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系列一:荆州张秀才

张居正系列一:荆州张秀才

张居正1525年出生于今天的湖北江陵(今天的荆州),字叔大,号太岳,幼名白圭。

张居正的先代一直推到元末的张关保,凤阳定远人。关保是太祖朱元璋初起时的一个兵士,以后渡江,破采石矶,从大将军徐达平定江南,立功浙江、附件、广东,最后授归州长宁所世袭千户,入了湖广的军籍。

关保在史册上没有留下怎样的功绩,死后葬在宜都。居正的曾祖父,名诚,字怀葛。是关保次子,年轻时玩世不恭,但是父母却很喜爱。

张诚只是次子,世袭千户的尊荣,当然与他无关,因此从归州迁到江陵,入籍江陵。张诚到了江陵后,不得不靠自己谋生,有余的时候便施舍穷人、斋供和尚,因此自己永远出在困顿的中间。

张诚有点口吃,江陵人给他起一个外号“张謇子”。謇子尽管是謇子,但是他的话特别多,江陵人常常引“张謇子”的话教训子弟,居正也引过。居正的宰相抱负可以追溯到其“謇子”的教训,居正把曾祖的宏愿作为自己的宏愿,这不是蹈袭而是心理的契合。

“謇子”有三个儿子:钺、镇、。镇字东湖,是居正的祖父。钺长与治产,家道日渐殷实;读书,补县学生;偏偏张镇既不读书又不治产,只是一味地放浪,最后在江陵辽王府充当护卫,总算是一线相传,克绍箕裘。

偏偏“謇子”喜欢他,这不是因为张镇的可喜,而是因为父母对于不成才的子女特别爱护的意趣。居正称“謇祖顾独爱之,逾于伯季甚远”。

张镇的豪爽放浪在居正的生活里留下了一些痕迹。专权、自恣,正是豪爽放浪的人走上政治生活后的形态。

尽管“謇子”对张镇特别爱护,但是始终感到一点儿失望。第二个儿子既然不如他的哥哥和弟弟,只有希望他生一个好孩子。所以张镇生子文明的时候,“謇子”说:“我这一生,帮别人的忙多了,应当出一个好子孙,也许就是这个孩子吧!”

没想到,被他言中,张居正的成绩在众多朝代的大臣中,找不出第二个。

文明字治卿,别号观澜,二十岁上,补上府学生,在科举的时代总算是一种发展,但是经过7次乡试,始终没有被录取,是一个落魄秀才。

叹到:“我从小读书,到今四十年,自己看看,没有什么不如人,但是一直困顿在现在。这是命啊!”其实这不是名,只是他的“学问”不够。

读书四十年,而达不成目的,可想而知心中苦闷忧郁。

居正说:“先君幼警敏,为文下笔立就,不复改窜,口占为诗,往往有奇句,然不能俯首就绳墨,循矩矱,以是见诎于有司。”

张居正系列一:荆州张秀才

居正出生

居正出生时,他的曾祖父张诚、祖父张镇、父张文明都在,当时父亲是二十二岁,母亲赵氏,比文明小2岁。

传说中,居正的母亲夜中看到房间里突然发亮,一阵火光,一直连接到天上,接后一个青衣童子,五六岁的样子,从天上慢慢下来,在房间里绕床尽转,于是赵氏怀孕了。

凡是大人物出生,肯定会有许多传说。大概是他们辉煌腾达后自己或亲人编撰的。

张居正出生的前夕,他的祖父张镇梦到遍地流打谁,一直流满整个屋子。张镇惊惶的不得了,问奴才到:“哪来这许多水?”奴辈说:“谁是从张少保的地里流出的呀”同夜,张诚也梦到月亮落到水瓮里,照的满瓮发亮,随后一只白龟跟着水光浮上来。

于是曾祖父根据自己的梦给他取名“白圭”,是“白龟”的谐音。嘉靖十五年,居正考生员的时候,荆州支付李士翱看见居正,认为“白圭”两字不妥,替他改名居正。

居正的家庭只是一个贫穷的家庭,但是他存心要挣脱这个环境的约束,本来明太祖是从下层阶级出身的人物,这给了他一个启示。

张居正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有所改善,有奴才,有乳母,在他2岁的时候大家都看出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某天他的同堂舒服龙湫正在读《孟子》,居正在旁边,龙湫和他开玩笑说:“孩子,不要夸聪明了,要认识“王曰”两个字才算本事。”又过了几天,龙湫读书的时候,乳母和居正又来了。

龙湫把居正抱在膝上,要他认“王曰”二字,他居然认识。因此得到了“神童”称号。张居正生的眉清目秀,聪明伶俐,5岁入学读书,比起现在的我们都还早了2年,文化的底子打的很好,十六岁通六经大义(六经指《易》《书》《诗》《礼》《乐》《春秋》六部儒家基础经典)荆州府很有一些声名。

张居正系列一:荆州张秀才

居正第一次落榜

嘉靖十五年,张居正十二岁,在荆州府投考。据说,荆州知府李士翱前一晚上做一个梦,梦见上帝给他一个玉印,吩咐转给一个孩子。第二天荆州知府点名的时候,第一个恰是张白圭,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李士翱把他喊过去,仔细一看,正是梦中所见的那个孩子,因此替他改名居正,还对他说了很多自爱的话。

张居正系列一:荆州张秀才

科举考试是选拔人才的制度,需要层层淘汰,但是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成为幸运儿。脱颖而出的可谓是非常优秀了。

荆州知府考过以后,湖广学政田顼来了。两人见面,李士翱就对田顼说:“荆州府有个聪明的孩子。”田顼听闻,立马把张居正招来面试,试题为“南郡奇童赋”,没想到,居正很快交了卷,两人都惊讶的不得了。

居正十三岁这年从荆州到武昌考乡试,这次要是试中,便是举人了,在考试之前他写了一首诗《题竹》表明自己的心境,

《题竹》

“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

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

他把自己比作凤毛麟角,想要爬到最顶端,果然优秀的人都是志向不凡,而且很早就明白自己想要的。

大概这时居正的名声在湖广已经很大,相当于神童了这次单凭居正的年龄和声名,原有中举的希望,但是因为是湖广巡抚顾璘的主张,却没有成功。

顾璘担心张居正年少成名,志高意满,会失去斗志;再者他认为挫折会让给更老练,前途更大,便让他落榜了。

张居正回忆起往事的时候,对顾璘极为感激,如果不是这个挫折,也许在湖广会添个像唐寅一样的人物,其一生的事业便会在诗酒风流中消逝。

这年他才十三岁,落榜之后,张居正并没有放弃,对于普通人来说,挫折苦难可能会是炼狱,但是对于牛人来说,那就是修罗场。把他们打磨的更加强大。

张居正系列一:荆州张秀才

居正中秀才

三年后,张居正再次参加举人考试,这次中举了。这次又碰到了顾璘。顾璘看见他,很高兴,并把自己的犀带赠给他,说道:“古人都说大器晚成,这是为中才说法罢了,当然你不是个中才,上次我对于冯御史的嘱咐,竟耽误了你三年,这是我的错误了。但是我希望你要有远大的抱负,要做”伊尹、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年少成名的秀才。”

“我把我的犀带送给你,暂时委屈你了,你以后可是要系玉带的人”

张居正连忙谢道:“谢大人,小生必不负先生期望。”

居正中乡试的第二年,即嘉靖二十年辛丑,是会试的一年。这次他是否入京会试,不可考。依照明代的制度,乡试的次年便是会试,新科的举人都要入京,也许居正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去。到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居正入京会试,这次却失败了。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居正再行京会试,会试以后,便是殿试,这次成功,中二甲进士。进士一甲第一人是李春芳,其后与张居正同时为大学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