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朝代滅亡的中國歷史十大國之重器次篇——禹王九鼎

中華民族的歷史燦爛悠久。但是中華民族這個稱呼卻是出現在近代,最早由我國的大政治家大學問家梁啟超提出。那麼,中華民族是怎麼由來的呢?最早的中華民族大約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那個時候當然不叫中華民族,當時我們的祖先叫華夏族。上古時人們用華、夏代表中原,用狄夷代表四方。《書經》曰“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意思是華夏族服裝華美,疆域廣大。我國最早的朝代就以夏為名,夏的中心統治區域在華山一帶,所以又稱華夏。這就是華夏民族名稱的由來。


導致朝代滅亡的中國歷史十大國之重器次篇——禹王九鼎

夏朝的第一位君王是夏啟,開創者卻是華夏始祖五帝中的大禹。大禹治水獲得萬民愛戴,於是舜帝將帝王傳授於他。大禹繼位後,天下九牧為了慶賀都向大禹貢獻了一部分金,大禹就用這些金鑄成九鼎,象徵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鼎上雕刻九州物產,珍禽異獸,工藝精美絕倫。從此,九鼎就成了鎮國重器,王權象徵。
導致朝代滅亡的中國歷史十大國之重器次篇——禹王九鼎

雖貴為王權象徵,九鼎的遭遇卻和所有國家重器一樣,歷經磨難,撲朔迷離。夏朝滅亡後九鼎被商湯取走,成為商朝統治正統性的象徵。《史記》記載“桀有亂德,九鼎遷於殷”。後武王伐紂,九鼎又從朝歌遷於周朝新都城洛邑,史稱成王定鼎郟鄏。郟鄏就是洛邑的意思。到了春秋時期,楚莊王(就是那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觀兵於周疆。當時的周王周定王派大臣王孫滿去慰問。據《左傳》記載:“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這就是問鼎中原的來歷。到了戰國時期,秦國滅周,九鼎又遷於咸陽。
​相傳遷鼎途中,船過泗水,豫州鼎沉沒於泗水之下。到秦始皇時期,始皇欲尋回豫州鼎,《史記》記載“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於泗水,使十人沒水求之,弗得。”最終秦始皇無功而返。另外八鼎也在之後的歲月裡不知所終。九鼎下落終成千古之謎。九鼎也就結束了它1700年王權象徵的輝煌歷史,被和氏璧替代,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後世傳說九鼎陪葬於秦始皇陵墓 。據《洪荒志》記載,九鼎中沉入泗水的為徐州鼎,其餘八鼎專為始皇帝煉製長生不老藥,按古八星陣法排列於秦始皇棺槨旁。如果是真的,那麼九鼎還有重見天日的一天,那真是中華民族之幸。


導致朝代滅亡的中國歷史十大國之重器次篇——禹王九鼎

關於九鼎的歷史記載如此豐富,比如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歷史事蹟,還有秦武王舉雍州鼎,鼎落下砸中右腳,秦武王因此而薨。死前仍說:“心願已了,雖死無恨”。可見九鼎的巨大魅力。秦昭襄王於是起兵滅周,周朝因九鼎而亡。按道理來說這麼多記載,九鼎的真實性是無可爭議的。然而九鼎存在與否卻在現代引起了巨大爭議。因為據我們的考古發現,夏朝是沒有能力鑄造這麼大而精美的青銅器的。所以九鼎存在之謎,去向之謎讓人著迷。華夏九鼎是集天下氣運的寶物,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歷史文化傳承,他的意義大到關係國家的國運昌盛。所有中華兒女都希望九鼎沉睡於某個地方,有一天能重見它子孫後代強大輝煌的今天。希望它能保佑中華文明傳承不滅,生生不息。本文之所以把九鼎排名十大國之重器第二,並非認為九鼎的價值低於排名第一北京人頭蓋骨化石,而是因為九鼎的實用性低於北京人頭蓋骨,對未來的影響不及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但九鼎的象徵意義是毫無疑問的國家第一重器。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關注交流,明天我將為大家奉上中國歷史十大重器之和氏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