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擁抱杭州與創業未來

逃離北上廣,擁抱杭州與創業未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提到“中國硅谷”杭州,大家聚焦的不再是與硅谷的比較,而是杭州本身。

在這個支付寶鋪遍每個角落的無現金城市,新物種“準獨角獸”正悄然崛起。互聯網概念與共享思維早已深入杭州的毛細血管,生活中能想到的每一個細節都與之掛鉤。

逃離北上廣,擁抱杭州與創業未來

不止於移動支付,在共享經濟領域,杭州也邁步前沿,公共自行車項目在杭州的普及度堪稱世界之最,無人超市概念的提出以及實踐等,無一不在體現杭州的城市數據大腦。

可以說,杭州是最早提出城市數據大腦並且付諸實踐的。這是杭州自己的特色。

“電子商務之都”,“移動支付之都”,“雲計算中心”等,都是杭州的響亮外號,在這個水土饒沃的魚米之鄉,未來世界的雛形已初露輪廓。

逃離北上廣,擁抱杭州與創業未來

政府數據顯示,杭州人才淨流入連續兩年全國第一,且這個趨勢還將繼續。人才的淨流入保證了杭州創業土壤的肥沃,是杭州創業生態雨林的堅強保護傘,更是創新精神生生不息的火種。

逃離北上廣,擁抱杭州與創業未來

有人才的地方才有創新。杭州擁有兩條頑強的創業基因支撐著雙創精神,一條是“阿里系”,另一條是“浙大系”。在最新獨角獸榜單裡,阿里基因佔據了80%。可以說“浙裡”基因貫穿了整個杭州創業生態雨林。

逃離北上廣,擁抱杭州與創業未來

歷史沉澱造就了杭州的良性創業生態,創業者之間得以形成良好競合。相對純淨的“血脈”也讓杭州的創業生態圈變得很清淨。在杭州創投圈裡兜來轉去,你會發現遇到的投資人與創業者,要麼是“浙大前輩”,要麼是“阿里人”。

一方“水土”澤被一方創業人。在創投界,杭州依舊是“逃離北上廣”的首選城市,人才將源源不斷為杭州提供更多可能。

逃離北上廣,擁抱杭州與創業未來

自2014年“雙創”概念落地,杭州的創業紅利始終不減。如果說人才是杭州創業生態的馬達,那麼政策紅利就是它的最強“擋風板”。

杭州以外諸多城市,尤其是創新創業不那麼發達的城市,補貼力度極大,但政策需要全方位聯動,並非貼錢就能一勞永逸。創業者如潮水一浪接一浪,項目也多如牛毛,補貼沒有盡頭。因此最重要的,是能提供一個自由、開放、平等的良性環境。

2006年,李天天帶著丁香園初到杭州,只有不到20平米的臥室和兩臺電腦。時任杭州科技局副局長徐土松認為丁香園值得培養,為他們提供了一方70平的辦公間。後來丁香園在杭州的融資亦得到政府大力幫持,過程高效簡潔,A輪200萬美元的融資歷時只需18天。在杭州經歷的一切顛覆了李天天對政府的既往認知。

是杭州對創新創業的重視與幫扶留住了丁香園。

能否給一個更好的創業環境,更好的投融資環境,有沒有人才計劃以及優良的創業氛圍等。對創業者來說,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方面。而在這些方面,杭州的政策可以說是全方位的。

此外,杭州的政府引導基金在全國也數一數二。政府投資一百多家基金,一百多家基金每年又可投資上百家甚至幾百家的企業,全面刺激創新活力。另外一個像青藍計劃、雛鷹計劃,包括眾創空間,這一整套的環境才能構成一個正確的生態。

浙江是一片自帶商業基因的土地。國外基金多在90年代末進入中國,然而更早的時候,江浙一帶民間資本就已嶄露頭角。多年征戰,浙商早已成為海內外知名“商業幫派”。在浙江,整個投資基因由內向外,帶有自發性,也因此在杭州存在著很多“天生的投資機構”。

逃離北上廣,擁抱杭州與創業未來

在微鏈最新公佈的2017獨角獸榜單裡,杭州共出現了26家獨角獸。其中新晉一億美元估值的準獨角獸105家。這張榜單還在時刻變化,還有許多融資超一億美金的公司處於“正在進行時”,每個月都有可能出現新的準獨角獸,它們隨時可能改寫榜單。

從數據就可以感知整個杭州背後的創業氛圍以及樂觀氣息。今後五到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杭州仍將處於並長期處於一個創新創業的紅利期,創業者會得到很快的發展。

縱觀整體投資輪次佈局,杭州呈現多維發展趨勢,從A輪、B輪到C輪等,投融資環境十分良好。從政府項目來說,直接補貼或者直接服務每個創業者並不現實,而杭州的眾創空間生態圈擁有自己的動力和商業模式,會更加良性。杭州市針對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推出“活動券”後,杭州活動數增至三千多場,光報名每天就有10.6場。

逃離北上廣,擁抱杭州與創業未來

現今,杭州的雙創熱力已滲透到城市的各個角落。數以百計的眾創空間也為創業活動不斷加血。而在未來,這波紅利還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G20、亞運會等國際大會推動著杭州急速前行,國家資源也必將更多傾斜於此。浙江作為民企源泉,拉動經濟的能力不容小覷。未來,作為互聯網時代科技搖籃,杭州將繼續發光發熱,領航築夢。

逃離北上廣,擁抱杭州,終成創業大勢。

(本文整理自微鏈創始人蔡華在第二屆萬物生長大會的現場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