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給孩子買房子?這位媽媽的一封信刷爆朋友圈

近日,有一張圖片在朋友圈裡刷屏,該圖是一位杭州的媽媽寫給兒子的一封手寫信,信中的焦點是“房子”。

要不要給孩子買房子?這位媽媽的一封信刷爆朋友圈

從信中我們不難看出事件的來龍去脈:26歲的兒子以找女朋友、房價上漲為理由,希望爸媽幫助他買一套房子,媽媽寫了一封信表明了父母內心的想法,拒絕了兒子的請求。

這則新聞經媒體報道後,迅速引發網友熱議。

原文如下:

親愛的兒子:

有些話我不知道怎麼開口,就選擇了用最原始的方法跟你說說媽的心裡話。

從你出生到現在,你26歲,這26年,媽媽一直都很幸福。你的降臨,給媽媽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但最近,我們之間好像出現了一些問題。

你說你身邊的人都買了房,你說你後面找女朋友需要一套房,你說現在房價一直在漲,亞運會前肯定不會虧,於是你告訴媽媽說你想在蕭山城區買套房。

可是,在我看來,26歲的你需要獨自承擔一些事情,而不是像小時候的你一樣,只要哭一下,說一聲,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在我看來,你還是賴在我們的懷裡,像個孩子一樣。

媽媽為什麼拒絕你,媽媽只是希望你能明白:你終歸要自己飛翔的,而我和你爸爸只是你堅強的後盾,而不是永遠頂在前面的那個。

媽媽希望,你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無論是房子,還是夢想,你終究是要一個人走向未知的未來。

你的媽媽

2018年7月25日

要不要給孩子買房子?這兩封信刷屏了

細細品味這封信,會發現信裡這位媽媽說的一些話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你說你身邊人都買了房,你說你後面找女朋友需要一套房,你說現在房價一直在漲,亞運會前肯定不會虧,於是你告訴媽媽說你想再蕭山城區買套房。”

“媽媽為什麼拒絕你,媽媽只是希望你能明白:你終歸是要自己飛翔的,而我和你爸爸只是你堅強的後盾,而不是永遠頂在前面的那個。”

在信中,孩子想要父母幫他買套房,而在媽媽看來,房子如同自己的未來,需要自己去爭取。孩子應該獨立,而不是一味地求助於家長。

無獨有偶,最近南京市的一位媽媽也曾寫過題為《孩子,我不該這樣愛你 》的公開信,同樣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在信的開頭,這位媽媽也拋出了同一個問題:該不該幫兒子買房。

“親愛的孩子,請你像那些自立自強的人一樣,從父母的身邊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我會給你鼓勵和勇氣,可是我不會再給你無節制的金錢上的幫助。”

買房一直都是熱門的話題,不少父母也都覺得幫襯著孩子也是情理之中。而上述新聞中的兩位媽媽都認為孩子應該學會獨立,學會自己承擔責任,學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想要的東西。這兩封信,在網絡上引起不少人的參與討論。

網友觀點不一,引發熱議

對這件事情的討論熱度也一直居高不下,網友觀點碰撞,各有各的道理:

社會壓力大,做父母的應該幫襯點

@疏影橫斜水清淺-yue:道理都明白,然而道理在房價面前是浮雲,現實是殘酷的。

@穿著拖鞋去騎白羊哦:這媽媽字真的漂亮!可是最起碼幫襯孩子點,否則他得多拼命才行啊。

@風行:為人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生活得安穩幸福,如果自己有餘力幫忙還是會幫的。

@煙花易冷:多數父母幫孩子買房,最主要的原因是比起剛畢業、初入職場的孩子,他們相對有能力有積蓄。另外,孩子沒有了買房的壓力,就可以騰出手來做很多其他的事情,但如果父母的幫襯,孩子們的生活壓力會小很多。

做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對孩子的義務和責任是有限度的

@吳沁歌:我們身邊的很多父母把自己多年積蓄幾乎全部貢獻在給孩子買房還貸上,最後還要帶孫子孫女,犧牲了很多自己的生活。

@有識之士:自己的子女,剛剛大學畢業,就幫他們買房子,用這個方式幫助子女不一定是最好的,因為你幫他們在一個地方,買一個房子,限制了他們以後的遷徙或者是自己到更喜歡的地方去生活,找工作的選擇空間也被壓縮了。

@我是Vicky:很多父母終其一生都在竭力完成他們的“使命”,從培養一個孩子,資助孩子上大學,到肩負著子女購房、結婚與照顧孫子的任務。各人有各人的人生,把孩子撫養長大,教導成才後,就應該放手讓他們去拼搏。

讓孩子自食其力,有壓力的生活更有動力和意義

@快樂遊客:我身邊很多80後都是靠自己在杭州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的。沒老可啃,也不忍心啃。反而在壓力下的生活更有動力,更幸福哦。

@你看不到我評論:站在外人角度,我支持父母做法。

@Particular_dance:雖然我生了你,但是人生還是要自己走的,我也有我自己的生活,為你披荊斬棘二十年,也需要你獨立行走了。

@海鷗:當年輕人成家的時候,通過奮鬥拼搏、腳踏實地買下的房子,會更加有意義。即使是通過按揭貸款買到的房子,有一定月供的壓力,有利於年輕人的自立成長。

要不要給孩子買房子?這位媽媽的一封信刷爆朋友圈

請送給孩子一雙“能走路的腳”

關於要不要幫襯孩子買房子這件事,其實每個人所在的角度都不同,經濟條件不同、所在城市不同等等原因,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是寫信的母親希望孩子獨立、希望孩子能夠勇於承擔的良苦用心流淌在字裡行間,也在社會上引發了一波有關“獨立”的討論。

要不要給孩子買房子?這位媽媽的一封信刷爆朋友圈

有文章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人的一生都在路上,正如“知心姐姐”盧勤所說,“與其送孩子一雙名牌鞋,不如送他一雙‘能走路的腳’”。然而,讓孩子擁有一雙“能走路的腳”並非易事。

近日兩則新聞引發人們關注:一位82歲的老母親,兒子是某名校研究生,48歲了還不肯工作,母親不僅要用微薄的生活費養活兒子,還要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一位71歲的老母親,兒子39歲未婚,老人家至今捨不得讓兒子做一頓飯,無論兒子去哪裡,都堅持帶著電磁爐貼身陪伴、無微不至。

儘管在媽媽眼中還是“孩子”,可無論怎麼看,這兩位“孩子”年齡都不小了。按照常人觀念,這個年齡的男人理應是家裡的頂樑柱,上侍奉雙親、下照顧幼子,和妻子風雨同舟,在奮鬥中收穫幸福。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惑之年還甘居“孩子”的位置,或主動或被動地“享受”著本該頤養天年的老母親的照顧呢?

當然,上面說的這兩個新聞都是極端個案,但此類問題在生活也算是比較常見,以下這樣的場面相信您一定不會陌生,比如,孩子都上小學了,家長還追在身後餵飯;都上中學了,還幫著整理文具、背書包;都上大學了,還不讓孩子洗筷子刷碗;都結婚成家了,還上門料理家務、收拾房間;終於,孩子也有孩子了,老人反而成了看孩子的“主力”,不少年輕父母還心安理得……因為“孩子”依然還是“孩子”,依舊不會“走路”,並沒有因為成為父母就變成了“大人”。

請告訴孩子,學會獨立,比成績更重要

從娃娃抓起,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

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2015年12月22日,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發布了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的主要結果和核心數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父母過於關注孩子的學習,有七成以上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部分父母缺乏對孩子勞動、運動等能力的培養。

有教育專家表示,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方式有很多,或者讓他們傾聽我們的感受,或者邀請他們與我們一起來解決事情。鼓勵孩子為自己的小事情負責是觀念的更新,試著將小事情交給孩子,並在想幹涉或者幫助孩子的時候思考一下:我一定要插手嗎,有沒有其他辦法讓孩子自己解決。

允許孩子嘗試甚至“闖禍”,別隨便阻攔

真正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把他視為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該放手時就放手。有的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習慣於事事包辦,等孩子長大成人,又要求他像同齡人一樣擔起家庭、社會責任,孩子做不到,就恨鐵不成鋼。父母們必須認識到,能力只能在一次次鍛鍊中增長,這好比一隻從不讓它飛的小鳥,長大後突然被推出鳥巢讓它翱翔天空,怎麼可能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本能地嘗試一些事,比如自己穿衣洗漱、幫大人掃地倒垃圾。只要孩子能自己做的,就別越俎代庖。過度幫助、過度指導和過度關懷,不但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更是用行動告訴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在榆林學院心理學教授賀佩蓉看來,所有習慣的養成都貫穿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孩子想參與時我們不讓參與,我們想他參與時他們不會也不願意參與;所以當我們的孩子有想參與任何活動的時候,我們就鼓勵他做,給他正確示範,讓他嘗試去做,我們也學會放手,孩子良好的習慣漸漸就養成了,自然就獨立了。

要不要給孩子買房子?這位媽媽的一封信刷爆朋友圈

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去鍛鍊

擔憂不應該成為過度保護的理由,恐懼也不應該成為牽絆孩子獨立的枷鎖。有很多時候家長害怕孩子落後於人,便把暑假當作是“大補”的最佳時機,給孩子安排了很多的特長班等課程。

事實上,家長不應該為孩子限制太多條條框框,為他們規劃越多的未來,而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從小去嘗試、去體驗、去鍛鍊,練就生存的本領,讓孩子去選擇去發掘愛好和天賦,這樣,哪怕有一天他遠走高飛,家長們心中也只會有欣喜而沒有擔憂,因為,家長已經給了孩子一雙“能走路的腳”。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