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仕途经济,看贾母对宝玉未来的规划,以及“弃钗取黛”的原因

接上文所述,宝玉对这“仕途经济”深恶痛绝,毫不通融!但是生在候门,他想杜绝仕途,必然要经过很长时间艰难的斗争吧!黛玉进贾府时,宝玉是没有进学的!黛玉当时六岁,宝玉大一岁,应该是七岁多,古时大户公子,一般都是五岁左右进学,宝玉没进学,应该是初步抗争的结果吧!‖


由仕途经济,看贾母对宝玉未来的规划,以及“弃钗取黛”的原因

曹公写到他的唯一一次进学,是因为秦钟,“正为风流始读书”,我们来看贾母的反应!

“先便回明贾母秦钟要上家塾之事”“凤姐儿又在一旁帮着说”“说得贾母喜欢起来”!那么是不是说明:在凤姐儿帮着说之前,贾母是没有因此喜欢的?否则何要凤姐儿“帮着说”?若是贾母想着宝玉“蟾宫折桂”,宝玉一提上学就该喜之不尽吧:这孩子终于知道上进了!凤姐儿应该跟着凑趣儿说几句吉祥话儿才对景吧!

接着秦钟来拜见贾母!“贾母见秦钟形容标志,举止温柔”,便觉得“堪陪宝玉读书”!若是想求孙儿“蟾宫折桂”,应该选择勤奋上进性格坚毅的同学吧!贾母的标准却是“长的标志,举止温柔”!我是觉得甚好笑的!这能否说明贾母,并不要求宝玉多刻苦攻读!身边有个“标志温柔”的玩伴,消消停停的边玩边学就完了!

此时贾母有一句嘱咐秦钟的话:“别跟着那些不长进的东西们学”!这跟袭人第二天嘱咐的一句话颇为相近,“别和他们一处玩闹,碰见老爷不是玩的”!这里的“他们”“不长进的东西们”,估计就是宝玉先前上学时交好的人吧,看袭人贾母这等反感,无疑是“不走仕途”的这类人!而且这些人连同宝玉,曾经惹出了不小的麻烦事,那应该是宝玉对“仕途经济”的最初反抗吧!或许就是这些事,加上因此受到的贾政的打骂,导致贾母初听宝玉要上学时,有了“不喜欢”的反应!‖


由仕途经济,看贾母对宝玉未来的规划,以及“弃钗取黛”的原因

第二天上学,先来辞别贾母,“贾母也未免有几句嘱咐的话”!嘱咐的什么?曹公未详述,但以贾母对秦钟的嘱咐,“你家住的远,或有一时……”,其中没有一句“好好学习”诸如此类的话!想来对宝玉亦是一样!嘱咐的只能是生活方面,好好保重之类的!断不会有“刻苦攻读”之类的话!

秦钟死后不久,宝玉上学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此后,一直到八十回结束,宝玉到了十六七岁的年纪,也再没见他去上过学了!不仅如此,前八十回里,不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都没见劝过宝玉“上学读书”的话!‖
由仕途经济,看贾母对宝玉未来的规划,以及“弃钗取黛”的原因

“魘魔法姊弟逢五鬼”一回,宝玉奄奄弱息之际,贾母曾骂赵姨娘道“……素日都不是你们挑唆着逼他写字念书,把胆子唬破了……”这是情急之下贾母的心里话吧!可见,对宝玉为“写字念书”付出的辛苦,贾母是不喜的,对逼着宝玉“写字念书”的人,贾母也是很反感的!原因应该也很简单,先有一个贾珠的先例在前,宝玉“秉性柔弱”,又对“读书上进”极其抵触!

但是贾母,并不是没有见识只知道溺爱孩子的老太太!做姑娘时,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嫁入贾府后“我进了这门子做重孙子媳妇起,到了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到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这样的贾母,想必对宝贝孙子宝玉,是有周祥的安排的!既然不令他走“科举考试”的辛苦路,那应该已在心里安排了另外的前程吧!

贾母对宝玉的要求,曹公写过只有一个! “……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这指的就是接人待物的能力吧!贾母对宝玉唯一的要求,就是这接人待物的能力!否则“也断不容他刁钻去”!‖


由仕途经济,看贾母对宝玉未来的规划,以及“弃钗取黛”的原因

那么,贾母对宝玉的未来是怎样规划的呢?我是这样分析的:第一,财物!贾府众人都看得出来!贾母的私房钱,绝大部分是会留给宝玉和黛玉的!凤姐儿曾说过“……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那些体己只留与他……”

这份私房钱有多少呢?“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贾琏财务困难,便来恳求鸳鸯,“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可见这私房钱,是非常丰厚的!

贾母是在贾府鼎盛时期嫁进来的,“从头到尾五十四年”!如果不是私房丰厚,也不至于让贾赦惦记上鸳鸯了!(我觉得鸳鸯事件实在是阴谋,并不是什么阴谋家的思想!红楼梦的确不是阴谋论宫斗剧,但若是没有阴谋政治,这贾府众女儿悲从何来?就事件本身来说!贾赦应该还论不到爱情,若是他爱上了鸳鸯,也不能在金彩面前恶狠狠的威胁吧,看看那话,那能是一个爱着的人说出来的吗?若是为色,鸳鸯可不是绝色!府里府外可供贾赦选择的可不少!若说看上了鸳鸯的品行,快拉倒吧,贾赦只怕没这份清明,若他能看到鸳鸯品行的可贵,他自己也不至于那么不着调儿了!这事儿,贾母一眼便看穿了,而且说的明明白白!)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里,贾母是难得的大动肝火且疾声厉色“贾母气的浑身乱战,口内只说‘我统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贾母生气,是因为“他们”算计她,算计鸳鸯是一气,更气的是在算计她的财物!她的这些财物,在她心里早已有了继承人了的!无疑是宝黛二人啊!他们在算计她的“两个玉儿”啊!

除了这“金的银的”,私房里的田产铺子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若无意外,应该足够宝玉安稳过一生了!所以也不怪宝玉说吧“凭他怎样,也少不了咱们两个的”!这话虽幼稚,但从当时情况看,也是实情!只是这宝玉,亏得他“杂学旁收”的,实在是个“银样镴枪头”,就没从书里悟到“天有不测”吗?‖

另外,官位!无疑,科举考试是最硬最有用的“文凭”!但古代社会,除了科举,还有其它渠道的!比如贾蓉,他的龙禁尉就是拿钱捐的!“回来送与户部堂官老赵,说我拜上他,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贾母的亲儿贾政,也是额外恩赐的“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这事贾赦是说的很透彻的:“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虽有讥讽贾政之嫌,但却也是大大的实话吧!只是这“官”,跟科举出身的“官”,肯定是大不相同的!多数都是有名无实的吧!但这,却是最适合宝玉的了!‖
由仕途经济,看贾母对宝玉未来的规划,以及“弃钗取黛”的原因

贾母对宝玉的未来规划,想来就是这等“富贵闲官”吧!五十四年的阅历,贾母应该很清楚宦海的沉浮,既然宝玉无心走仕途,那也就罢了!有她的丰厚私房,再捐个有名无实的闲官,亲姐亲舅亲伯亲堂兄都是靠山,这宝玉,足够当一辈子的“富贵闲人”了!这种情况,宝玉只需学会接人待物就行了!至于这些田产铺子出入及财务管理,自有主母和管家帮忙料理!

贾母的这份心思,想来贾府众人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湘云才说“你就算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时常会会这些……”,这话应该是湘云受宝钗的影响才劝的,但湘云却没像宝钗那样得空便劝“你若有她这份恒心,学个什么有不成的!”湘云从小常住贾府,她恐怕在潜意识里看得清:有贾母支持着,除非宝玉自己肯,没人能逼他读书科举!所以她才劝了句可能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
由仕途经济,看贾母对宝玉未来的规划,以及“弃钗取黛”的原因

贾母选定黛玉,原因是很多的,此文不尽述了!但单就“贾母为宝玉规划的未来”这一点来说,我自己觉得(一家之言):一是爱女儿爱外孙女儿心切!要为黛玉悉心安排好!在她老人家眼里,谁还比得上宝玉“般配得上”!第二,黛玉出身清贵:林家五世列候,林如海探花出身!但黛玉此时却无娘家,“林家的人都死绝了”,黛玉六岁来贾府,对之是有感情的!宝黛成婚,黛玉只会一心一意操持婆家,以及宝黛二人的小日子!第三,黛玉全心爱着宝玉,这贾母应该是深知的!宝玉“傻子似的”,不至于被人哄骗了去!第四,宝玉跟黛玉一处,是非常快乐的!两人志趣心性都相投,既然有意想让宝玉做个“富贵闲官”,贾母,应该是盼着宝玉能如此无忧,喜乐一生的!再有,黛玉的理家能力,贾母也是看在眼里的,不差!
由仕途经济,看贾母对宝玉未来的规划,以及“弃钗取黛”的原因

王夫人安排宝钗管家,原因应该不少!但我觉得有一点,可能是想让贾母等人看看宝钗的理家能力吧!否则,王夫人也不至于此!让亲戚家姑娘帮忙管家,这可是太不妥当了!

但至少在贾母这里,王夫人是枉费心机了!宝钗性情虽好,但宝玉跟她在一处极其不快乐!贾母未必舍得宝玉日日忧闷!只那雪洞似的房子,贾母只怕就断然不依的!“年轻姑娘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放下这等迷信先不说,宝玉的住房何等精致,这肯定是得贾母肯定的,否则能从贾母那里拿走那么多摆设去!若婚后随宝钗住这样的雪洞,贾母还不得心疼死!第二,宝钗从小接受的教育,只怕是一心惦记着薛家的!第三,薛家有个拖后腿的薛蟠!将来有事,宝钗必倾尽全力,难免不连累了宝玉!第四,就算薛家财力丰厚,那也真的跟贾家关系不大,女孩儿的嫁妆,总是很有限的,应该占不到薛家的几成!以贾母的财力,应该还不会把这点子看在眼里!第五,至于说宝钗能为宝玉带来的靠山,我是一直想不通的了!宝钗的舅舅,也是宝玉的舅舅啊!况宝钗母子,跟王家一直不算亲厚!除了王子腾,还有谁呢?在贾母这里,黛玉唯一的硬伤,就是身体啊!只是,即使黛玉因此出局,贾母也是必不选宝钗的吧!否则也不能有提亲宝琴的事了不是!此文,且不论这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