節,只上盡頭竿。

他把自己比作鳳毛麟角,想要爬到最頂端,果然優秀的人都是志向不凡,而且很早就明白自己想要的。

大概這時居正的名聲在湖廣已經很大,相當於神童了這次單憑居正的年齡和聲名,原有中舉的希望,但是因為是湖廣巡撫顧璘的主張,卻沒有成功。

顧璘擔心張居正年少成名,志高意滿,會失去鬥志;再者他認為挫折會讓給更老練,前途更大,便讓他落榜了。

張居正回憶起往事的時候,對顧璘極為感激,如果不是這個挫折,也許在湖廣會添個像唐寅一樣的人物,其一生的事業便會在詩酒風流中消逝。

這年他才十三歲,落榜之後,張居正並沒有放棄,對於普通人來說,挫折苦難可能會是煉獄,但是對於牛人來說,那就是修羅場。把他們打磨的更加強大。

張居正系列一:荊州張秀才

居正中秀才

三年後,張居正再次參加舉人考試,這次中舉了。這次又碰到了顧璘。顧璘看見他,很高興,並把自己的犀帶贈給他,說道:“古人都說大器晚成,這是為中才說法罷了,當然你不是個中才,上次我對於馮御史的囑咐,竟耽誤了你三年,這是我的錯誤了。但是我希望你要有遠大的抱負,要做”伊尹、顏淵,不要只做一個年少成名的秀才。”

“我把我的犀帶送給你,暫時委屈你了,你以後可是要系玉帶的人”

張居正連忙謝道:“謝大人,小生必不負先生期望。”

居正中鄉試的第二年,即嘉靖二十年辛丑,是會試的一年。這次他是否入京會試,不可考。依照明代的制度,鄉試的次年便是會試,新科的舉人都要入京,也許居正因為年齡太小,沒有去。到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居正入京會試,這次卻失敗了。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居正再行京會試,會試以後,便是殿試,這次成功,中二甲進士。進士一甲第一人是李春芳,其後與張居正同時為大學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