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人猜碼的八榮八恥……

猜碼在廣西


廣西這塊紅土地,燃燒著北部灣經濟區開發的熱火,激盪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浪潮。什麼“一軸兩翼”、“泛北部灣”、“泛珠三角”、“次湄公河”……不過,對於廣西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這些概念隨著領導一換屆,就會變成煙雲不知所蹤。倒是一些精明的外地人,利用這些大概念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傳銷熱潮。


在廣西本地人眼裡,政府領導規劃的大概念也好,傳銷人員的口號也好,這都算不上什麼事。他們更執著的呼喊,是自古澎湃於八桂大地,迴響在南疆天穹的,那一聲聲令人血脈賁張的猜碼聲。

壯族人猜碼的八榮八恥……

一、概述

在廣西,一個男人如果不會猜馬,是件很不正常的事。相當於四川人不會搓麻將,湖南人不會吃辣子,蒙古人不會騎馬。君不見,蒼茫八桂大地,從首善之區的大街小巷到深山老林的壯鄉苗寨,隨著夜幕的拉開,富有節奏感的猜碼聲此起彼伏。間夾歡聲笑語,解除人心寂寞,驅散世間痛苦。讓這南蠻之地洋溢著一片科學發展的和諧氣象。

歷史上來說,中原人眼裡的南蠻主要就是百越民族,而百越即布衣,布依族就是壯族。這是深奧的學問,按下不表。要說真正能吃敢吃、百無禁忌的民族,壯族一定數一數二。北方人說“食在廣州”,說廣東人什麼都敢吃。廣東人自稱“會飛的飛機不吃,有腿的凳子不吃”。然而到了廣西, 廣東人就不敢這樣說了。其實兩廣人都是百越人與中原人混雜的後代,這茹毛飲血的習俗乃南蠻遺傳。由於歷史上廣東較為“開化”,與中原來往比廣西密切,北方人往往默認廣東就是嶺南的代表。而廣西開化相對較晚,北方人不瞭解而已。


天是百越的天,地是壯人的地。廣西人秉承上嘴唇接天、下嘴唇碰地的祖訓,將天地之間活物都搬到餐桌通吃濫飲,一點不含糊。在廣東已經讓北方人驚訝的食物,在廣西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而廣西一些古怪食物,連廣東珠三角的人們也會瞠目結舌。香港有另類電影《庸俗喜劇》票房大紅,其中有香港人在廣西吃“牛二姐”的搞笑橋段。其實“牛二姐”這道菜,老夫我二十年前在中山路某餐廳的菜單上就有看到。廣西人菜譜中古怪的東西,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免得給外地人“帶來不適”。


廣西人喜歡吃喝,並不僅是為了果腹,也不只是為了滋陰壯陽延年益壽。主要還是喜歡在吃喝中找樂子。當然,有錢人可以玩海天盛筵這種其樂無比的花樣,不過一般百姓當然無福受用。老百姓的娛樂,只有靠自己的手,左手和右手。猜碼就是最簡便最大眾化的飲食娛樂。在廣西,既吃之則喝之,既喝之則猜之。有了猜碼,喝酒就脫離了庸俗的物質和肉體滿足,從而上升到精神層面的追求。因此在廣西,猜碼是一種文化。你要是不會猜碼,在大家眼裡會變成孤陋古怪、不合群之人,

就會被晾在一邊。外省男人入桂,能不能融入本地人之中,往往要過猜碼喝酒這一關。

壯族人猜碼的八榮八恥……

不過奇怪的是,這樣普及的文化活動,居然沒有一個正規的字面名稱。外地叫猜拳、划拳。但是在廣西人的口中,到底是猜碼還是猜馬,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猜馬人一伸手,就要猜四下,說這叫“一馬四蹄”,這是支持猜馬的一個理由。況且常常會說某人是“馬王”,或者說某某“馬夠力”,這樣看來,似乎猜的是馬。但另一種說法是,猜碼以手指為籌碼,猜數字,數碼數碼,因此說是猜碼應該更準確一些。再者,廣東白話叫“猜枚”,和“猜碼”對應,這也很有道理。

不過公說公有理,猜碼也好,猜馬也好,總之不影響猜。既然這樣,本文也不講究,有時候是猜碼,有時候是猜馬。大家喝酒之人,用不上這麼認真。

壯族人猜碼的八榮八恥……

二、馬語

廣西民族雜居,地方語言繁多,口音嚴重。猜碼原本在廣西主要分三種流派:桂柳碼、白話碼、壯話碼。當然這三類細分下去,各地還有各地的流派,比如同樣是白話碼,百色碼和玉林碼就不同。壯話碼現在很難得聽到了,但是以前的確是有的。老夫我還聽過金秀人猜瑤碼、隆林人猜苗馬,也很跌宕起伏,別有一番風味。

隨著交通和信息流通的便捷,商業發展,人口流動。不同語言的猜碼之人聚到一起,就會遇到語言障礙。為了方便各地馬友跨地區交流,廣大馬友意識到:想要喝到哪猜到哪,實現無障礙猜碼,必須把“馬語”統一。

在推動馬語統一的工作上,沒有政府指揮,沒有專家指導,沒有城管幹預。馬友談笑間就完成了這一涉及千家萬戶的工作,似乎就在幾年時間內,廣西的馬友們基本上同意,以南寧白話碼作為廣西標準碼。

壯族人猜碼的八榮八恥……

歷史上,中原的先進文化都是自北向南進入廣西。因此,操西南官話的桂林人、柳州仔,是一貫不把講白話的南寧人放眼裡的。但是在猜碼這個問題上,他們體現得十分大度。桂柳弟兄們即使平時半句白話不說,到了餐桌上一伸手,白話碼就叫出來了。你到桂北農村,看到當地農民大聲喊著白話碼,以為自己是在南寧郊區呢。在這個問題上,應該說還是很給首府南寧很大面子的。

南寧是一個沒有多長曆史的城市,即使在省內,文化底蘊遠不如桂林、柳州、梧州等城市,在南寧市裡要找歷史古蹟,甚至都不如很多小縣城。南寧自從1950年成為首府以後才飛速發展。現在的南寧人,大多數都是祖輩或者父輩從各地遷入的,是個移民城市。因此南寧有個優點,叫做包容性好,不排外。但是很多南寧人都有個心病,覺得南寧是大雜燴,什麼都不正宗。

比如語言方面,解放前南寧人說的白話,夾雜了很多地方土語,主要是壯話、平話,因此語調和廣東白話其實有很大差別。而現在的南寧人大都說一口夾雜南寧白話的普通話,叫做“南普”。因此南寧人,白話不好意思跟廣東人講,普通話不好意思跟北方人講。自卑得黑完。

可是在猜碼這個領域,南寧碼可以說一點都不用謙虛謹慎。按說南寧馬算白話碼,要說白話,那一定是梧州最正宗。但梧州馬友偏偏不學廣東碼,也許也是因為廣東碼在猜碼界沒有任何含金量。因此南寧碼在廣西,完全像南寧電臺說的那樣——首善之都,首府之聲!驕傲一點,或許作為中國白話碼之魁也當之無愧了吧。呵呵,南寧人對於這一點,信心滿滿,正得鬼完!

壯族人猜碼的八榮八恥……

南寧碼這麼一種權威的地位,南寧人應該引以為榮。可與聯合國人居獎並肩。老夫一想起這事就激動。慎重其事地覺得,反正基本上猜碼精英都在政府機關裡頭,黨和政府應該下大力氣,有必要播出專款,設立專門機構,挖掘猜碼傳統文化,普及猜碼基本常識,規範猜碼競賽秩序。把猜碼發展成為增強南寧水城人居自豪感,促進邊疆民族團結和諧的偉大事業。

也是因此想法,本著拋磚引玉的目的,本人嘗試對南寧馬進行了初步的理論探索,供各黨政機關、科研單位參考。

三、猜碼

先說說猜碼的賽制。

猜碼標準競技方式自然是兩人對猜,就像網球、乒乓球的單打比賽,南寧人叫做“單挑”,白話也叫“只抽”。有單打,自然就有團體賽,是在單挑的基礎上分邊組隊,叫做“分邊”。每次各派一人出場,好像三國演義裡面兩軍對壘一字排開,各出大將單挑一樣。在這樣的分邊對壘中,團隊榮譽感和個人英雄主義獲得高度統一。這可是廣西人最喜歡的劈酒陣勢,入門者一定要學會的。當一人掃掉對方全部馬友,叫做“通關”。不僅對手要加倍喝酒,本方也會喝彩擊掌慶祝,那種感覺就像七進七出長坂坡歸來的英雄。

江湖上也有三人、四人同時出手的猜法,是一些高手為了增加難度而搞出來的玩意兒,尚未普及。

壯族人猜碼的八榮八恥……

接下來說說猜碼的過門。

猜碼必須有過門,就是在出拳之前嘴中唸叨的幾個字,目的是統一雙方的出拳時間。相當於短跑比賽中的“各就位,預備——”。

桂林碼在這個方面就有點羅嗦,要叫兩個過門“弟兄好呀——好兄弟呀——”才出馬。

南寧碼過門比較簡單,一般就是“來又只啊——”或者“兄弟好呀——”。比較熟悉的朋友,南寧碼的過門還可以簡化為“來只——”。


這也是南寧碼得以普及的一個原因,就是簡單,沒有那麼多繁瑣。這跟地方文化有關,桂林人覺得朋友之間要相互尊重,多講一些客套話可以增進兄弟感情。而南寧人則認為,既然大家是兄弟,就不要客套了,來就來直接搞!

好了,到喊碼了。

喊碼,可以文縐縐地說成碼令。南寧碼令一般為三字或者二字。坊間常用的馬令羅列如下:

一:一支骨、一粒肉、一點點、一定中、一支花、一支槍

二:二度兩、二妹靚、兩人好、兩家好

三:三悶雞、三點鐘、三大點

四:四紅中、四紅四、四季發

六:六旋旋、落蚊帳、六為六

七:七星公、七巧、出問題

八:八馬、八匹、八騎騎

九:狗粉腸、久長久、狗喔喔

十:開齊手、放開手、開彭楞

零:拳對手、沒出手、對得住

壯族人猜碼的八榮八恥……

以上碼令必須用南寧白話念,由於一些發音特別古怪,只能取近似音的文字代替,這點說明一下。

北方碼一般是四字,“四季發財”、“六六大順”什麼的。注意觀察南寧馬,就會發現一般不會超過三個字,這是一個特點。另一個特點是南寧馬沒有“五”。因為南寧人認為叫五可以亂出拳,怎麼出都可能贏,因此可能給作弊偷懶者空子,因此南寧馬規定不能叫五。

南寧人猜碼,還可以隨意簡化,三個字碼令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隨意簡略。例如,“開齊手”、“一支骨”,可以省略一個字,變成“開齊”、“一支”。這還不行,還可以更省。只叫數字就可以,就是叫:“開”、“一”。

當然,怎麼喊碼是個人的風格,有的人喜歡三個字,覺得這樣比較好聽,有的人喜歡一個字,覺得這樣比較乾脆。熟練了的南寧人都是隨意混用,猜起來不拘一格,一二三個字都有。

不管叫幾個字,關鍵是節奏要對得上。節奏不齊,出馬就有先後,猜碼有作弊的時間,就不成了。那麼為了與叫三個字的保持同步,叫一個或兩個字的人,就要加一些語氣助詞,一般就是加上“來呀”。比如“一來呀”“二來呀”這樣。或者停頓一下,象樂譜上的休止符一樣,比如“一,來”、“六,來”,這樣有些頓挫的節奏也很好聽。

這種隨意精簡的特點,也讓南寧馬十分易學易上手。也就是說,初學猜碼的人,不用去記那些難記的碼令,你就直接叫數字“三”、“四”,或者“三來三、四來四”,也能參與朋友們的猜碼活動。這就是南寧碼得以流行和普及的一個原因,把入門的門檻降到了最低。

壯族人猜碼的八榮八恥……

四、馬風

猜碼之人說:“馬風正者酒風也正,酒風正者黨風也正”。這很有道理。不管在什麼場合做什麼事,都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業餘時間大家在一起打牌也好、打球也好,總有些人的脾氣和行為不太受歡迎,有些人則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那些業餘時間受歡迎的人,在工作上基本也是得到大家肯定的多。而那些在業餘交往中脾氣醜陋、行為不端的人,在工作上大多都不是什麼東西。因此我老人家再次慎重地向黨和政府建議,抓黨風、抓作風應該從抓馬風入手。

有南寧某酒家,牆上掛著一幅《猜碼八榮八恥》,被網友拍照上傳網絡後,在廣西猜碼界流傳開來,可謂馬風指南:

以乾脆大聲為榮,以含糊不清為恥;

以出手乾淨為榮,以蘭花手指為恥;

以勇敢出頭為榮,以找人頂碼為恥;

以杯杯見底為榮,以滴臺養魚為恥;

以通關全紅為榮,以全軍覆沒為恥;

以越輸越猜為榮,以越猜越輸為恥;

以翻倍加註為榮,以投降喝半為恥;

以走桌竄臺為榮,以撲臺睡覺為恥。

很全面到位,很高屋建瓴。大家自行對照檢查。

老夫還要說的是,喝酒和猜碼,事前表現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在喝酒上,一般都要謙虛。能喝一斤的,都說只能喝二兩,意在隱藏實力。而猜碼卻要張揚,沒有伸手之前,即使心裡發虛,但嘴上不能饒人,口口聲聲要搞定對方。這是酒桌上不用解釋的規則,外人看來不容易理解,馬友們卻無師自通,樂於此中趣味。

壯族人猜碼的八榮八恥……

但是凡事都要適度,謙虛過度有虛偽之嫌,張揚過度則變成囂張。至於何為適度何為過度?這個標準就很難說清了,要經過一定酒場的磨練才能把握好。有些莽撞的年輕人,不會拿捏這個度,朋友之間由於猜碼爭勝引起酒桌打鬥,甚至惹出性命官司也是屢見不鮮的。

雖說猜碼在廣西可以說普及率甚高,但還是要講場合的。猜碼畢竟十分吵鬧,一些安靜的就餐場所就不宜,在小區和單位宿舍裡猜碼也是不受鄰居歡迎的。最適合猜碼的地方是大排檔、包廂,還有就是野外、鄉下。有的馬友,只顧自己高興,不分場合伸手就猜。在火車上猜碼已經討人嫌了,我還曾見過在飛機上猜碼的。總之,猜碼之人應自覺,免得招惹旁人。輕則白眼相向,重則口角動粗。馬友們本來想娛樂一下,反而惹一肚子火,不值得。這也是馬風建設需要注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