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脾胃最溫柔的呵護是——喝點熱的

給孩子脾胃最溫柔的呵護是——喝點熱的

中國話其實是蘊含了很多生活哲學和智慧的。比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說明了中國人對於暖的偏好,喝水要喝”溫乎“的。比如“一碗熱湯,從胃暖到心。”不僅僅在主觀感受上是胃暖了,心也暖了。從客觀的中醫辯證上也是如此,胃屬中央脾土,熱湯讓胃暖了,脾土向上升,將氣血輸送到肝,再到心,因此讓心也覺得暖了。

給孩子脾胃最溫柔的呵護是——喝點熱的

喝口熱的,這就是最樸素的溫陽思想,即重視陽氣,強調溫扶陽氣。從本溯源,從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開始,我們國家對於溫扶陽氣,寒邪對於身體的傷害和治療就有非常深入和系統的研究了。"百病從寒起"的觀念也廣泛地在民間流傳至今。

給孩子脾胃最溫柔的呵護是——喝點熱的

“百病從寒起”,寒邪非常容易損陽氣,讓整個人變得倦怠無力、新陳代謝緩慢、有汗排不出、身體畏寒、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瀉胃疼、患腸道疾病等。幾乎大多數病症都來自於

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受生冷寒邪傾入,危害身體。

所以,我們的生活文化裡,喝溫水、喝熱湯是普遍的生活習慣。即使是最懵懂的直男,也知道在別人感冒、胃疼、身體不適的時候,說句“喝杯熱水吧”。

給孩子脾胃最溫柔的呵護是——喝點熱的

此時如果說,來杯冰可樂吧,一定會被三振出局。大兄弟,可長點兒心吧!

給孩子脾胃最溫柔的呵護是——喝點熱的

不過,地球的另一邊,還有一群從來不喝熱水的歐美人。他們的畫風是這樣兒滴

給孩子脾胃最溫柔的呵護是——喝點熱的

“對,除了咖啡是熱的,我們都喝冰水”

“對,我們冬天喝冰水,很冰很冰很冰,沒有問題”

“生病的時候喝冰水?”

“對,你的裡面很熱 你要比較冷,所以你喝冰水”

“女生那個時候也喝嗎?”

“對,她們那個時候也喝。”

感覺沒有活路了.....也不完全是,還好有唐人街和亞洲餐廳

給孩子脾胃最溫柔的呵護是——喝點熱的

好吧,你贏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歐美人多以高熱量的牛肉、牛奶為主食,以煎、烤、炸為主要烹調方法,常年這樣的飲食習慣體內的確如郭傑瑞說的那樣“你的裡面很熱,你要比較冷”,這可以說是樸素的調理身體內環境的思維,此時的冰水相當於“瀉火”藥草的作用。

而且,長期這樣攝入食物,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已經是西方社會的多發疾病,而近年來我國由於飲食習慣的逐漸西化,這類疾病也越來越多。

病從口入,喝生水、冰水、冰冷飲,是對胃傷害的最大來源之一。胃的溫度是約37.5-38度,涼水、冰水喝進去,胃需要耗費大量身體熱能去把水溫熱。久而久之胃功能會變差。甚至很多人,冰鎮飲料和麻辣水煮是最愛的搭配,口味變重無辣不歡,非鹹、辣不能刺激胃口,其實就是長期喝冷飲冰水導致胃功能差造成的。

如果愛護自己的胃,那就儘量喝點溫熱的吧。

給孩子脾胃最溫柔的呵護是——喝點熱的

給孩子脾胃最溫柔的呵護是——喝點熱的

孩子的胃更加敏感,不僅是冰水、冷飲,甚至剛從冰箱裡拿出的食物、飲料、奶,如果不加熱或是煮開,吃了都容易拉肚子。

最常見的就是凍母乳拿出來,僅僅是化開,溫到37度多給孩子喝,大多數孩子都會拉肚子,綠便。這是明顯的脾胃受涼的症狀。即使是脾胃壯的孩子,不拉肚子,或是不拉肚子但是有其他不適症狀(如便秘、發燒等等)大人沒有發現,那為什麼要讓孩子用身體去扛呢?

大多數人的理論是認為,煮沸了就沒營養了。但,凍母乳本來就是權宜之計。是為了要營養還是寧可拉肚子呢?

年少時,我媽總是不讓我吃冰,飲料也少喝。上大學離開家我便放飛自我,冰鎮飲料加麻辣水煮,炸雞配可樂,夏天逛街手裡自然也是要拿一杯,感覺熱就狂吃冰,當時舒服了嘴,胃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直到自己也做了媽媽,才明白了媽媽的一片苦心,自覺地拿起了保溫杯,過上了中年婦女的生活。並且,也開始用心良苦地從小就培養娃喝熱水的習慣,漂亮的保溫杯,自制的梨湯、酸梅湯,儘量不吃冰的涼的,葫蘆看到冰激凌也會很小心地只吃一點點。嗯,太涼了....

所有做的這些,只是希望即使有天,孩子會離開媽媽的懷抱獨立生活,遇到外面的誘惑和傷害,也有身體底子去扛,有能力去分辨和節制。

終於懂得了如何去愛的時候,才能好好愛一個人。

給孩子脾胃最溫柔的呵護是——喝點熱的

給孩子脾胃最溫柔的呵護是——喝點熱的

葫蘆媽有一個非主流公眾號:葫蘆媽Luna(ID:hulukids),不僅僅是育兒, 這裡有書上找不到的各類乾貨和八卦,知音知乎知心姐姐專欄,婦女之友持家必備

《史上最全囤貨手冊》囤貨清單+時間表+實際測評+產後護理+育兒精華,乾貨滿滿,搞定帶娃第一年。關注公眾號,私信回覆“囤貨”即可獲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