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部位,最容易遭受寒氣入侵,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只要對養生稍有關注的人群,大多聽過“溼”這個詞,它與我們理解的潮溼意義不同,在中醫裡它屬於致病的“六邪”之一,中醫怕它是因為它容易沾惹其他病邪,出現風溼、寒溼、暑溼等。

而今天要和大家一同瞭解的是,人人都可能會沾惹上的“寒溼”。

這三個部位,最容易遭受寒氣入侵,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中醫裡有六淫邪氣,分別為風、寒、暑、溼、燥、火。其中,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淋雨涉水、汗出當風、貪涼露宿,會使外界環境中的寒邪引入體內;常食生冷損 傷脾胃陽氣,可致寒從內生,造成體內陰氣過剩,陽氣受損,表現為怕冷,易腹瀉、感冒、浮腫,身體乏累,口唇色淡,尿頻、尿量多,睡眠和食慾都很差等。另外,體弱的人更易遭受寒溼的侵襲。

這三個部位,最容易遭受寒氣入侵,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三個部位最易受寒:

寒邪傷人由外而入,尤其容易侵襲人體的3個部位。

第一個,頭頸部。很多女性都是長髮,冬季頭髮不容易幹,如果不及時吹乾,頭部受寒很容易導致頭痛,尤其是在月經期或者經前期。外出圍圍巾不僅是裝飾,更能保護頸部。頸部大椎穴怕風寒。如果大椎穴受寒,背部寒氣加重,會導致陽氣受損。

這三個部位,最容易遭受寒氣入侵,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第二個,肩頸背部。此處受寒日久,可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症。經常按摩大椎穴可振奮陽氣。最簡便的方法是兩掌心搓熱捂在大椎穴(低頭時頸後突起最高點的凹陷處);或者在洗澡時調高水溫,用熱水衝大椎穴五六分鐘。天冷外出最好戴上圍巾,穿個坎肩。

第三個,腳部。“寒從腳底下生”,如果腳部受涼了,容易導致寒邪入侵機體,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疾病就可能乘虛而入。女性在家穿拖鞋好穿個襪子。如不小心受寒,可用艾葉泡腳,喝紅糖薑湯,或用熱水袋熱敷等,剛受寒時用效果好,一定要及時。

這三個部位,最容易遭受寒氣入侵,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中醫講“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意為寒溼更傷身體,如風溼性關節痛的主要禍因就是寒溼。寒溼體質如何調理,相信是不少人關心的。

如何驅寒祛溼?只要跟著做:

(一)飲食要合理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這三個部位,最容易遭受寒氣入侵,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二)每日喝杯茶

想要去除體內溼氣,就要多喝水。白開水、淡茶水,都是很好的選擇,可以排毒祛溼,一身輕鬆。

淡茶水首推烏草根梔子茶,用火麻仁、梔子、人參、冬瓜、薏苡仁、藿香、砂仁、白扁豆、顯脈旋覆花(烏草根)等成分搭配在一起,全部碾碎,就可製成烏草根梔子茶。每次取3~5克泡水代茶飲即可,每天堅持喝,效果加倍。

這三個部位,最容易遭受寒氣入侵,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三)要堅持泡腳

泡腳可以讓全身氣血都隨著一起活躍流動起來,通經活絡。在泡腳的時候,加些艾葉,有效的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等頭面部反覆發作的這些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這是因為艾葉能祛寒、除溼、通經絡,因現代人普遍寒溼重,所以艾葉就成了治病不可缺少的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