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黃袍加身”:從郭威到趙匡胤(下)


兩次“黃袍加身”:從郭威到趙匡胤(下)


張國剛

三、過渡時期的柴榮

後周世宗柴榮(921—959)是郭威的養子,也是郭威髮妻柴氏的內侄。郭威有一後三妃。柴氏在郭威發達之前就去世了,後來被迫封為聖穆皇后。淑妃楊氏也是在郭威稱帝之前去世的,只有貴妃張氏看到了郭威的成功。郭威的幾個兒女究竟是哪位夫人所生,史載不詳,但在張氏與兩個兒子都被後漢隱帝劉承祐殘忍殺害之後,郭威就沒有了親生兒子。因此,他稱帝后乃以內侄及養子柴榮為太子。

柴榮比郭威小十七歲,史稱他“年未童冠,因侍聖穆皇后,在太祖左右”。郭威與柴氏結婚是在926年,當時柴榮只有五歲。估計是在幾年後,柴家就把柴榮送到了姑姑家鞠養。“時太祖無子,家道淪落,然以帝謹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經度,資用獲濟,太祖甚憐之,乃養為己子。”按照《本紀》的說法,柴榮最初只是幫助郭威打理家事、經商理財,後來才成為了郭威的養子。

劉知遠稱帝后,郭威以佐命之功而為樞密副使,柴榮開始在軍中任職,為左監門衛將軍,這是一個虛銜,實際只是郭威帳下的一個軍官。有一次,柴榮在京郊巡遊,要拜訪當地的縣令,縣令正在賭博的興頭上,竟然懶得見他。乾祜二年(949),郭威出鎮鄴都,柴榮升為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統領郭威的牙兵。次年,郭威人平內難,以柴榮留守鄴都。儘管柴榮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名聲,但在郭威稱帝之前,他並沒有獨當一面的文武政績。王夫之《讀通鑑論》曾分析柴榮的處境說:“自朱、李以來,位將相而狂爭者,非一人也。郭氏之興,(柴)榮無尺寸之功,環四方而界立者,皆履虎咥人之武人,榮雖賢,不知其賢也,孤雛視之而已。”

兩次“黃袍加身”:從郭威到趙匡胤(下)


後周廣順三年(953)正月,柴榮從外地入京,任開封府尹,封晉王。顯德元年(954)正月,又兼總內外兵馬。過了十幾天,郭威駕崩,柴榮登基,是為後周世宗。就在這個當口,割據河東的北漢劉崇(895—954)率兵來犯,柴榮決意親征,馮道力主不可。《資治通鑑》記錄了當時的場面:“世宗聞北漢主人寇,欲自將兵御之,群臣皆曰:‘劉崇自平陽遁走以來,勢蹙氣沮,必不敢自來。陛下新即位,山陵有曰,人心易搖,不宜輕動,宜命將御之。’帝曰:‘崇幸我大喪,輕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自來,朕不可不往。’馮道固爭之,帝曰:‘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嘗不自行,朕何敢偷安!’道曰:‘未審陛下能為唐太宗否?’帝曰:‘以吾兵力之強,破劉崇如山壓卵耳!’道曰:‘未審陛下能為山否?’帝不悅。惟王溥勸行,帝從之。”

群臣反對的理由是周太祖新喪,人心易搖,不宜輕舉妄動。其中反對態度最為堅決的是馮道,他認為柴榮能力不夠,並連連發問:唐太宗親征,陛下您能和唐太宗比嗎?泰山壓卵,陛下您以為自己是山嗎?然而,柴榮力排眾議,調兵遣將,親上前線,在高平地區大敗北漢。在潞州休整期間,柴榮還整頓軍紀,誅殺了臨陣逃脫的禁軍將領樊愛能、何徽。高平之戰,讓群臣對柴榮刮目相看。入伍不過六年的青年軍官趙匡胤(927—976),就是在這次戰鬥中嶄露頭角的。

兩次“黃袍加身”:從郭威到趙匡胤(下)


四、趙匡胤的躥升

宋太祖趙匡胤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父祖輩都是基層官員。但是,趙匡胤並不滿足於安逸平庸的生活,婚後不久,他就悄悄地離開了父母妻子,浪跡天涯。先是往西到了陝西、甘肅,然後又決定找父親的朋友而從河南到了湖北,在襄陽的一座寺廟裡,有老僧點撥他說,機會在北方,往南邊走都是一些割據一隅的小政權,它們只是在夾縫中苟安。趙匡胤聽後猛地一驚,當即打算北行。後漢乾祐元年(948)三月,二十二歲的趙匡胤應募加入了後漢樞密使郭威的軍隊。

郭威此時正手握大權,率領後漢大軍討伐以河中節度使李守貞為首的“三叛”。趙匡胤從小習武,作戰勇敢,很快得到了同樣在郭威帳下任軍職的柴榮的器重,並一直追隨柴榮左右。

兩次“黃袍加身”:從郭威到趙匡胤(下)


柴榮賞識趙匡胤有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是作戰勇敢。如前所述,在郭威稱帝時期,柴榮始終沒有機會表現自己,也不敢發展自己的班底。954年,柴榮初登大寶,北漢劉崇便大舉入侵,包括馮道這樣的朝臣,都不相信他有能力應戰。在戰爭過程中,樊愛能、何徽臨陣逃脫,禁軍不聽指揮,而趙匡胤作為世宗的親兵(在開封府時為馬直軍使,即騎兵指揮官)卻驍勇異常,使戰鬥反敗為勝,自然會脫穎而出。柴榮提拔趙匡胤為殿前都虞候。後來,在周世宗攻打南唐的戰爭中,趙匡胤勇猛頑強,屢立戰功。

顯德三年(956)春,渦口(今安徽懷遠西)之戰,趙匡胤擊敗南唐大將皇甫暉、姚鳳所率的十幾萬大軍,並追擊到滁州城下。皇甫暉提出佈陣決戰,趙匡胤笑而許之。皇甫暉組織隊伍出戰,趙匡胤摟著坐騎的頸脖,一馬當先,大呼一聲,直接沖人南唐軍陣內,揮劍擊中皇甫暉的頭部,生擒之,並擒姚鳳,遂克滁州。回師後,趙匡胤被提拔為殿前都指揮使。

勇敢之外,趙匡胤的忠誠也得到了柴榮的讚賞。攻下滁州之後,身為馬軍副都指揮使的趙弘殷來到滁州城下,趙弘殷就是趙匡胤的父親。時在半夜,趙匡胤對父親說,父子雖至親,但半夜不得打開城門,“王事也”,這是軍規。因此,直到天亮才讓父親進城。

兩次“黃袍加身”:從郭威到趙匡胤(下)


歷史上留下了趙匡胤喜愛讀書的故事。據說在討平淮南期間,有人向柴榮揭發趙匡胤私吞戰利品,撈了幾車的財寶。柴榮派人察看,原來是數千捲圖書。柴榮問道:“帶兵打仗,你要這麼多書做什麼?”趙匡胤回答說:“我是想多讀些書,增長自己的見識。以便為國家效勞。”

柴榮也需要組建自己的班底,像趙匡胤這樣忠誠能幹的老部下,自然是最好的人選和重點培養對象。高平之戰後,柴榮將整頓禁軍的重任交給了年僅二十七歲的趙匡胤。組建新的禁軍殿前司,以趙匡胤為殿前都虞候;淮南之戰後,又升他為殿前都指揮使。

兩次“黃袍加身”:從郭威到趙匡胤(下)


柴榮在隨郭威北守鄴都期間,其家眷都被隱帝劉承祐殺害。在他即位之時,兒子柴宗訓(953—973)剛剛出生四個月。顯德六年(959)六月,柴榮病死於北伐途中,時年三十八歲。年僅六歲的太子柴宗訓繼位。臨死前,柴榮換掉了殿前司的一把手張永德——此人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女婿、柴榮的妹婿,而讓趙匡胤出任殿前都點檢。他覺得趙匡胤比自己的妹婿更可靠。

半年後,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帶兵出征抵禦契丹的途中,於陳橋驛(今河南新鄉封丘縣東南)發動兵變,將士們強迫趙匡胤穿上黃袍,就像郭威十年前在澶州(今河南濮陽)的事情一模一樣,只是陳橋驛距離開封比澶州距離開封要近很多。郭威登基時,年且六十開外,而趙匡胤此時只有三十多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