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古代打破你常識的奇葩官職

說到中國古代官職,什麼“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大家都耳熟能詳,其體系架構,在世界政治上那都是當時最頂尖的存在。然而再怎麼先進,也有過不堪回首的黑歷史。

盤點中國古代打破你常識的奇葩官職

儒家經典之一的《周禮》就理想出了一套周朝的官職,大家不熟悉不要緊,因為實在是太魔幻現實主義了。

盤點中國古代打破你常識的奇葩官職

比如我們曾經提到過的“雞人”,就是負責養雞加報時的官職。

盤點中國古代打破你常識的奇葩官職

“凌人”就是負責採集和儲存冰塊的官職,這種名詞後跟一個人字,就拿來當官職的樣式,蔓延在方方面面社會事務中。

盤點中國古代打破你常識的奇葩官職

甚至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有專門有個相對應的官職。

簡單拿吃飯這事兒來舉例,按周禮記載,有個官職叫作“庖(pao)人”,業務是認肉切肉。但做肉,得交給“亨人”,業務是管理火候和烹煮。而肉的來源,其中獸肉是由“獸人”來負責管理和採集。但獸人沒有資格釣魚,因為釣魚是“漁人”負責的項目。但漁人也沒資格負責整個水產,凡是水裡有殼兒的都歸“鱉人”來管。有時肉吃不完,就得“臘人”出馬把肉製成臘肉吃肉的時候總要配點兒飲料,“酒人”負擔釀酒,分為“五齊三酒”。除此以外的飲料又由“漿人”來負責,也就是所謂的“六飲”。

就問你這一套系統硬核不硬核?講究不講究?

盤點中國古代打破你常識的奇葩官職

最喪心病狂的是,連上不同的菜都有不同的官職負責,比如“籩(bian)人”主要負責乾肉和乾果。“醢(hai)人”負責豆類和肉醬。“醯(xi)人”負責所有用醋調味的食物。

到這兒,有沒有一種多學了幾個生僻字,長知識的感覺?

盤點中國古代打破你常識的奇葩官職

甚至是連蓋飯碗用的布,都有個叫“幕人”的官職負責。注意以上所說的東西並不是職業,而是官職,是有辦公室,有編制,還有一大堆下屬的官職。

盤點中國古代打破你常識的奇葩官職

從這裡,其實也能大概瞭解,春秋戰國時儒家所崇尚的禮制是怎樣的了。那就是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職,耕田的耕田,織布的織布,再小的屁事兒都有專門的人去負責,大家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天下大同了。儒家的理想社會,說個不恰當的比喻,大概可以理解成把國家打造成一個巨大的流水線,這些啥啥啥的人,就相當於流水線工頭。

盤點中國古代打破你常識的奇葩官職

無論《左傳》中寫“商、工、皂、隸,不知遷業”還是《宋書》中寫“在昔盛世,人無遷業”,無一不是號召大家該幹嘛幹嘛,別亂換行業。

盤點中國古代打破你常識的奇葩官職

但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很容易你加入一行之後,子承父業,生生世世都得幹這行,那就很不愉快了。

所以後來禮崩樂壞,破有一種牆倒眾人推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