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海濤:灤南蔣蘭畬先生其人其詩

蔣蘭畬(一八四八~?),字香農,號冶亭,灤南縣倴城鎮蔣家泡村人。清末民初,蔣蘭畬先生是津沽、冀東一帶聲名卓著的碩儒。對於這位鄉賢前輩,後學深愧此前竟一無所知。幸民國二十五年重修的《灤縣誌》卷十二“文學”門下有先生小傳,謹迻錄如下:蔣香農,名蘭畬,原名玉符,字子信,邑之蔣家泡人。十八歲入邑庠,落拓不羈,因錄科失期被斥,遂更名蘭畬,號香農。幼年工刀筆舞文,有俠氣。後乃設帳津門某綱總家,努力改前業,專攻詩古文辭,津人一時有“蔣才子”之目,而清貧殊甚。其人與文皆落落脫俗,為文自闢蹊徑,不肯拾人牙慧。年八十餘卒於家。所著有《燕南文集》,未梓;《壽雲堂詩草》,時人傳誦焉。然先生身後寂寞,其他文獻鮮有記載,吾鄉近今更少人提及。僅據其流傳下來的《壽雲堂詩集》,及一二載記,三五師友及門片斷傳述,略可勾勒其生平,且得窺其儀型一斑。

蔣蘭畬幼年家貧,而稟賦穎異,攻苦尤勤,師友期許甚高。但終一第蹉跎,乃留心法學,天涯書劍,奔馳南北,舞文任俠,為人代理訴訟。又關心時局民情,匡時濟世之志未嘗去懷。中年後以設館教書為業,長期居留天津,弟子中較知名者有孫洪伊(字伯蘭,近代教育家、政治家,中華民國政派“小孫系”首領)、王新銘(字吟笙,天津近代教育家、書畫家)、孫雲(字夢仙,孫洪伊之妹,能詩,兼擅書畫)等。

宮海濤:灤南蔣蘭畬先生其人其詩

蔣蘭畬的教育思想顯然具有鮮明的近代色彩。王新銘在《壽雲堂詩集後序》中稱:“先生平日講求有用之學,其大旨括以兩言,曰能施於事,有補於時。又言以學問用事,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其論西學曰:‘學術者,天地間大公之物。彼之學,我得之即我之學,且勝於我之自學。取長補短,是在善自得師者。’”1923年,蔣蘭畬與孫洪伊合辦天津河東中學(現華安街中學舊址),蔣任校長,孫為董事長。蔣蘭畬曾多年在孫洪伊家設館教學,師生情誼深厚。1924年,孫洪伊受孫中山委託到北方工作時,回鄉在天津與蔣老師見面,以白首弟子的身份行學生之禮,成為鄉里的一段佳話。在蔣的晚年,羅朝漢、孫雲夫婦特意把他接到北京的家中奉養,還請他以“太老師”的身份教他們的兒女學習詩文。幾個兒女中間即有後來的電子與信息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羅沛霖。

蔣蘭畬尤以才學稱譽津門。當時與之交往者均為經術深湛、文思超拔、道行高潔的賢士。著名詩人楊光儀、王守恂,教育家趙元禮、林墨青、陶仲明,方誌學家賈恩紱等,均與其交誼篤厚。

蔣蘭畬一生所作詩甚多,但留存於世的僅一冊《壽雲堂詩集》,收詩三百餘首。在《壽雲堂詩集》中,有些詩歌深刻地反映了民生疾苦,顯示出蔣蘭畬痌瘝在抱的仁者情懷。如《催徵》、《捉車》、《除夜》等詩,記述了社會板蕩下底層草民的悲辛,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杜甫的“三吏”、“三別”。又有不少詩歌涉及當時的重要歷史事件,可以見出蔣蘭畬對內外交困的時局充滿了憂患。如《讀開戰昭旨》、《津門失守我軍退據潞河》等,是針對當時爆發的庚子國變創作的。這類詩歌均可與正史互補互證,對研究地方歷史,考察當時社會經濟、文化狀況具有參考價值。孫洪伊在《壽雲堂詩序》中即指出:“先生性淡寡營,翛然塵俗之外,顧生經世變,于軍國治亂安危之故,往往感於心而託於言。讀先生詩,尚諒其《雞鳴》《風雨》之思,而心有憂患乎?”

宮海濤:灤南蔣蘭畬先生其人其詩

至一些詠物小詩,詩人寫來則是清新別緻。如《書》詩:“把握自幼年,講習同晨夕。因何君貴時,轉眼不相識。”將人生況味與眼前之情事鹽水相融,理趣盎然,耐人尋味。此外還有許多遊歷山水的詩歌,詩人寫得也是情契於景,自然湊泊,毫無矜作之氣。如《賈島故里》雲:“四海無家者,行吟任馬蹄。五言抗東野,一字動昌黎。渭水秋風冷,幷州落日低。桑乾人又渡,回首太行西。”又如《遊千山》《登碣石》《登大金山》等,假若詩人沒有涅而不緇的襟抱,沒有納須彌於芥子的氣宇,是絕難措筆的。

宮海濤:灤南蔣蘭畬先生其人其詩

總之,一本薄冊之中,或羈旅行役、詠史懷古,或贈答酬情、念友思親,或即景抒情、體物言志,或諷刺弊政、感事憂時,真如萬花爭春,千峰競秀。其古淡、真淳的風格,讀者自有會心。津門楊香吟嘗序先生詩曰:“古今詩人不外摩擬、變化兩家。壽雲詩不摩擬,亦不變化,戛戛獨造,自能沁人心脾,真不朽之作也。”

宮海濤:灤南蔣蘭畬先生其人其詩

作者簡介:宮海濤,1981年生,河北省灤南縣人,2006年畢業於唐山師範學院中文系,現任唐山市第二中學一級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