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濤:換個角度看外貿依存度,逆差國一定勝券在握嗎?

一、問題的提出

通常,衡量一國外貿依存度是用貨物貿易進出口額比GDP總額。據此測算,中國外貿依存度自2006年達到64.0%的頂點後開始回落,到2017年降至33.5%(見圖1)。這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由出口導向轉向內需導向為主的一個重要例證。

管濤:換個角度看外貿依存度,逆差國一定勝券在握嗎?

圖1:中美全口徑外貿依存度對比(單位:%)

管濤:換個角度看外貿依存度,逆差國一定勝券在握嗎?

數據來源:WIND;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日前,原國務院副秘書長江小娟提出,如果用進出口額比製造業增加值的話,則中國的外貿依存度改善程度不大。2006年時最高達到197.1%,到2017年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但仍達到114.2%(見圖2)。接著,江小娟進一步指出,中國總體經濟對外依存度的下降靠的是服務業比重的提高和服務業比較低的對外依存度形成的,所以說這些年內需作用的增強主要源於服務業。 這給我們研究當前一國經濟的整體和雙邊外貿依存度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並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圖2:中國進出口與製造業增加值之比(單位:%;億元)

管濤:換個角度看外貿依存度,逆差國一定勝券在握嗎?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一方面,考慮到貨物貿易進出口中不僅有工業品還有農產品,衡量一國外貿依存度時,分母可以進一步擴大為一二產業增加值合計(簡稱為"非服務業增加值")。為與常用的外貿依存度概念做區分,我們把"進出口額/GDP"稱之為全口徑外貿依存度,把"進出口額/非服務業增加值"稱之為窄口徑外貿依存度。

另一方面,考慮到進口和出口都與國內投資和消費有關,也都是國內經濟增長的組成部分,而並非簡單的貿易逆差就絕對拖累經濟增長的邏輯,所以,也可以雙邊貨物貿易進出口額與非服務業增加值之比,來衡量一國經濟對另一國的外貿依存度。

運用上述分析框架來研究當前中美雙邊貿易關係,可以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結論及經濟涵義。

二、中美兩國兩種口徑的外貿依存度對比

(一)從全口徑外貿依存度看,中國高於美國,中國經濟對美國的依賴程度也大於美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

2017年,中國全口徑外貿依存度為33.5%,低於2001年剛加入世貿組織時38.1%的水平,但高於美國同期20.2%的水平(見圖1)。

2017年,中國對美全口徑外貿依存度為4.8%,高於美國對華全口徑外貿依存度3.3%的水平。但是,與2001年相比,中國對美國的外貿依存度下降了1.2個百分點,美國對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則是上升了1.2個百分點(見圖3)。

圖3:全口徑中美相互外貿依存度對比(單位:%)

管濤:換個角度看外貿依存度,逆差國一定勝券在握嗎?

數據來源:WIND;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注:中國(或美國)對美(或對華)外貿依存度=中國(或美國)統計的對美(或對華)進出口額/中國(或美國)GDP。

(二)從窄口徑外貿依存度看,美國高於中國,美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則大於中國經濟對美國的依賴程度。

2017年,中國窄口徑外貿依存度為69.3%,低於美國的101.2%。此消彼長的拐點發生在2008年,當時中國為97.5%,美國為105.8%,此前的2003~2007年均是中國高於美國的水平。這反映了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成果,中國目前的窄口徑外貿依存度與2001年64.7%的水平大體相當(見圖4)。

圖4:中美窄口徑外貿依存度對比(單位:%)

管濤:換個角度看外貿依存度,逆差國一定勝券在握嗎?

數據來源:WIND;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注:窄口徑外貿依存度=進出口額/非服務業增加值。

圖5:中美相互窄全口徑外貿依存度對比(單位:%)

管濤:換個角度看外貿依存度,逆差國一定勝券在握嗎?

數據來源:WIND;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注:中國(或美國)對美(或對華)窄口徑外貿依存度=中國(或美國)統計的對美(或對華)進出口額/中國(或美國)非服務業增加值。

2017年,中國對美窄口徑外貿依存度為9.9%,低於美國對華窄口徑外貿依存度16.4%的水平。這個轉折點也是發生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2009年,當時中國是10.9%,美國是12.3%,美國對華窄口徑外貿依存度首次超過中國對美外貿依存度,此前的2001~2008年都是中國高於美國(見圖5)。

此外,無論用全口徑還是窄口徑的外貿依存度看,都是美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上升,而中國經濟對美國的依賴程度下降。事實上,雙方外貿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一發展趨勢:從中方看,對美進出口額在中國的佔比由2001年的15.8%降至2017年的14.3%;從美方看,對華進出口額在美國的佔比同期由6.4%升至16.2%(見圖6)。

圖6:中美統計與對方進出口佔本國進出口額比重(單位:%)

管濤:換個角度看外貿依存度,逆差國一定勝券在握嗎?

數據來源:WIND;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