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響!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將總體改善

從省政府新聞辦8月21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省委省政府日前出臺的《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提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實施意見是我省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標誌著我省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打響。

我省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響!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將總體改善

實施意見明確了我省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

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通過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確保到2035年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河北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實現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施意見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大氣、水和土壤汙染防治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責任落實,完善了工作機制,突出了治本攻堅。”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高建民介紹。

實施意見明確了我省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的重點任務。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強化散煤治理和燃煤鍋爐整治、著力推進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和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和空間佈局結構、徹底整治“散亂汙”企業、打好機動車(船)汙染治理攻堅戰、深化揚塵汙染綜合治理、開展秸稈和垃圾露天焚燒專項治理、實施國土綠化攻堅行動、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等。

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開展城鎮汙水和黑臭水體專項治理、強化工業汙水限期達標整治、打好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加強河流湖庫流域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地下水超採治理、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加快雄安新區及白洋淀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等。

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強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復、開展土壤環境重點汙染源整治、健全垃圾處理處置體系、加強固體廢物汙染防治、加快建設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等。

加快生態保護與修復。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與管理、堅決查處破壞生態行為、有效防範生態環境風險等。

我省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響!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將總體改善

“與以往相比,實施意見提出的目標更高。在大氣環境上,相較於‘1+18’確定的目標任務,實施意見建立完善了空氣質量目標體系。在PM2.5指標外,增加了優良天數比例作為約束性目標,提出到2020年全省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到63%以上。PM2.5年均濃度目標再次調整,‘1+18’確定的目標為到2020年全省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達到57微克/立方米,實施意見調整為55微克/立方米。”高建民說。

在水環境質量上,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省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達到48.7%以上,劣Ⅴ類水體比例控制在25.7%以內;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87.5%。與我省“水五十條”相比,這一目標更高。如在黑臭水體治理上,“水五十條”確定的目標為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內,實施意見提出要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整治任務。我省確定的四項主要汙染物減排比例均大幅高於全國總體水平。其中,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減少28%,高於國家13個百分點;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減少19%,高於國家9個百分點;氨氮排放量減少20%,高於國家10個百分點。

與我省大氣“1+18”和“水五十條”等方案中已有的措施相比,實施意見中一些治理任務的標準更嚴。如在工業企業達標排放上,我省通過“1+18”方案的實施,鋼鐵、焦化等重點行業實現了國家大氣汙染物排放特別限值標準;實施意見中,我省將這些行業的治理標準提高到超低排放標準。鋼鐵行業煙粉塵顆粒物由原來的40毫克/立方米降為1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由原來的180毫克/立方米降為3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由原來的300毫克/立方米降為50毫克/立方米。

實施意見對水環境綜合治理措施進行了強化和提標。如在城鎮汙水處理廠專項治理中,“水五十條”確定的任務是城鎮汙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目前任務已基本完成。在這個基礎上,實施意見將城鎮汙水處理廠排放標準提高到了執行地方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圍繞白洋淀流域治理,我省制定了大清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地方標準,把大清河流域劃分為核心控制區、重點控制區和一般控制區,核心控制區汙水排放標準由一級A提高至Ⅲ類水質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