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海涛:滦南蒋兰畬先生其人其诗

蒋兰畬(一八四八~?),字香农,号冶亭,滦南县倴城镇蒋家泡村人。清末民初,蒋兰畬先生是津沽、冀东一带声名卓著的硕儒。对于这位乡贤前辈,后学深愧此前竟一无所知。幸民国二十五年重修的《滦县志》卷十二“文学”门下有先生小传,谨迻录如下:蒋香农,名兰畬,原名玉符,字子信,邑之蒋家泡人。十八岁入邑庠,落拓不羁,因录科失期被斥,遂更名兰畬,号香农。幼年工刀笔舞文,有侠气。后乃设帐津门某纲总家,努力改前业,专攻诗古文辞,津人一时有“蒋才子”之目,而清贫殊甚。其人与文皆落落脱俗,为文自辟蹊径,不肯拾人牙慧。年八十余卒于家。所著有《燕南文集》,未梓;《寿云堂诗草》,时人传诵焉。然先生身后寂寞,其他文献鲜有记载,吾乡近今更少人提及。仅据其流传下来的《寿云堂诗集》,及一二载记,三五师友及门片断传述,略可勾勒其生平,且得窥其仪型一斑。

蒋兰畬幼年家贫,而禀赋颖异,攻苦尤勤,师友期许甚高。但终一第蹉跎,乃留心法学,天涯书剑,奔驰南北,舞文任侠,为人代理诉讼。又关心时局民情,匡时济世之志未尝去怀。中年后以设馆教书为业,长期居留天津,弟子中较知名者有孙洪伊(字伯兰,近代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政派“小孙系”首领)、王新铭(字吟笙,天津近代教育家、书画家)、孙云(字梦仙,孙洪伊之妹,能诗,兼擅书画)等。

宫海涛:滦南蒋兰畬先生其人其诗

蒋兰畬的教育思想显然具有鲜明的近代色彩。王新铭在《寿云堂诗集后序》中称:“先生平日讲求有用之学,其大旨括以两言,曰能施于事,有补于时。又言以学问用事,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其论西学曰:‘学术者,天地间大公之物。彼之学,我得之即我之学,且胜于我之自学。取长补短,是在善自得师者。’”1923年,蒋兰畬与孙洪伊合办天津河东中学(现华安街中学旧址),蒋任校长,孙为董事长。蒋兰畬曾多年在孙洪伊家设馆教学,师生情谊深厚。1924年,孙洪伊受孙中山委托到北方工作时,回乡在天津与蒋老师见面,以白首弟子的身份行学生之礼,成为乡里的一段佳话。在蒋的晚年,罗朝汉、孙云夫妇特意把他接到北京的家中奉养,还请他以“太老师”的身份教他们的儿女学习诗文。几个儿女中间即有后来的电子与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罗沛霖。

蒋兰畬尤以才学称誉津门。当时与之交往者均为经术深湛、文思超拔、道行高洁的贤士。著名诗人杨光仪、王守恂,教育家赵元礼、林墨青、陶仲明,方志学家贾恩绂等,均与其交谊笃厚。

蒋兰畬一生所作诗甚多,但留存于世的仅一册《寿云堂诗集》,收诗三百余首。在《寿云堂诗集》中,有些诗歌深刻地反映了民生疾苦,显示出蒋兰畬痌瘝在抱的仁者情怀。如《催征》、《捉车》、《除夜》等诗,记述了社会板荡下底层草民的悲辛,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杜甫的“三吏”、“三别”。又有不少诗歌涉及当时的重要历史事件,可以见出蒋兰畬对内外交困的时局充满了忧患。如《读开战昭旨》、《津门失守我军退据潞河》等,是针对当时爆发的庚子国变创作的。这类诗歌均可与正史互补互证,对研究地方历史,考察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具有参考价值。孙洪伊在《寿云堂诗序》中即指出:“先生性淡寡营,翛然尘俗之外,顾生经世变,于军国治乱安危之故,往往感于心而托于言。读先生诗,尚谅其《鸡鸣》《风雨》之思,而心有忧患乎?”

宫海涛:滦南蒋兰畬先生其人其诗

至一些咏物小诗,诗人写来则是清新别致。如《书》诗:“把握自幼年,讲习同晨夕。因何君贵时,转眼不相识。”将人生况味与眼前之情事盐水相融,理趣盎然,耐人寻味。此外还有许多游历山水的诗歌,诗人写得也是情契于景,自然凑泊,毫无矜作之气。如《贾岛故里》云:“四海无家者,行吟任马蹄。五言抗东野,一字动昌黎。渭水秋风冷,并州落日低。桑干人又渡,回首太行西。”又如《游千山》《登碣石》《登大金山》等,假若诗人没有涅而不缁的襟抱,没有纳须弥于芥子的气宇,是绝难措笔的。

宫海涛:滦南蒋兰畬先生其人其诗

总之,一本薄册之中,或羁旅行役、咏史怀古,或赠答酬情、念友思亲,或即景抒情、体物言志,或讽刺弊政、感事忧时,真如万花争春,千峰竞秀。其古淡、真淳的风格,读者自有会心。津门杨香吟尝序先生诗曰:“古今诗人不外摩拟、变化两家。寿云诗不摩拟,亦不变化,戛戛独造,自能沁人心脾,真不朽之作也。”

宫海涛:滦南蒋兰畬先生其人其诗

作者简介:宫海涛,1981年生,河北省滦南县人,2006年毕业于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唐山市第二中学一级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