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兩次重要的對外戰爭!

雅克薩之戰

清王朝兩次重要的對外戰爭!

自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起,沙俄遠征軍曾多次入侵黑龍江流域,燒殺搶劫,四處蠶食。順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於國家統一和平定三藩之亂,侵佔了中國領土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和雅克薩等地,並在那裡構築寨堡,設置工事。還以此為據點,不斷對黑龍江中下游地區進行騷擾和掠奪。

對沙俄軍的上述侵略行徑,康熙帝多次遣使進行交涉、警告,均未奏效。這使康熙帝認識到,只有使用武力,才能驅逐沙俄侵略軍。為此,他於平定三藩之亂的第2年(1682年),即赴關東東巡,瞭解那裡特別是黑龍江流域的情況,並就準備驅逐沙俄侵略軍採取了幾條措施:一是加強偵察和封鎖。康熙帝命副都統郎坦、彭春和薩布素率兵百餘名,以捕鹿為名,渡黑龍江,偵察雅克薩的地形、敵情;又派當地達斡爾、索倫族頭人隨時監視敵情變化;令蒙古車臣汗斷絕與沙俄軍貿易,以封鎖侵略者。二是令薩布素率部在璦琿築城永戍,並和家屬一同進行屯墾。三是在璦琿至吉林途中,共設驛站19個。四是加緊造船,保證軍糧由松花江、黑龍江及時運抵前線。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清軍派人勒令雅克薩等地的沙俄侵略軍迅速撤離。俄軍頭目不予理睬,反而派人竄至璦琿搶掠。薩布素將其擊敗,並將黑龍江下游沙俄侵略軍建立的據點全部焚燬,使雅克薩成為一座孤城。

清王朝兩次重要的對外戰爭!

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在充分做好收復作戰準備的基礎上,康熙帝令都統彭春掌黑龍江將軍印,指揮收復雅克薩。四月二十八日,彭春率清軍3000人,攜戰船、火炮等兵器,從璦琿出發,分水陸兩路向雅克薩開進,五月二十二日抵達雅克薩城下。隨即向沙俄軍頭目托爾布津發出通牒,令其立即撤走。托爾布津自恃城堅炮利,負隅頑抗。

二十四日晚,一支40人的沙俄軍乘木筏前來增援,被清軍全殲。當晚,清軍根據先期前來偵察的達斡爾人提供的關於雅克薩城防的重要情報,制定了聲東擊西的作戰方案。即先在雅克薩城南筑起土壠,佈置弓弩,佯作攻城,暗地在城東西兩側,架起紅衣大炮。二十五日晨,清軍開始攻城,大炮向城裡一齊轟擊。由於城池是木質結構,沙俄軍又無防火設備,炮火擊中的地方烈火熊熊。清軍又在城周圍堆起預先準備的乾柴,準備點火焚城。托爾布津見所部傷亡甚重,勢不能支,只好請降,並要求在允其保留武裝的條件下撤離雅克薩。彭春允其請求,在與沙俄軍舉行投降儀式後,派官兵將投降的沙俄軍及其家屬送返尼布楚。第一次雅克薩之戰遂告結束。

戰後,康熙帝曾告誡前線將領,對雅克薩的防禦決不能疏忽。但前線將領對此卻沒有引起重視,只是將沙俄軍所築城堡平毀,城周圍的莊稼沒有割,哨所沒有建立,就將軍隊撤回到璦琿、墨爾根等地。同年秋,尼布楚沙俄督軍符拉索夫又遣兵70人到雅克薩偵察清軍動靜,當他得知清軍已撤走時,又派托爾布津率兵800餘人,大炮11門,重返雅克薩,並在舊址上重新築城。城牆裡外是木材,中間填土,牆寬1.5丈,高一丈,牆外用泥塗上。

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康熙帝得知沙俄軍重佔雅克薩的消息後,當即命令薩布素、郎坦等速修戰船,率兵2000人進攻雅克薩,又命令林興珠率福建藤牌兵400人參戰。七月二十四日,清軍進抵雅克薩,並將該城圍困起來。薩布素勒令俄軍投降,遭拒絕。八月,清軍開始攻城。郎坦在城北用紅衣大炮不斷向城內轟擊,副都統班達爾沙領步騎兵從南面攻城。俄軍自恃武器精良,糧食充足,在頑強防禦的同時,不斷派出小股部隊出擊,使清軍不能迫近城垣。清軍火器雖弱,只有50支槍,但官兵士氣高,每次都將出城來犯的沙俄軍打得大敗而回。激戰數日,擊斃託布爾津以下百餘人。沙俄軍由皮爾頓代為指揮。薩布素見強攻無效,就採取長期圍困的辦法,在城南、北、東三面挖壕圍困;在壕溝外設置木樁和鹿角,修築堡壘,實行分段防禦;並派戰船在江面巡邏,切斷守敵的外援。經過1年的圍困,沙俄軍戰死病死的很多,800多侵略軍,只剩下66人。沙俄政府見雅克薩城危在旦夕,急忙於康熙二十六年九月派代表團到北京,表示願與清政府談判議定邊界事,並請求清軍撤雅克薩之圍。康熙帝見此次沙皇果有和談誠意,便同意其請求,准許沙俄侵略軍殘部撤往尼布楚。這年冬,薩布素奉命將軍隊撒到雅克薩3裡以外駐紮待機。次年八月二十日,清軍又後撤至璦琿和墨爾根。第二次雅克薩之戰以中國軍隊的勝利而告終。

清王朝兩次重要的對外戰爭!

此後,兩國使節在尼布楚經反覆談判,以清廷讓出尼布楚,沙俄軍撤出雅克薩達成協議。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雙方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即《黑龍江界約》),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中俄東段的邊界。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清王朝兩次重要的對外戰爭!

19世紀中葉,英、俄兩國在中亞爭奪殖民地,並覬覦中國新疆。同治四年(1865),中亞浩罕汗國(在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軍事頭目阿古柏在英國支持下,乘新疆動亂之機率軍侵入,自立為“汗”,建立偽政權;十年,沙俄也出兵佔領伊犁地區。新疆面臨被英、俄肢解的威脅。 光緒元年, 清政府採納左宗棠等人重視“塞防”、收復失地的意見,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決定收復新疆。

清王朝兩次重要的對外戰爭!

左宗棠鑑於新疆遠離內地,交通不便,戰前著力採運軍糧,購置槍炮、彈藥,整頓、編組了一支6萬餘人的作戰部隊。二年三月,左宗棠從蘭州移駐肅州(今甘肅酒泉),制定“緩進速戰”、“先北後南”的作戰方針,命道員劉錦棠總理行營營務,率湘軍25營主攻烏魯木齊;提督徐佔彪和張曜各率所部駐守巴里坤至哈密一線,防敵北竄東逃。阿古柏聞訊,以馬人得、白彥虎(均系陝甘回民義軍首領,失敗後逃新疆投敵)防守烏魯木齊等北疆要地,阻擊清軍;一部兵力守勝金臺、闢展(今鄯善)一線,防清軍從天山南麓進攻;主力2.7萬人部署在達坂城、吐魯番和托克遜。

六月初,劉錦棠率部抵古城(今奇台),會合烏魯木齊都統金順部,於八日進扎阜康。阜康南之古牧地,系通烏魯木齊咽喉,白彥虎派兵拒守。劉錦棠、金順軍在大路佯動,二十一日夜沿小路偷襲黃田,二十四日進圍古牧地。二十八日晨,清軍轟坍城牆,突入城內,全殲守軍數千人。翌日晨,清軍向烏魯木齊疾進,白彥虎等棄城南逃。爾後,金順率部西進,連克昌吉、呼圖壁,九月底克瑪納斯。時臨冬季,劉錦棠籌糧整軍,準備進軍南疆。

三年三月,清軍分兩路南進。劉錦棠率主力由烏魯木齊攻達坂城;張曜、徐佔彪分出哈密和巴里坤,會師鹽池後協攻吐魯番。初三夜,劉錦棠率萬人進圍達坂,以一部兵力阻敵援軍,親率主力晝夜攻城,初六破城,斃俘守軍3000餘人。十一日,劉錦棠分兵6營助攻吐魯番,自率騎兵14營進擊托克遜,託城敵酋海古拉(阿古柏次子)聞風竄逃,部眾2萬餘人於十三日投降。同日,東路清軍克吐魯番。至此,清軍打開了南疆門戶,軍事上已成破竹之勢。阿古柏見三城失守,氣急暴病而死(有說服毒自殺,有說被人毒死),其長子伯克·胡裡繼位,令白彥虎防守喀喇沙爾(今焉耆)、庫爾勒等地,抗阻清軍。八月,清軍繼續南進,連克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等城。這時,喀什噶爾守將謀劃反正,劉錦棠得訊即分兵急進,十一月十三克喀什噶爾(今喀什)。月底,南疆各城全部收復。伯克·胡裡、白彥虎逃往俄境。

隨後,左宗棠積極部署進軍伊犁。沙俄懾於清軍威力,在清廷多次交涉下,於七年同意歸還伊犁地區。至此,粉碎了英、俄吞併新疆的陰謀,維護了國家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