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专家至今也无法解释它的原理吗?

用户67842462760


对于木牛流马,如果把它们想得太复杂,认为是当时的某种“黑科技”,能自行产生一定的机械动能,可以自行驱使,那就很难搞清其原理了,即使以现在人的聪明才智,估计也复原不了它。

机械通过一定结构可以产生动能,但必须有能量来源,没有类似发动机这样的“心脏”,一堆木头或铁块是自己动不起来的。

有人不服,发明了各式各样的能动的木牛流马,其实只是把其它动能简单转化了一下而已,这种转化往往不是“省力杠杆”式的,而是“费力杠杆”式的,是以动能损耗为代价实现一小会儿的表演而已,并不具备实用性。

其实木牛流马没有那么复杂,是大家想复杂了。

根据《诸葛亮集》中所载的《作木牛流马法》,木牛的结构特点和制作过程是这样的:

木牛者,方腹曲头,一尾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则否,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轴。

也就是说,木牛有头部和腹部的,头是弯曲状的,腹是方形的,还有脚、舌、轴等。这种装置适合运输大批物资,每前进一步比人的一步大一些,“人行六尺,牛行四步”,一般结队行走,每天能走20里,每一“头”木牛能载一个人吃一年的粮食。

《作木牛流马法》里也有流马的描述和制作方法,总体来说比木牛小一些,是“迷你版”的木牛,运的东西也少一些。

只从文献描述来看,并不能对这两种东西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而制作的方法更无从依据,也就是说,仅根据诸葛亮《作木牛流马法》既无法准确描述木牛流马是什么样的,也没有办法去制作。

有人认为这是为了保密,作为蜀汉的重要“军工”项目,木牛流马的图纸就如同现在最先进的战机、导弹图纸一样,需要严格保密,为的就是不让大家造出来。

但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既然要保密,干脆保密到底,连木牛流马的名字都不透露出来,岂不保密性更好?《作木牛流马法》的描述符合古代文人对机械科技一类事物记述的特点,那就是不求细节,只告诉你有这个东西,不在乎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怎么做,因为那是匠人干的活,不是文人干的。

以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难以造出过于复杂的机械装置,与诸葛亮同时代的发明家马钧曾发明了翻车和洒水车,虽然与传说中的木牛流马还不能比,但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不过那还是小批量生产,其中洒水车只为皇帝玩乐用,像木牛流马这样大批量生产的装置,其复杂程度和制作难度都应该是有限的。

宋人陈师道在《后山丛谈》中提出木牛流马其实蜀地的一种小推车:

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

这种车,每车可载8石重的东西,前部有一牛头状装置,所以叫木牛。还有载重量稍大一些的车子,要4个人去推,每车可载10石重的东西。

这个说法,去掉了木牛流马身上的神秘光环,虽然让人有些失望,但不得不说这样的解释才更加合理。


南门太守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我一直就保持着怀疑的态度,感觉就像是数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无数人都想破解,但是这么多年了哥德巴赫猜想被破解了,木马流车却始终是个谜团。

但我觉得传说和演绎的成分还是偏多了一点,木马流车是否真实存在并且效果如此神奇,这是值得商榷的。


一、,诸葛亮之后,如此神奇的发明为何鲜有人再使用,也鲜有国家在学习。目前仅见于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些记载,但是其余吴国、魏国似乎都没有特别的文献。后世之中也多见于民间传说,而缺乏更多官方文献的直接描述。


二、后世试图复制之人无数,但真正成功的似乎没有,即使近代有些人号称复制再现了,其真实效果也让人怀疑,好像都是一些民间的报道,并没有实证,这些并不能说明诸葛亮发明的这个东西真是有用。

三、历朝历代无数战争,这个这么神奇和搞笑,按理应该每个朝代都会动用国家力量来复制,然后投入到战争及日常的物资运输中,可是为何几乎从来不见国家力量去研究,也没有看到哪个研究成功,投入到实用中去?不要跟我说古人不屑于发展科技更新工具,或者这个当做奇技淫巧。真正实用的能解决大问题的工具,古人不会拒绝的吧。


我想其中最大的可能是这个东西压根就没有真实存在,只是为了深化诸葛亮,将诸葛亮多智而近于妖做了一个艺术性的表达,为后世留下一个悬案。


盛唐豪歌李艺泓


首先要清楚的一点就是,木牛流马绝对不可能是太精细的物件,诸葛亮发明这两样不是为了玩的,而是要大批量生产军用的,蜀中资源本来就吃紧,制造这些后勤设备的成本肯定是被压的一低再低,不可能有游戏里那样炫酷的外形,而且那么便利的东西,又曾经举全国之力大规模生产过,不可能在民间完全失传,民国时就有学者对其考证,一种说法就是木牛乃是当时四川矿工们所用的“木牛车”,流马则是一种叫“快马子”的窄长小船,下面展开讨论


先说木牛,楼上的答案说过,木牛流马是独轮车的变种,这种说法比较普遍,性能上来说也跟史书记载相近,山东淄博市博物馆曾经以此原理还原过木牛

这就是

@刘远山

答案中提到的木牛,但没有传说中转牛舌就可以钉在地上不动,让敌方无法拿走的神奇功能


史书上又说木牛为“方腹”,“转者为牛足”,这又明显是在说木牛是四轮车,过山地时用特殊机关来刹车,也有人以此还原过,我感觉有点过于精密,成本高又不容易修理


这个《装饰》杂志做的专栏节目还原的木牛应该是最贴近史书描述的了


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马的争议比较大,木牛的容量是“一岁粮”差不多是200~300公斤左右,流马则是“方囊两枚,每枚受米二斛三斗”,宋之前一斛=10斗=10升,一升米现在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6.25*46=287.5公斤,容量比木牛稍大,而与“木牛大异,无脚无足,却载板方囊两枚”


无脚无足,名字中又带个“流”字,可以确定木牛不是木橇就是木船,川陕地区冬季不长,冰雪不多。所以流马应该是运输小艇,《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这次行军路途中蜀军乃是傍水行军,途径嘉陵江,渭水,斜谷水等等,不可能不用船,所以流马应该是运输小艇,现在川人依然在使用的“快马子”,形象与其比较相近


贝吉獭


答: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和其妻子黄月英一起制造的,这是用来运粮食的工具,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神奇,这只是诸葛亮为了载运更多的粮食而且可以不费力的运往军营,有些人说不用人力,可以自动行走,那根本就不符合科学

诸葛亮学习了鲁班术?

诸葛亮习得鲁班术,找人打造这木牛流马,不用人力可运输粮草,诸葛亮打造了木牛流马是学习了鲁班术,木匠基本都要拜的祖师爷,但是我们也不要神话鲁班和诸葛亮,诸葛亮制造的也是普通的木质运输工具,只是使用起来非常的顺手方便,长途跋涉不费劲,那时人们可能没有见过这种东西,又加上诸葛亮自身的才智,后人才越来越夸大此举

后人仿制

后来有很多的木匠仿制了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而且原理简单,但是制作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四川广元木匠何多5个多月造出的“木牛流马”后肢可以前后屈膝,以手推或牵为动力,可以行走在乡间小路,还可爬坡上行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职业中专学校语文老师黄佑军,也制造了他认为:木牛流马是一种“撑杆驱动的轮式车”,即在轮式车的双辕上装上长短撑杆。

为什么不能完全复制

不能完全复制是因为文字记载丢失,残缺不齐,而且记载的文字有很多晦涩难懂的方言,很容易理解错误,现在的技术只要有具体制作做法,要完全制作出来是很有可能的

望采纳~~~~~~~


科学刘小酷


诸葛亮被称为“天下奇才”,后世除了刘伯温,好像没有人如此聪明。但是诸葛亮的这三大发明: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八阵图, 后世影响太大了。《三国志.诸葛亮传》称:“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说的就是他“三大发明”。

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在隆中期间,与妻子黄氏共同发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开始使用。

木牛流马的区别可能在于外形,使用起来基本差不多。据专家考证,木牛是有前辕的独木制轮小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木制独轮小车。讲白了就是独轮车,这种运输工具,一直到解放后还大量使用。

木牛流马的好处,一是装载能力强,一次可运送四百斤粮食,至少抵三名士兵;而是速度快,每日“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木牛流马投入使用后,大大提高了蜀汉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缓解了诸葛亮一直发愁的粮草问题,第四次北伐取得大胜,斩杀魏军两万多,从此司马懿不敢出战。


九州历史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都不是那个样子,被演义的写得那叫一个爱国,诸葛亮也叫写得那是一个神奇,想想这木牛流马,一定也需要借助外力才能行驶的,只是比较省劲,哪能想演义里说的,那还不成永动机了!而且三国时期,也没有那么高的科技水平,所以,对待问题,需要客观看待事实的真实性。。


浅安青春2018


本人认为决不是独轮车,小说和三国志都明确地写了是四足,复合木工结构四柱八嵌十二个木方结构成型,至于小说写到舌头可控制行动,本人猜想应该是动力就在舌头上。自然在舌头上当然就能控制动力了,君不见从古到现在雕塑狮子囗里都含有圆球,其实就是想狮子能动起来。这是本人的分析,根据这些,本人十余年前制作了木牛流马,由四柱八嵌和圆球为'动力的机斌,使用还是能达到传说•效果 缺点转弯不灵活,运动对脚磨损很大,修复当时估计比较难,也是没流传下来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