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霸主,揭秘“三家分晋”始末缘由

两周时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到各地,以血缘关系屏卫公室。

晋献公时期,因宠信骊姬,逐杀诸公子,导致骊姬,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转而重用各家有功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史称“晋无公族”。这一政策刺激晋国国内人才辈出,从此开创晋国长达两个世纪的霸业。

消失的霸主,揭秘“三家分晋”始末缘由

随着晋国不断的征伐扩张,这些有功卿族的势力不断增大,甚至威胁了国君的统治,先后出现“赵盾弑晋灵公,后有晋厉公灭三郤,栾书、中行偃弑晋厉公”等公室,卿族之间相互攻伐。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

消失的霸主,揭秘“三家分晋”始末缘由

公元前490年(晋定公二十二年),范吉射、中行氏战败逃到了齐国,,知伯借机占有了范吉射、中行寅的领地,在六卿中变得最强大。

公元前452年智瑶成为晋国执政后,以“恢复晋国霸业”晋公室之名,要求晋国六卿献城给公室以扩充晋国势力。赵氏拒绝献出封地,智伯瑶于是以晋定公名义率领魏氏、韩氏两家共同对赵氏发动战争,史称“晋阳之战”,最后以赵氏策反韩魏两家三分智氏结束,从此晋国国土尽归三家所有。

消失的霸主,揭秘“三家分晋”始末缘由

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从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晋国名存实亡。

消失的霸主,揭秘“三家分晋”始末缘由

晋桓公二十年(前369),赵成侯、韩懿侯迁晋君于屯留。晋桓公三十年(前359年),赵成侯与韩昭侯分晋,迁晋君于端氏。晋静公八年(前349年),赵国夺取晋国的端氏,又将晋君迁回屯留。不久,赵韩玘杀晋君,晋国最终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