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原始欲望下的人性挣扎

《白鹿原》,原始欲望下的人性挣扎

如果当你读完一本书时,感到的是淤积在心中始终无法畅快的一种压抑,拼命地想要找个释放口,但是左冲右突之后依旧茫然四顾、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而这种感觉,就是我读《白鹿原》的感觉。

在读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时,总是会不自觉地想到当初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的感觉。无独有偶,这两部写实小说都被翻拍为了电视剧和电影。

诚然,很多小说被翻拍成影视剧后,总是会招致一些诟病。毕竟,当你读文字时,各种情感一起涌来,然后内化在每一个读者的内心,逐渐呈现出各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与每一个读者的人生交织在一起。但是影视剧的呈现只是导演的一个人的读后感演绎。所以本文中所有关于《白鹿原》的各种解读,都是基于陈忠实先生的小说,去其他文艺形式无关。

《平凡的世界》,给人一种隐隐的落寞和悲伤,但是在这种伤痛之上,始终蕴藏着一种力量,牵扯起内心某个倔强的神经线,固执地走向远方那一抹微弱的光。

《白鹿原》,给人一种人性基本层面上的喷张,但是看似澎湃的张扬背后,却隐隐有一种荒凉始终压抑在心头,如同一张无形的网,覆盖在我们的身上、心上。

尽管《白鹿原》是以白嘉轩的一生为主线贯穿下来的,围绕着白、鹿两姓家族的爱恨纠葛而展开。但是我却始终觉得这是一部没有严格意义上主角的群像史。

里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小被秦腔孕育的终日劳作的陕西农民,一头骡、一匹马、一亩田、一支烟袋、一房媳妇儿,一个劳碌的一生,这就是白鹿原上祖祖辈辈、世代耕作的生活。白鹿原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户人家,每一个阴晴雨缺的日子,自秦汉以来,就这样在人性的驱使下,一点点的刻画着属于自己的历史。

有些人恨当土匪的黑娃,有些人唾弃机关算尽的鹿子霖,有些人慨叹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田小娥,有些人厌恶不分善恶的白孝文···其实,整部《白鹿原》,整个白、鹿两姓家族,没有所谓的正面人物或者反面人物。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一生所经历的各种经验艰难存活着。

这里的经验,有白嘉轩自认为的祖训、族规、乡约,有朱先生一直恪守的孔孟先贤之道,有冷先生治病救人的祖传医道,有鹿子霖的活泛善变,有白孝文的自我湮灭和迷失,有田小娥的随波逐流与无望的寄生,有白灵的天性率然与淳朴的向往,有黑娃历尽沧桑之后的浪子回头,等等。

那些看似龌龊的生存欲望,其实也只是白鹿原上世世代代朴实生活的野望。

那些看似光明纯朴的理想,其实也只是白鹿原外偶尔照进来的一缕光。

那些看似固执和守旧的观念,其实也只是这个小小原上得以存世的生活行为之道。

那些看似世事沧桑之后的浪子回头(黑娃)、君子堕落(白孝文),其实也只是自小吃着面食、听着秦腔的原上农民的自然生长。

那些看似不知廉耻的投怀送抱(田小娥)、到处风流(鹿子霖),其实也只是人性深处对原始欲望的放逐和迷失。

陈忠实先生的笔触简单而蕴藏力道,无论是白鹿原上自然风光的写实白描,还是灯光暗落后每一个土炕上欲望躯体的扭张,无论是时而第一视角的内心剖析,还是完全跳脱出来的第三视角俯瞰,看似不经意的一字一句,都引领者读者寻觅这座古老原上藏匿的故事。

我们在读着这些书中的故事时,总会不自觉的有种恍惚感。白嘉轩的固执、鹿子霖的圆滑、白孝文的自我放逐、黑娃的自我拯救、白灵的无知无畏、鹿兆海的视死如归,甚至是田小娥的随风摇摆与看似放荡背后掩盖的各种无力感,这些,难道只是藏在书中?其实,这些就藏在我们各自的身体里、灵魂里、人性里。

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里一点点探寻着,如同白嘉轩一样遵循着某种古训不愿改变、为生挣扎,如同鹿子霖一样总想找到一丝缝隙试图释放人性中某个蠢蠢欲动的念想,如同白孝文一样在欲望喷张之时丢失了自己,如同黑娃一样在历尽沧桑之后才懂得有些珍惜任何时候开始都还来得及。

陈忠实先生描绘了那座贫瘠土地上各色人物的挣扎,但我们在时隔几十年之后再次读来,除了对那段是历史的慨叹、那些人物悲欢的唏嘘、那种人性深处的渲染放逐以外,似乎总能读到自己人生中的诸多痕迹。

如果人生是一场远行,有些人从一开始,就未曾回头。一直低头赶路,哪怕脚上的草鞋早已磨穿。

有些人一直呆在原地,不断张望、茫然四顾。看不到昨天、望不见明天,走不到远方、走不出脚下。

有些人兜兜转转,或许出发时太过匆忙,以至于在路上遗失了太多。看似是一场探险追寻,最终却变成了一次次的自我寻觅。直至最后回头时,看到了出发时的那个点,于是有些露出久违的微笑,有些终究尴尬的回不了头。

私以为,好的作品可以把时间当作佐料,一点点的调剂着作品所释放的味道。优秀的作品,可以把人性装进去,用不曾渲染的白描,将人性的良善丑陋脆弱倔强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落寞感伤、徜徉向往。卓越的作品,却从不试图展现自己的意图,只是将所知所见一点点的展现在每个人面前,直到你跟随着他的眼光一点点触及那些尘封在时间和人性深处的某些东西时,却突然间就瞥见了自己,然后开始仓皇却无处逃离。

我想,我在《白鹿原》中看到的,就是镌刻在时间和人性中的自我,或隐匿或堂皇,或软弱或坚强,或压抑或释放,或有勇气回望或随波逐流前行。

最后,说一个听来的段子,未曾考究真假。当陈忠实先生完成《白鹿原》时,跟友人说:我可以很欣慰的跟大家交代了,我一直想要给自己写一部可以带到棺材中的书,现在我完成了。

《白鹿原》,原始欲望下的人性挣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